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不要成为一句空话
导语:

尊敬的环保部:你好!

2013年伴随着沉沉的雾霾到来,我们从未感受过这样的压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突然成为奢望。雾霾笼罩在头上,阴云堆积于心里。我们突然意识到:空气和水,我们基本的生存要素,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大气已经变成复合型、区域性的污染问题;水变成流域性的污染,这些不是靠过去点源治理的办法能解决的。

从现在起,治理污染,我们要花费更长久的时间。

刚刚过去的2月,你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北京律师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公开的申请,这一点,让无数人感到遗憾。但我们应当直面的现实是,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环境利益冲突,常常裹挟着民意和民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中不少都通过了环评,甚至是国家或省里的重点产业项目。但拿到了批条,并不意味着项目落地板上钉钉。是否公开透明,有充分的沟通,能得到大部分公众的支持,成为新的变量。

所以,环境信息公开透明亟待破题。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加强环境决策的民主化,显得尤为重要。公民固然需要理性表达诉求,但更需要政府成为负责任的透明政府。不要让污染信息,成为不能说的秘密,猜测和质疑,只能加重公众对环境的担忧,失去对政府的信任。

过去十年,甚至更早,各方人士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阐述,可谓连篇累牍、掷地有声。但环保形势却日趋恶化: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公众期待的,是真正有力的话语权和执行力。不能再让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

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关心空气和水。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检测指标。

当下,区域污染输送问题,成为华北地区大气治理面临的难题。北京PM2.5的主要污染物中,25%左右来源于区域输送,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区域输送可能达到40%左右。解决大气污染,迫切需要区域联防联控。

2008年奥运会,区域联防联控的机制,曾效果奇佳。为了给8月份的奥运会做准备,京、津、冀、蒙、鲁、辽等六省区市的一部分工业窑炉、工业锅炉和大型的建筑工地,提前两个月全部关闭,迎来了北京开奥运会的蓝天。遗憾的是,行政命令式的管控,只能取得一时的成效。

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生产力布局和环境承载力依然存在着矛盾。环顾四周,北京周边将近3亿吨的钢铁生产能力、将近3亿吨的煤炭发电,是空气的沉重威胁,让联防联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我们衷心的希望,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区域联防联控,不要成为一句空话。应着力消灭“以邻为壑”的思维土壤,敦促各省区,在环境问题上相互联手、一致应对。

环首都经济圈的大气污染防治,当务之急是施行整体规划,从更高的层级,更宽阔的视野,来控制大区域内的燃煤、燃油和机动车总量,整体调整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乱世须用重典。在此,我们发出郑重的建议,应该立即着手制定主要污染物减排时间表,倒逼地方政府,力争用10至20年的时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达到环境容量阈值。同时,各省区要加强空气质量的预警会商、重污染日应急联动。而加速这种机制的探索,也将为未来各个跨行政区域间的大气污染控制带来镜鉴。

公民 宋馥李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