田明:主攻二线城市
导语:

陈哲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今年的市场走势?

田明(朗诗集团董事长):2013年形势会好于2012年,但不会有像2009年那样反弹。如果上半年在一、二线出现较大反弹,会招致调控加压,全年曲线可能呈现先上后下的趋势。如果上半年市场上涨温和,全年将比较平稳。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中央对城镇化的推进?公司对此有何战略安排?

田明:首先我认为城镇化不等同于房地产化。城镇化需要有实体经济的支持。有了制造业、服务业才能解决进城人口的就业问题。所以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

我们判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当前产业基础并不好,现在还处于大城市化的阶段。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竞争将非常激烈。所以我们未来几年的主战场将是二线城市,其范畴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津渝两大直辖市。

经济观察报:去年的经营指标是否完成,做了哪些工作?今年各项指标计划是怎样的?

田明:2012年朗诗房产公司更多按照“过冬”原则安排生产经营,在销售收入、认购率和利润额上都完成了指标。过去一年,公司很大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对于未来还有快速发展机遇的“白银十年”。我的判断是行业集中、竞争加剧、利润趋平、市场细分。

一方面,我们将产品线由原来单一的高端产品,扩展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线,完成了客户结构梳理和相应投资。去年我们新增的首次置业、首次改善产品,是全年业绩的亮点。另外一方面,我们完成了公司组织管控结构的调整。梳理了总部、区域公司和项目公司的关系,更有助于区域公司在城市片区的深耕。

到2013年底,朗诗在建项目计划由现在的25个扩展到40个,约150万平方米。全年销售回款计划110亿元,土地投资80个亿。

经济观察报:朗诗过去一直有鲜明的特色,今后规模上会否有突破?

田明:今后能存活的行业企业,一种是资金雄厚、规模大,另一种是有绝活。绿色一直是朗诗的核心竞争力,今后也要有规模。长期以来,朗诗缺乏外部融资渠道,在此情况下,我们今年将突破百亿规模,计划在5年内实现年度300亿元的销售回款,进入行业规模前30强。

经济观察报:去年朗诗系统地搭建起非地产开发板块的框架,今年有何部署?

田明:今年在金融、科技、养老和代建上有大的探索和突破。朗诗去年下半年成立青杉投资,通过基金、信托等筹集管理着12.5亿的资金,今年管理规模会增加到30亿元,用于支持朗诗的开发、养老等板块。养老板块,一方面继续在开发项目上配套养老地产,另一方面正在与许多地方政府商讨养老社区的供地方案。技术板块已经成立两家公司,在公建、养老等项目上输出技术、代建、咨询设计等系统方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