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泄密者斯诺登命运几何
导语:背景:美国防务承包商雇员、前CIA特工爱德华·斯诺登日前通过媒体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多年来通过“棱镜”计划对目标实施大范围监控,包括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登录信息等。美国情报部门早在2009年就开始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棱镜门

背景:美国CIA前分析师爱德华·斯诺登日前通过媒体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多年来通过“棱镜”计划对目标实施大范围监控,包括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登录信息等。美国情报部门早在2009年就开始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在很大程度上,斯诺登的个人命运既由美国法律体系决定,也由美国安全政策和民意决定。这多少与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相似:名义上被审判,又有实质自由。相对而言,美国政府的处境,比斯诺登个人,可能更加艰难。

                                                                          ——《京华时报》

如果美国以叛国罪起诉斯诺登,而香港基本法中并没有国家安全法,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斯诺登的行为在香港是不构成犯罪的,因而也不构成引渡的要件。

                                                                          ——《新京报》

斯诺登事件涉及中国国防、外交事务,已超出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权限,中央政府应该按照《基本法》的相关规定,尽早介入,对斯诺登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因为掌握了斯诺登就等于掌握了主动权。

                                                                          ——《东方日报》

美国“棱镜”监视行动的关键是,美国国会或其他机构,对该计划是否有足够的监督。为何有必要进行这种过度监视?美国不仅欠国民一个解释,也欠全世界一个解释。

                                                                          ——《南华早报》

土壤污染图

背景:近日“镉米再现”,公众哗然。而土生万物,要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污染,就要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国土部透露,我国正绘土壤重金属“污染图”。

我们希望这样的图不仅专家能够看得懂,也要有一幅民众版,让百姓也能看得懂。在这幅图上,不仅要有枯燥的化学元素,也要标注一下污染地区、污染企业,以及因为污染而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生物名称,甚至可以直接详细标注到具体的农产品。

                                                                          ——《华商报》

绘制全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图,只是治污第一步。接下来,请公开污染图,发布重灾区的详细污染数据,让当地治污能精准有效,对症下药;全程信息公开,吸引全社会的监督目光,让治污风暴不致流于形式……

                                                                          ——《华西都市报》

如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摸清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却像往常一样将研究结果锁在抽屉里,绘制“污染地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毕竟,土壤重金属污染 的信息越公开,公众对污染现状的认知就越客观和理性;相反,污染信息越不公开,就越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滋生谣言。

                                                                          ——《燕赵都市报》

被踩商户“被道歉”

背景:据报道,被踩商户刘国峰本人证实,网上流传的公开道歉信确实是受他委托向社会发布的。然而,他在接受《城市信报》记者采访时又称:“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并称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安排的专人陪护,“不方便多说”。

一个小人物的脑袋和脑袋里想的什么,对有些权力部门和官员来说,自始至终都无足轻重。让一个小人物免受权力报复的恐惧而自由表达,在延安有多难?刘国峰说真话,戳穿某些人的骗局,又是多大的事情?

                                                                          ——《新京报》

与其在事件发生后去搞什么危机公关,去迅速转移舆论视线,不如老老实实认错,踏踏实实干事,用真诚的态度与务实的作风,赢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谅解。要说危机公关,这种态度与作风才是。那种妄图投机取巧、以四两拨千斤的伎俩,往往是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京华时报》

像这样假冒受害者名义写道歉信,可以看作是对商户的第二次伤害。当然,这一次踩的不是头,而是封住了当事人的嘴,让其无法说话。不仅不让说话,而且还要让你说他想让你说的话,按有关方面的意思写一封道歉信,“向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这与强奸何异?

                                                                          ——《中国青年报》

施暴者及其机构控制了被打公民,却难以控制如潮的公众质疑与不信任,屡出拙劣招数进行危机公关的涉事机构,是否还要继续一错再错、掩耳盗铃?在权力恫吓之下的公民,如何真正免予恐惧,或是每个人都需要尽早考虑的问题。因为,下一个就可能是你。

                                                                          ——《南方都市报》

一封“受害者道歉信”,刻画出法治之境隐藏的丑陋。这份致歉信,无论谁人手笔,要么折射权利意识低下,乃无知;要么折射作恶权力毫无底线,乃无耻。无知也好,无耻也罢,都会陷法治于不义,助长不受约束权力的无道无信,乃至无法无天。

                                                                          ——《重庆时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