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中国文化
导语:20世纪由西方主导的和垄断的文化和艺术的价值观和标准在里面,惟一不能包容的另外一种审美,这就是中国的书法。

经济观察网 曾来德/演讲 大家好,我是曾来德,今天很高兴参加这样一次论坛,我谈的话题刚才主持人已经说过了,谈的是中国的话题,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话题。尽管这样,但是我首先要表达我对法国人民、法国文化、法国文学的敬重之情。我曾经有两次很好的机会到法国进行了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比较深入的交流,使我更进一步的接触到法国的文化人、艺术家和法国的社会历史各方面,使我受益匪浅。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法与中国文化”。我们把书法作为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在这里想把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纳入到一个同一体系当中来认识。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代以来,由于书法的失落和消失,中国人民人文素质的全面失落,这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到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民族,没有中断文化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如滔滔江河走到今天,我们却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就是如此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到了20世纪、21世纪的中国人面前,却不能很好地传达给世界,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我们应该知道,一部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其实就是一组书写的历史。所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书写的民族,而中国的人生是一部书写的人生。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这个历史的进程当中,我们曾经遇到过无数次外来文化的挑战,可以说最为严重的时候就是在20世纪、19世纪以来,我们中国的文化几乎就是自己放弃,甚至是被外来势力所削减掉。

我们很清楚地记得有一位中国人钱玄同提出过废除方块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说是奇论怪论还是悖论也罢,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个战斗打了100多年,到今天我们得出来一个结论:不需要再废除方块汉字。

中国文化传承到今天,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是汉字的文化,第二是汉字的艺术。我们知道汉字的文化在20世纪已经全面的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战,可以说在很多领域,很大程度都被改变过,尤其是20世纪以来西方强势文化为首的外来文化。可以说,我们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包括审美情趣,绝大部分都是受到西方的影响,我们自己的文化还保留了多少,我觉得我们值得思考。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今天的中国人找到自己文化的自信要感谢两位伟大的人,第一是秦始皇,第二是北大的王选。我提王选,有人问我王选有那么重要吗?他没有帝王的显赫,但我认为他和秦始皇,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一样的。秦始皇一生做五了件大事,其他四件事情早已成为历史,唯独书同文把几千年的中国紧紧维系在一起。我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很多地方的方言我听不懂,就有置身国外的感觉。但有一点很欣慰,我听不懂就写,这一写就写通了,写懂了。中国有辽阔的土地,有56个民族,但是文字是相同的,要感谢秦始皇的书同文、所以,说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就是用一只笔一直写到今天。

但是到了鸦片战争,到了后来,中国人在一段时期打败了,打穷了,我们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废除方块汉字,走拼音化的汉字,要仿造西方。这个争论长达一百年,到了王选终结了,以背水一战的姿态,站在科学的前沿最终把汉字输入了现代化进程。从这一点开始,我们自信地感觉到20世纪中国的落后、被动和贫穷,但绝不是文化,是我们工作方式的错。从这一天开始,无数的中国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和文明,也有无数的中国人在转过身去向西方传递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最重要的是从这一天开始。海内外的华人第一次建立了共同的自信,这个自信就是只要地球还存在,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汉字和汉文化永远不存在落后一说。

我作为一个书法家,我觉得我是作为书写汉字的一个艺术家,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兴奋。汉字不灭,书法就不会变。

书法作为艺术的门类有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古老的历史形式。过去我们也曾经怀疑过它,但是今天看来它的生命力越来越蓬勃,越来越向全世界传播。最近我刚在成都做了世界非物质遗产大会的中国书法国际论坛,可以说这是一次盛会,前所未有的盛会,而把书法提高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尊严的高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四川人民政府主办的。过去书协是最高的机构,没有上升到政府和国家国际的行为,这次展览聚集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书法家,从这点我看了中国书法在世界的魅力和繁衍是非常的旺盛的。最近上海国际艺术节又将举办一次联合国专业书法展览,由潘基文先生带队的。

我觉得当拿起笔就用书法的理念和书法的思维重新创造一种从文字出发的视觉审美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变和深思。20世纪由西方主导的和垄断的文化和艺术的价值观和标准在里面,惟一不能包容的另外一种审美,这就是中国的书法。

在这个地方我想谈谈我这些年在国际上做的事,书法毕竟是中国人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是坚守自己的墨砚,这只红杏从来没有出围墙,所以外部世界的了解是很有限的。我经常碰到西方人说书法是中国的还是你们自己玩吧,我们不懂。怎么把书法传向世界,我在经过了20多年的思考最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2005年在大英博物馆做了墨乐,引起了不小的中西方文化的对话非常好的效果,06年到北欧四国,前年到法国、韩国,现在正在推进。我为什么做这项工作?20多年前我在腾格里沙漠用骆驼刺在沙漠上写字的时候,我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就那种摩擦的声音,但这种声音不是由耳朵听到的,是用我的心感受到的。以后我练习书法的时候听到了毛笔和宣纸的摩擦声,写狂草的时候这种声音异常的激烈和深厚。几千年前的祖先笔下埋藏着这种声音,我们都浪费了,没有传达出来。我和音乐家交流的时候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同样的声音,那就是后来我的墨乐的开始。

音乐有八个基本的音符,汉字有八个基本的点画,而我们的音乐家从听觉出发,对音符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曲,书法家把八个基本的点画形成了汉字,又形成了词组。吟诗、填词非常讲频率。音乐家曲谱要通过不同的乐器实现,要转换,必须要通过演奏家驾驭工具。演奏家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积累高超的技巧,使弦和弦之间摩擦,实现点线运用的过程,通过人的耳朵回到心里,与自己最初的审美理想进行对照,完成了听觉的循环往复过程。

书法家是借助毛笔、墨汁和宣纸,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积累了高超的书写技巧,通过笔和纸的摩擦,完全了一个视觉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和书法在构成元素表现手段、审美方式,甚至艺术元素都完全是惊人的相似。当书法家书写作品的时候,毛笔落到纸上的一瞬间,运行过程当中笔从纸上的声音,间距、行距,人的喜怒哀乐都是一次性的不可再来的宣泄的方式完整的表达出来,制造了全维的视觉审美。关键是毛笔和宣纸的摩擦声音,如果我们用电子的现代手段表现出来也是绝美的现代艺术。作为听觉艺术的书法,他们两个都有自己的另外一面,当视觉往外的时候听觉却往里,听觉往外的时候埋藏着视觉,我们合成一首交响乐团的声音也是绝妙的视觉审美。所以说中国古老的书法,几千年的书法,具备了就是当代社会我们所需要的新的形式转换的美感,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这就是我的工作的起因,在国际上交流,找到书法文化通向西方的通道。

书法有四大元素,第一色彩就是黑和白,元素就是点和线。黑和白是最高级的色彩,是最大的色彩。中国艺术就是墨的艺术。老子说玄,玄就是黑。中国人失去了黄色的肌肤就不是中国人了。黑是重色,是一切色彩的总合,所有的色彩加一起形成了黑色。中国人为什么对黑色如此敬畏?白色是万色之源,宣纸是白色的,是两极之间关系的延伸和弹性。黑是主动色,白是被动色,黑是阳性的,白是阴性的,两者的结合构成了阴阳的太极学说。黑白的两极对立,只有中国人用柔软毛笔,三者产生了中国哲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看到由于20世纪中国画家的不自信,中国书法家的不自信,我们把很多自己的东西丢掉了,我们的墨越来越淡,越来越薄,越来越稀,越来越少,墨的流失像水土流失,就像我们的黄皮肤慢慢变白了,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今天我们不写书法了,过去书法是大书法,现在变成小书法,就说今天由于我们不写书法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的艺术都不懂了,都在电脑上讨生活。由于书法通文化,通诗歌,创造美,修养身性,提升人的精神、形态,所以这些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套餐,中国文化今天的复兴和繁荣一定要通过书法这座桥梁才能回到新的辉煌,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我觉得中华民族一部历史可以证明,只要书法兴一定是国家兴旺,文运昌盛,书法不兴,国力文运都不兴盛。这个问题我站在自己的角度把话说得有点过重,实际上这些问题我今天不是第一次提出,我是提出问题供大家一起参考。

我充满信心,书法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命运是同步的,中国书法将在21世纪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上以东方式审美的价值观重新创造奇迹。谢谢!

作者简介

曾来德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华商书画院院长。1980年代初拜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为师,研究今人的审美,融进时代精神并创造自己的书法风格。他不但是一位书法大家,也是一位能独辟蹊径的山水画大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