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西迁 山西享“雾霾红利”
导语:

宋馥李

紧闭的大门,因雾霾而开了一道缝儿。“大同有希望了。”大同市发改委综改办主任薛斌说。过去三年,大同没有一个燃煤电厂项目被核准建设。如今,政策放松,新一轮煤电发展的机遇浮出水面。

6月21日上午,在国电电力大同湖东2×100万千瓦项目推进协调会上,大同市市长李俊明说,目前京津冀鲁火电项目限批,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规划、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配合,快速推进项目。

有了明确的信号,大同市发展煤电的信心被重新点燃。今年上半年,通过山西省发改委,大同市一口气报了5个火电项目至国家能源局,申请开展前期工作。大同市的计划是力争年底前拿到“路条”。

限批京津冀?

虽然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但薛斌十分肯定地说,今年以来,京津冀鲁豫的火电项目已经“限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北地区糟糕的雾霾天气。

伴随着绵绵阴雨,一个个“雾失楼台”的日子,占据了北京的六月。这个月,北京的雾霾天数为18天,比去年同期多出了6天。

一方面,灰霾深锁京城;另一方面,用电负荷居高不下。这样的矛盾,映照了当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图景: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用电负荷中心,能源消费持续增加。

来自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东部地区火电装机已经达到3.2亿千瓦,长江沿岸平均30公里就建有一座发电厂,华东地区单位面积火电装机密度为西北地区的16倍,东部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西部地区的5.2倍。

2010年底,中国的煤电消耗量已经达到6.5亿千瓦,未来20年,所需的煤电总量仍达13亿千瓦。巨量的煤电消费,需要巨大的环境容量来消化,而环境容量之于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无法承受之重。

环境红线,已让火电机组无处安放。6月21日,北京市委常委会议上通过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以防治PM2.5污染为重点,全面推行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此前6月19日,石家庄市环保局也已下发《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称将经过5年努力,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短期之内无法摆脱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中国煤炭消耗量占到全球的40%,且仍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电力需求主要通过燃煤发电得到满足。即使是经济下行的2012年,在浙江和江苏的个别时段,电力供应仍出现紧张的状态。

但电厂总得建。要想减少东部地区PM2.5的肆虐,只能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煤炭资源富集的能源金三角地区,大量建设坑口电厂。

不过,晋陕蒙宁新等地,用水始终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过去几年审批基本关闭的直接原因。受制于节能减排的硬杠杠,无论是山西还是内蒙古,近几年的“煤从空中走”战略,落实得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山西作为老工业基地,自身的环境压力也已趋于饱和;而内蒙古地处边境,生态环境本就脆弱。

京津冀的环境恶化,无疑给蒙电和晋电的外送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白建华说,近几年,火电项目的技术进步也很明显,随着空冷机组技术的成熟,新建电厂可以实现节水和减排。

白建华分析说,如果煤电西迁,不能单纯理解为将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转嫁到西部,从整体的能源消费布局来说,这样最合理,两害相权取其轻。

闸门放松

向北京送电,大同有着引以为傲的历史:北京每三盏灯中就有一盏由大同点亮。

时至今日,北京的“灯”越来越多,大同的“电”却止步不前。如果说向北京送电曾给大同带来无尽的政治荣光,如今加大外送电量,则是大同实施转型、摆脱困境的历史机遇。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大同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山西省与北京市签订了700万千瓦外送电协议。其中,国电电力大同湖东2×100万千瓦项目,被列为山西省“十一五”规划项目和“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山西的晋电外送战略,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如今,山西省在省长李小鹏的力推之下,正在全面提升晋电外送的规模。大同市发改委电力科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李小鹏任山西省省长以来,电力建设陡然加速。

让大同市政府信心提振的是:一条新的西电东送大通道——“蒙西—晋北—天津南”特高压输电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围绕着这条可以预期的电力通道,山西省内的电力竞赛已经展开。大同市发改委上述官员说,与大同市同属于晋北能源基地的朔州,也在争取报批电源项目,就看谁能争取到前期的份额。

晋电外送的目标,当然不止是北京。相比电力外送基地内蒙古和陕西,山西显然更靠近电力消费市场。早在2009年特高压投运之初,山西省政府就加紧与负荷中心区各省份的接触,分别与山东、湖南两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苏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拟通过特高压在“十二五”期间向三省输送电力各1000万千瓦。

5月份,山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电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全面实施输煤输电并举战略,建设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煤电基地。而在这份《意见》中,山西明确提出:要加大与受电省份的沟通合作力度,扩大向江苏、山东、浙江、湖北、湖南、河北等省的外送电市场份额。

在敏感的环境容量问题上,山西正积极探索“双规制”模式,即50%通过环境容量交易市场,由投资方购买;其余50%,则通过节能减排解决。另一条路,则是和受电方省市开展环境容量置换,以外送电力,换取受电省份出让环境容量。

争时间,抢速度

华北的电力消费市场,是山西、内蒙古两省区的电力外送的核心区域。两个能源大省对电力基地的竞逐,也日趋白热化。

内蒙古探索电力外送区域合作的进程从未止步。早在2004年,内蒙古、河北以及国电集团就签署了煤电一体化三方框架协议。作为协议的重要体现,国电集团和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各出资50%,在鄂尔多斯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向河北输送煤炭,并新建坑口电厂,向河北电网送电。在这个合作框架中,建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布连电厂,作为河北省的火电项目报审,占用了河北省的环境容量指标。

如今,这样的合作收获颇丰,内蒙古和河北各得其所。不过,因为内蒙古的蒙西电网独立于国家电网,这样的合作有赖于省际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相邻的省份才能开展类似合作。

激烈的竞争态势让山西感到有些压力。“争时间,抢速度。”今年以来,这样的词频繁出现在山西省各市的政府文件中。6月15日,大同市政府连发三个文件,都和电力有关。

其中,《大同市电力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实施方案同一天发布。大同市发改委上述官员透露,其实,大同市电力工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此次文件应该叫做规划修订版,是对后三年的重新调整。不过,虽然是修订,为了增加其权威性,仍然定名为规划。

在这个“新”的规划版本中提到,到2015年,大同市的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要达到1800万千瓦,比现有的装机容量744万千瓦翻了一番还多。

为了争取先机,山西省成立了加快推进电力建设领导小组,各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由各市市长任组长。而在山西省的层面,则成立了加快推进电力建设专项工作督察组,各城市相关官员的电力建设项目,也纳入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意见》在奖惩办法中这样规定:各市各单位的电力建设完成情况,将定期排队公布。对完成得好的市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并加分,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扣分;对按期投产运行的项目,从试运行起享受标杆电价,差价由财政补贴,并按照机组容量给予100万到300万的资金奖励。

内蒙古的短板,正是山西的长项,除了接近京津冀,山西电网本就是华北电网的子公司,与华北电网同声共气。在规划中,到2015年年末,山西省总装机将超过9000万千瓦,逼近能源第一大区内蒙古的规模。而相比较,山西的优势是:外部电力消纳市场已基本落实,山西省政府分别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北京、天津、山东7省市达成能源合作协议,合计外送电力5700万千瓦。

这些实打实的送电协议,令内蒙古难以企及。而向全国外送电力,山西省已经尝到了甜头。2009年,世界首条1000千伏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线路正式投运。据山西省有关部门统计,到2012年8月底,山西外送华中电力257亿千瓦时,相当于外送晋煤1200万吨,减轻大秦铁路800列运力。

除了内蒙古和山西,能源富集的陕西、宁夏和新疆,近些年也纷纷制定了电力外送战略。将煤炭转化为电力,无疑是让这些省份实施工业化、改变落后面貌的重要机遇。大量的坑口电厂群,只待审批闸门开启,便会遍地开花。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