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最终要靠市场来选择
导语:

刘金松 谢青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依然是经济工作的重心。作为珠三角曾经的“标兵”,东莞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遭遇了严峻挑战,经济增速一度在广东垫底。产业转型升级也成为东莞应对金融危机、寻求新优势的突破口。

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如何突围?在传统的制造业之外,未来的新增长点在哪里?日前,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经济上不去,作为市长肯定也着急”

经济观察报:这几年,东莞一直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如何?

袁宝成:东莞原来的经济增长一直非常好,GDP年平均增速在18%。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东莞这样的出口导向型城市影响非常大,东莞一下子走了200万人,经济基本是负增长。2012年第一季度才实现1.5%的增长,全年下来有6个多点的增长率,但在广东省仍排名倒数第二。

经济上不去,作为市长肯定也着急,但是老实说我没特别着急。东莞的经济在调整的过程中,不是市长着急就有用,关键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工作。从目前来看,虽然东莞的GDP数字不好看,但从结构上来看,我们觉得还可以,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

去年东莞GDP增速6.1%,在珠三角地区倒数第一,但是我们财政收入在珠三角地区正数第二。GDP不好看,但税收是真金白银。去年东莞的合同外资全省排第三,专利申请数全省第三,发明专利也是第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企业超过4000家,全省第一。然后是我们的重大项目,去年招商引资接近2000亿,外商投资增长30%,说明外商对东莞的前景依然看好。

另外,东莞的市场经济主体也由2011年的50万个增至2012年的54万个,其中制造业主体从11万个增至13万个。这意味着企业投资、研发成果、专利技术都在增加,东莞的转型升级成果已经在市场中得到体现。

经济观察报:这么多利好的数字,为什么没有在GDP上得到体现?是不是和周边地区相比,东莞的复苏还是有点慢?

袁宝成:这和东莞的外向型产业结构有关系。东莞的产业结构是大进大出,来料组装然后出口,很多投入、产出是不算在地方产值里的。但是用电量肯定是实实在在的,去年东莞的工业用电量在广东排第一。

今年东莞1、2月份的数据也很漂亮,工业增加值增长15%,税收增加将近10%。然后出口增加15%,进口增加13%,这是前两个月的数据。我们不愿意和人家比,但是我们的数据确实不会差到哪儿去,有些数据可能还要好一点。

“不仅要引进月亮,还要引进太阳”

经济观察报:东莞从原来的传统制造业,转向一些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这种“替代式”的升级模式在产业结构的跨度上,是不是挺大?

袁宝成:我是个市场派。在产业结构升级上,政府就是起个引导作用,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选择。政府头脑发热去决策是没用的,政府只能给方向,剩下就通过企业的行为,通过行业协会的行为去做产业集聚,做好了产业集聚出来,产业集聚规模就出来了。

政府主导强的地区,民不富,但是政府不主导也不行。政府主导的好处是短期一下子把规模做大。所以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选择的关系。

东莞有原来的产业结构打下来的基础,想要转型也不容易,现在东莞的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基本都转变过来了,都在抓重大项目。我们过去常讲东莞的企业星星很多,没有月亮,现在我们不仅要引进月亮,还要引进太阳。希望通过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去年东莞就抓了很多重大项目回来,有100亿的项目,也有600亿的项目。我们去年引进的重大项目,占广东省的1/7,这还是很让人开心的成绩。这些大项目落地之后,还会带来更多的后续投资,所以我们现在也不着急。

经济观察报:除了引进的替代式产业之外,东莞原有的制造业如何升级?

袁宝成:东莞以前的产业结构是一种自发型的,刚改革开放那会儿,老百姓饭都吃不饱,也不讲什么产业,只要你想投资我们都要,当时很不规范。当时的投资主要来自香港,很多投资商和这里的人都有亲戚关系,等于是回老家投资。一个带一个,整个产业就集聚起来了。

东莞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种自发的市场引导下的投资,为东莞的市场经济奠定了一个基础,为东莞经济发展带来了第一桶金。但是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劳动力成本上来了,社会管理压力上来了,很多企业发现不行了,也确实倒了很多企业。

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引导和扶持,东莞每年拿出80个亿,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比如说港商成立个研发中心,政府可以补贴一点,然后把香港一些高端服务业、咨询机构引进来,帮企业转型升级提高。

到去年为止,我们动员600多家外资企业在东莞设立了研发中心,原来外资企业都在本国研发的,在东莞简单加工装配完了就走人了。现在从香港、台湾、英国、韩国、日本转移过来很多研发基地,一些企业的品牌也起来了,内销也上来了。去年最漂亮的是外销增长8.6%,内销增长了16%。

实际上就是外资企业两边都开始拓展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包括我们的传统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的销售,从2011年1600亿增加到去年的1800亿,增加了200亿,好好抓下去,会有更多成果。

“企业一旦落下,就交给市场”

经济观察报:东莞现在的产业发展路径和之前有很大不同,以前多是凭借比邻香港、深圳的地缘优势,自发形成的一些产业集群,现在可能更强调政府的调控作用,这种变化对东莞意味着什么?

袁宝成:市场经济既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市场很强大的地方,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政府要管,国内一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政府很强大的地方,市场要慢慢放开,不能老是这么管。

我希望东莞是介于两者之间。东莞以前确实也不太管,现在之所以要管,是因为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有限。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需要承载更高端的优质项目、优质企业。政府会引导企业,但是不会干预企业,我看好的企业,我会让你来,但是企业一旦落下,我政府就不管了,就交给市场了。如果企业落下了,政府再去干预企业,那肯定会失败。要避免像国内有些地区受某一个企业或行业的拖累,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

涉及到一些大型项目,会推荐他们先找投资机构、风投机构洽谈,如果这些机构愿意投资企业,那政府可以和这些投资机构共同运作。一方面是分担风险,另一方面是等投资机构选择好了,我们也踏实了。专业投资机构选择项目的眼光肯定比政府强。

经济观察报:像东莞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也是广东一直在推进的“腾笼换鸟”的一部分。那么在这种“腾笼换鸟”的过程中,一些被腾出来的产业也在向中西部转移,有没有担心笼子腾出来了,鸟引不过来,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袁宝成:腾笼换鸟是两种概念,一种是先把笼子腾出来再把鸟引过来,一种是已经找好了要来的鸟,再把笼子腾出来。

好地方要有自信,怎么会找不到好鸟。东莞距离广州、深圳各一个小时的距离,相比这两个城市的商务成本,东莞要低得多。像深圳的有些中小科技型企业,在起步阶段都非常困难,都是悄悄搞一些小产品,慢慢就做起来了,做到一两个亿在深圳是要不到土地的。东莞就可以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在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我们可以放水养鱼。

当然,市场竞争中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成功,这要靠自己去把握,自己去判断。但作为政府,还是要有一定的宽容,深圳的说法就是崇尚成功,包容失败。我到东莞工作后,把这几句话也带到东莞来,对于失败的企业,该帮助还是要帮助;不能让人家连饭都吃不上。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