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打车APP
导语:

张春蔚

即将于6月1日起试行的《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北京市将统一特服号码调度平台,提供24小时电话约车、网络约车、手机约车等电召服务。最近,广州、深圳等地也相继公布了对打车APP的控制、禁用文件,意料之中的政府插手让关于打车APP的讨论甚嚣尘上。

1039易打车很可能是这个市场上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虽然它4月份才上线,却已经拥有了2000多个出租车司机的客户端,其“官办”的身份会让很多市场领先者感觉不自在。

在北京,司机们往往会打开收音机听一听1039北京交通广播的路况播报——一旦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该台所有的新闻节目都会转为路况信息——这就是电波中的“流动的北京城”。

源于北京交通台的“1039易打车”虽然是个后来者,却充分发掘了自身优势:将路况信息和约车信息整合在了一起;再加上节目中的互动推荐,越来越多的北京的哥从“路况信息员”加入到“1039易打车”的终端用户。正如《百姓TAXI》的节目主持人李洋所言:“所有来安装打车终端的司机,首先会觉得这是个荣誉。”

与要求全面取缔打车软件的深圳相比,北京的6.7万辆出租车司机还在享用各个打车软件所提供的补贴和免费终端,也有很多司机在使用着老式的手机。

租车APP

    “车的本质是帮助人更方便地到达目的地。”易到用车CEO周航经常这样说。

2010年5月,周航创办了第一家约车服务平台——易到用车网。这个网站最初只是为了应对正在增长的汽车租赁市场。

2005年,中国的汽车租赁市场开始发力,这是一个绝对高端的市场,人们需要不同的车型和体贴的服务来满足自己的出行需求。

易到用车打造的是一个“共享加盟+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通过自身网站和APP,将来自各租赁公司的运营车辆进行统一调度,为用户提供“1小时预定响应、高端车型、专业配驾、按时计费”的服务。

虽然周航没有买一辆车,但其租车业务的商业模式定位却很准确:用户在线下单并提供信用卡信息,易到用车将订单派送给汽车租赁公司的司机,在订单完成后用户确认信息,完成信用卡支付。司机方面从公司收取订单金额15%-20%的服务费。整个过程,用户和司机之间没有任何的钱物交易,都是通过公司中转。

正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技术终端使得易到和原有的租赁行业形成了共赢关系。每个租赁方都希望自己的车辆使用率提高,这需要获得更多的订单;易到只需要在线上开发更大市场,线下的服务整合已经有了充足的市场储备。目前易到用车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24个城市,储备车源万余台。

从技术层面看,易到的线下服务体系分为车辆引进、车辆管理、运行控制三个部分。通过服务标准、技术标准来打通整个租赁流程,正是这些细分数据让易到用车获得了快速的增长。2011年8月,上线仅一年的易到用车获得了晨兴创投千万美元的投资。

虽然易到是从高端市场切入到租赁业务,但业务发展却逐渐多元,商务用车乃至机场的接送机服务也开始拓展到普通人。易到用车分30元起的经济型、40元起的舒适型、50元起的商务型、60元起的豪华型、甚至600元起的奢华型——丰俭由人,正如它所倡导的“都市出行,最佳性价比”。无论是接机、送机、时租还是随叫随到车,多种价格方式正是易到对租车行业的精细化运作。

媒体人罗振宇是易到用车的忠实拥趸。他经常在饭桌上撺掇那些酒后需要花钱请代驾的人:“你看我可以换车型,还不用管开车、停车、洗车、修车,更不用请代驾,租车比自己养一辆车要划算得多。”

从租车领域杀入打车APP的市场,让周航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显然他的志向并不局限于租赁市场。

今年4月,易到获得宽带资本数千万美金的B轮投资。

日前,易到旗下的“打车小秘”高调进入打车市场,已经与11000多辆出租车和23000多名出租车司机达成合作,同时,每周新增用户2万多个,每周新增车源3000多辆。就在5月中旬的某天,“打车小秘”的日订单量为3100单,成交量1600单。

打车APP

    摇摇招车的创始人王炜建正是和周航聊天之后,才开始动了心思,并且尝试进入到打车APP领域的。

王炜建最熟悉的其实是传统制造业。2012年3月23日,“摇摇招车”APP上线,3周后会员数量突破5000个,这让他感受到“水泥”世界中没有的速度。

摇摇招车最初的想法,是整合租车市场的车辆,来满足乘坐市场的需求,这跟易到用车很像。但用户的需求火爆,让他很意外——一个不足50台车的运营系统,每100名用户才能共享一部车。

如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早期的摇摇招车迅速成为很多预定用户的首选,一些“黑车”也扩容成为该运营系统的成员。好在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有车可乘,而不太关心这些调度来的车的出身。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服务的下滑,比如约好的车没到、顾客的投诉司机不搭理等等。

2012年9月“嘀嘀打车”上线,这个有着淘宝基因的打车软件迅速席卷北京市场。CEO程维曾经在淘宝和支付宝负责B2C和团购业务,所以在嘀嘀打车早期他选择了地推(地面推广,针对以网吧、高校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地面市场资源,通过地面推广人员的实地宣传来进行传播的一种营销行为)和与出租车承运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推广。

正规出租公司良好的服务保障,使得已经被培养起来的APP打车用户快速倒戈。实际使用中,摇摇招车的用户正在转向嘀嘀打车的客户端。

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嘀嘀积累了5000多个出租车客户,基本保证了用户在市区、非交通高峰期且目的地较远的情况下,在一分半钟的时间内在嘀嘀打车上能够打到车。以2012年12月为例,交通高峰时段成单率达50%,非交通高峰时段成单率达80%,单日平均成单率约为70%。

日前,北京市出租车调度中心96106宣布与“嘀嘀打车”进行战略合作,这是政府设立的传统电调平台与民间手机打车软件的首次合作。从5月份开始,通过“嘀嘀打车”叫来的出租车,既有来自嘀嘀打车司机端的车,也有通过公司车载GPS接单的车。

这意味着嘀嘀除了覆盖原有的2万余辆出租车外,96106覆盖的3万余辆出租车也将可以接到乘客需求,约占到北京市出租车总量的60%以上,减免了3元的叫车服务费,还大大提高了叫车效率和成功率。

全国各地的打车APP市场已是风起云涌。

投资APP

    一个千亿级的市场正在发酵中:中国出租车调度量一年达到25亿次。全国拥有5000辆以上出租车的城市有31个,总共约40万辆车,北上广和天津四城市出租车总和就超过了20万辆。

这意味着,一些主流城市的打车规模完全能成就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能同时做大几个城市,一个1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就能打造出来。

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5月7日,安卓平台上11家主流应用商店的打车类软件客户端总体下载量已超过百万,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与之相对,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激烈的市场:嘀嘀打车获得腾讯的1500万美元投资,腾讯持股比例为20%;杭州的快的打车也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摇摇招车已启动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千万美元。

30多个打车软件看起来热闹,但是在赚钱的商业模式上仍然乏善可陈。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很多打车软件免费送终端,给出租司机按月发放油补、话费流量等各种补贴,原本需要三个月、半年的推广期往往在一个月内就获得了数万个忠实用户。这个用补贴砸出来的市场,极大地方便了打车人,更有效地降低了出租司机们的空驶率。

下转 42版

上接 41版

一张在微博广泛传播的照片显示,一个上海出租司机车内拥有4个移动终端,一个联想3Gpad、两个酷派手机、最左边还有一个是出租车公司的手机,前三个里面装有十五六个叫车应用,车内无线wifi环境,还有一个扩音器,装了这些设备后司机日增收入150元,节约油费50元,获各种应用终端奖励月均2000元。

为了讨好出租车司机,很多打车软件都在一些主要的出租车聚集点进行地推:送小礼品、送矿泉水、免费装软件、甚至删除同行的软件等。

经过多年的试错,这个行业看起来很热闹,从消费者到出租司机们都开始产生工具性依赖,而眼下市场最需要的是集中和效率。5月22日,深圳要求出租车司机删除所有打车软件,行政之手正在改变看起来即将成熟的市场。而且多数消费者也不会同时拥有多个APP终端,一场行业洗牌正在酝酿中。

在深圳,一款名为“好打车”的软件不在叫停之列,甚至还获得了试点批准。“好打车”由上市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077)运营和开发。在南京,官方承认的一款打车软件叫“招车宝”,它由太仓出租车公司和苏州天泽信息(300209)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

不排除的一种可能是,某些部门将直接推出自己的打车软件。这些软件将借助行政的力量,迅速获得市场后发优势,从而改变市场运行轨迹。对于一个工具技术成熟的市场,这并非没有可能。

加价之争

2012年8月,“快的打车”正式推出,这是国内率先有加小费功能的打车应用。如今,这家诞生于杭州的手机打车APP公司的累计叫车成功数已突破100万。但是这个让打车人和驾车人都喜欢的功能,却遭遇着政策的瓶颈。

按照现有出租车管理条例,加价和拒载一样都是要受到严格治理的。但是在特定时间要打到车,加价往往是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连加价都无法解决的交通问题,那就只能是个人运气不好了。

但是这个从5元到20元的加价程序,严重触及了现有的行业规则。在主管者眼中,这是对现行管理的挑衅,更不利于管理。雷霆万钧之下,取消加价功能肯定是大势所趋,如何接受管理并获得更大发展才是整个打车APP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主管者排斥打车软件不过是其手伸得太长:一是破坏原有规矩,二是争夺到出租车司机个人。这隐含着出租车行业到底是公司化还是个体化的问题,也间接关系到所谓份子钱的问题。当出租车公司痛陈行业多年没有提价,行业管理费用庞杂,出租车公司只是个位数的行业利润时,忽略了一点——现阶段,出租车公司有无必要存在?

当人工费用不断上涨的时候,电子化管理、数据化管理、轻资产管理已经在多个行业焕发活力。打车APP,首先是个工具,也只能是个工具。

消费者要省时间、司机要减少空驶率、软件公司要通过装机量获得市场占有率、管理者要解决打车难……这都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管理者不能善用工具,而一味地认为自己的地盘别人不能做主,那可能会只顾眼前利益,失去战略远见。

受市场供给和道路交通等多方面限制,打车APP根本无法缓解打车难的问题。但是打车软件借助智能终端成功实现了打车的信息对称,提高了打车效率,这就是工具的力量。

(作者张春蔚系资深媒体人)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