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
上海人最近有点烦。
一个被收治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感冒患者,却反常地在一周之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又经过数周的取样、检测和确认,直到3月底,人们才知道,一种全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这里被首度发现。
就在新型病毒仍然潜行之时,3月5日黄浦江“死猪事件”受到的种种舆论压力,已经令这座城市的管理者有些焦头烂额。与此同时,当地出现不明原因病例死亡的消息,也开始引起市民们的恐慌。
所幸的是,在国家权威机构正式发布消息之后,被一些国际组织称为“迅速、公开、透明”的新型病毒防控机制,在上海及时建立起来。包括卫生、农林、工商等多个委办局在内的政府部门被统一部署工作,原先经历过非典等多次疫情洗礼的应急体系,也开始发挥效力。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心脏,上海重拾同周边省市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并在正式启动全城动员工作后的第10天,建立了沪苏浙皖区域联合工作机制。
上海市官方通报信息显示,截止4月11日17时,上海共发现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11例正在隔离治疗中,1例患儿已经康复出院。截至2013年4月12日,全国已确诊38人感染H7N9禽流感,10人死亡,1人康复。
查毒
2月26日,第一个不明病例87岁患者李某住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次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专家卢洪洲被请去会诊。卢洪洲是国内流感疾病的权威专家,4年前墨西哥猪流感爆发,他曾随中国包机前往当地接回那里的中国人。
卢洪洲将从五院取得的样本,带回位于上海南郊金山区的上海公共卫生中心。通过实验室筛查,他和伙伴们排除了感染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H5N1、“非典”(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已知病毒的可能。
约一周以后,卢洪洲隐约感觉到,这可能是一种未知的新型病毒。
按照官方其后的表述,直到3月20日,科研人员才初步判断为新型流感病毒,并在3月21日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3月22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上海市疾控中心将标本报送国家疾控中心复核。
但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些声音的质疑,有人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3月4日就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3月10日上海的P3实验室也检出H7N9病毒,延迟了十多天才将标本报送国家中心。
卢洪洲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上述说法不符合事实。推断其为未知病毒到确认的过程非常复杂,初步得出结果后,仍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核查。前几年,当时的卫生部就明确了这种复核机制。
然而就在新病毒尚未报送国家疾控中心之前,这种不知名病毒的感染者87岁的李某和27岁的吴某已经死亡。
3月29日下午,国家疾病中心从上海送检的病例样本中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30日,国家卫计委诊断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次日,国家卫计委向社会公布,在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这是全球范围首次发现人类感染H7N9病毒。
联防联控
4月1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上海市卫计委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8个部门联合组成联防联控体系。
当地政府针对已发现的H7N9禽流感部署防控工作,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三级响应,要求全市43个流感监测点和130家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的搜索频率从“每周报告”改为“每日报告”。在针对流行性感冒的应急预案分级中,一共分成四级,四级最轻,一级最高。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其所在医院在3月底按照要求成立了发热门诊,这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只要有流感等疫情出现时都要成立的特殊门诊。
H7N9这样的新病毒的出现,无疑会在社会上引起恐慌。自4月1日开始,上海市官方微博“上海发布”上开始密集发布关于新型禽流感的最新信息和医疗专家的便民建议,基本上保证每天发布3~5条以上的微博。其他官方媒体渠道也开始密集公布相关信息。
4月3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听取卫生系统专家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建议,并提出发挥出公共卫生和城市管理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此时,与上海2例病例的46名密切接触者,经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生感染症状和不适,已全部解除医学观察。
新发现的禽流感似乎并未出现人际传播,但其传播途径仍然不明。
上海虹口区某地段医院的一位内科主任介绍说:“现在我们对于H7N9最担心的是尚无特效药,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好在病毒尚未变异至人际间传染。目前已经启动了三级响应,应该说明政府已经非常重视。但目前上海也做好了情况继续恶化的准备,如果疫情开始转向人际传播,可能很快就会在医疗机构中抽调人员组成防控大队,为疾控部门增加更多力量。”
“现在跟十年前的时候不一样了,当时毫无经验,几乎很多事情都让人措手不及,而现在,有了比较完善的防控体系,而且在治疗水平上也有了提高。”该主任说。
与此同时,上海市开始将联防重点部署至活禽交易、流通的控制上。当局要求从4月6日开始,全面暂停全市三大活禽批发市场和461家活禽定点零售店的活禽交易、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对已经检出H7N9禽流感阳性农副产品市场的活禽,进行统一屠宰和集中处置。加强涉禽人员的安全防护,停止野生鸟类的直接接触活动。“联防联控机制,虽然没有专门的工作小组,但是由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牵头具体负责,由市政府全面部署工作,成员部门各司其责。”一位上海市政府人士介绍。
以上海市农委为例,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得的内部通报信息显示,该部门对新型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工作基本上对市政府一日一报,其中工作内容包括对扑杀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市境道口动物检疫检查、对家禽养殖和屠宰环节检疫监管,以及补贴家禽饲养和经营户。
来自该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该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共接收处理各类扑杀家禽111122羽,并按标准进行了焚烧。4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专门印发文件,对该市受到影响的正规家禽养殖场(户)进行补贴。按照每羽禽苗0.5元、每羽存栏蛋鸡3元、肉鸡2元等标准执行。
区域联手
为了形成防控疫情的协同效应,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4月11日确定了三省一市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长三角上述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就全面加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诸多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决定在区域内将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联合开展疫情趋势研判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并在通畅渠道中,定期互通信息,建立突发疫情联合处置制度,形成“区域解数、信息互通、科学防控、通力合作”的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
其中以卫生部门为例,合作机制明确四地卫生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在应对跨省市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时,为加强交流、协调、合作力度,相关省市可联合组成临时工作组开展调查和处置。联合组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专家组,为区域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三省一市的农业、林业、工商等部门也建立了类似的合作框架。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在这样的跨省市防控机制方面已经有过先例。前述上海市政府人士介绍,2009年5月份,为了保障上海世博会,在卫生部疾控局的牵头下,江浙沪三省市共同商议推出实施了构建“长三角”区域携手联防联控传染病大格局的重要举措,并签署了《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卫生部门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