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速度谈不上发展
导语:

刘金松

作为较早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的每一步发展将在北方地区起到示范性作用。已经走过起步阶段的滨海新区如何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继续保持速度和规模,真正发挥其辐射“三北”,起到龙头的作用?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

投资转向公共服务

经济观察报:滨海今年公布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的GDP总量要突破万亿规模,每年增长速度也保持在17%以上,在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宗国英:第一,滨海新区是国家战略,虽然现在发展速度比较快,也有一定规模,但是要起到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真正实现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定位,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增加规模,才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当然,我们在过程中不是单纯要的GDP的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效益。没有速度谈不上发展,有速度就要有大的好项目、战略性的新兴项目,就要有北方的这种结算中心、航运中心、运营中心这种总部类的经济进来。

过去的固定投资基本上是基础设施,是大项目。现在除了大项目,投资更多是投向社会资源,比如养老院、敬老院、环境整治、绿化、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等。因为基础设施的框架骨架已经修完了。

经济观察报:像于家堡金融区,随着金融机构的入驻,需要解决高端人才生活的后顾之忧,滨海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会有哪些措施?

宗国英:找金融机构来,首先要有人才。人才能不能引进,最关键就是居住、孩子教育、家属就业等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之后就看公共环境如何,例如医疗保障、社会安全、交通出行等。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大核心城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明年6月底于家堡高铁一通,从滨海新区到北京45分钟,非常方便。公共服务资源的性价比也非常高,服务高档、收费便宜。有利于新区吸引领军人才。

经济观察报:作为较早成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有哪些探索?

宗国英:滨海新区是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我们在很多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比如意愿结汇、融资租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航运中心建设等。

下一步的重要改革路径就是要使东疆保税港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另外,于家堡金融区要变成一个国家级的创新性金融基地。研发方面,依托现在的未来科技城,打造一批国家级技术工程基础平台,使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自己共享平台,不用再建平台。

另外还有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探索户籍制度改革,我们现在每年都会评选优秀的外来建设者,给他发户口,比如每年1500人,加上跟随其落户的家属,每年有4000多人。

经济观察报:滨海新区的投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未来推动新区发展的动力上会有哪些变化?

宗国英:这几年滨海新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投资还是占主要的,但是这个投资并不是政府的全部投资,有很多是企业自身的投资。政府已经把投向基础设施的投资转向投向公共配套、公共服务的设施上来。

这是个很大的转变,再过几年以后,这类投资就会起到一个拉动消费的作用。

自然村落可能也是稀缺资源

经济观察报:城镇化是今年“两会”上讨论的热点,滨海新区在推进城镇化方面有哪些经验?

宗国英:我们根据新区的经济建设特点,把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分了三个大类,第一个是离中心城区域市比较近的地方,我们按照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把它建成了社区,村就没有了。比如说在核心区域——塘沽,基本上是实现了这个城市化的水平。

第二类是有7个镇,属于离中心城区相对较远,但又具备发展条件,我们就把离镇相对近的(地方)移到镇里边去,扩大镇的规模,就变得城镇化,实际上相当于小城镇。

第三类是在相对远的地方,既不具备城市化也不具备城镇化,我们就推出了新农村建设。自然村落可以恢复到田园风光,可以搞种植业,也可以搞渔业,还可以搞旅游。

我们预计到2015年整个滨海新区的城乡一体化会达到93%(城镇化率),基本上是局部特别远的地方保留自然村。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村落可能也是稀缺资源,大家都不缺大城市了,缺的是自然村落。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