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就像硬币的两面
导语:

尊敬的中国人民银行:你好!

随着中国崛起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也在以特有的方式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的软实力。

我们知道,人民币国际化的字眼从未在贵行文件资料中出现过,这样做一是因为目标尚远,二是顾忌国际影响。鉴于此,贵行取而代之的终极改革目标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践之行动的是推动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货币互换、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等。

伴随着政策推动及人民币升值,市场主体也对人民币抱有很高的兴致。可以佐证的是海外市场人民币计价产品日渐增多,诸如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银行理财产品,甚至保险产品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在海外市场并不鲜见。同时,人民币已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助力器,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个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1万亿元,同比增长3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9290.8亿元,实付11189.6亿元。

然而,有资料显示,若以美元国际化水平100作为标准,欧元的国际化程度近40,日元28,人民币仅为2。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非常低。货币国际化的标准定义是具备“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三种职能,与之对应,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市场的使用与流通还相差甚远。

此外,从货币供应量来看,人民币虽已是世界五大货币之一,却是唯一非国际化的货币,既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实现较高的金融资产交易效率,这与中国当前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

现在的人民币流通与使用状态可以用“周边化”来形容,但处于“周边化”状态的人民币正逐渐让市场参与者体验其优越性。

当然,这可能需要时间去慢慢体会与品味。正如贵行也表示过,不硬性推动所谓人民币国际化,而主要是解除歧视,清理不合理的各项政策,强调市场参与者自主选择权,且尊重其选择结果。比如参与者选用美元而非人民币时,不作特别的政策规定或限制。久之,使用人民币的好处也许能体现出来。

不过,我们知道,就像硬币的两面,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人民币国际化亦如此。

去年年初,由于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的价差,人民币成为投机者的套利工具,更甚者,离岸人民币价格一度牵制了在岸人民币的价格走势。好在人民币多空博弈渐趋平息,贵行维系人民币币值的能力不容置疑;人民币成为被投机对象的担心逐渐减轻。

但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潜在风险却若隐若现,即宏观调控工具效果减弱,以及未来自由资本流动带来的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尤其是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影响。

因为,逻辑上,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现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程度约75%;其余25%触及最核心的内容是“境内资本直接投资海外,境外资本直接投资境内”等。在此问题上,贵行的态度比较审慎;资本项目开放的进展可能不尽人意。但这并不难理解,国际金融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资本大门一旦打开,跨境资本若大进大出,风险较大,可能不利于本国金融的稳定。

贵行课题组认为,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改革无先后秩序,需协调进行。

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贵行将“汇率和国际收支政策”纳入货币政策体系中,使之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际收支格局由自1999年以来持续“双顺差”, 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格局,显示跨境资金流动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但这种自我平衡的基础尚不稳固。部分原因是跨境贸易结算框架下,国内企业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务运行。资金波动容易受到顺周期的影响,即经济金融环境向好时吸引资金持续流入,经济金融环境转坏时又易形成资金大量流出。

其实,目前已经出现跨境资金大进大出的迹象。暗示资金流入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926亿美元;1月新增外汇占款6836.59亿元人民币,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依据外管局旧“残差法”测算口径,去年热钱流出逾3200 亿美元。

而上述跨境资本的波动有些是人民币国际化框架下之所为。因此,贵行有必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另外,建议贵行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继续降低在外汇市场的干预频率。与此同时,在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使用中,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

总之,复杂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背景下,建议贵行政策与措施多管齐下,甄别是非,继续给力人民币国际化之旅。

公民 欧阳晓红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