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社会 >
晋江供水金门:25公里走了18年
2013-09-16 12: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韩雨亭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经过18年的漫长等待,两岸在金门供水问题上终于“尘埃落定”。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韩雨亭 “以后到台湾金门旅游的人,可能喝的就是这里的水。”在晋江龙湖的岸边,当地水利部门一名工作人员指着清澈的湖面,在空中画了个半弧形。

龙湖是福建省的大湖泊,本身蓄水量达405万吨,晋江供水通道每日还可输送38万吨进行补充。这也是晋江市供水二期主体工程的重点项目,日供水达到了105万立方米,完全能满足金门县提出的供水量要求。

2013年8月29日,经过海协会、海基会联系安排,福建省与台湾水利主管部门及业主单位在福州就大陆向金门供水事宜进行商谈,双方确认了从晋江向金门供水的方案。

经过18年的漫长等待,两岸在金门供水问题上终于“尘埃落定”。

晋江供水

在晋江供水二期工程施工时,特别铺设了一条从龙湖至金井并从围头湾入海的专用于供水金门的输水管道。根据规划,福建向金门的日供水规模为2万立方米,年供水量730万立方米。

目前,晋江向金门供水有管道输水和应急运水两种方案。管道供水由龙湖取水泵站、陆地输水管道和跨海输水管道三部分组成,从龙湖至金门镇区全长25公里 (其中陆上12公里,跨海13公里)。应急供水方案采用船舶运水或胶囊运水,从晋江金井水厂至离金门最近的围头码头的调节水池、输水管和注水管,45分钟就可灌满1000吨的水量。

大陆水利部门经过对水源稳定、工程可行性及规划成熟度等问题的综合评估,认定从福建晋江引水到金门的供水方案“最优”,该方案也获得了台湾“水利署”的认可。

今年6月,两岸相关单位就已经在落实金门供水原则性议题上达成了5项共识。台湾“水利署”副署长杨伟甫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说:“水质必须符合我方的饮用水标准,水源也要符合我方要求,并且要能稳定供水。”

在金门从大陆引水事宜中,“经济部水利署”代表台湾方面,主导着整个商业合作方案,负责两岸供水合约、供水量和价格,包括引水工程如何施作的商谈。

为了推动后续工作,大陆和台湾商谈协调单位分别为福建省水利厅和金门县政府。执行单位和契约主体,大陆授权福建省供水公司,而台湾则指定金门县自来水厂。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台湾‘行政院’已经核定了方案,这代表政策已经确定了。至于下一次双方工作商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将再协商确定。”金门县长李沃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谈及金门供水方案的历程,金门县副县长吴友钦用了一个词形容——“来之不易。”他说:“双方已经努力了很多年,金门县经历了三任县长,四任自来水水厂的厂长,由此可见,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历史。”

金门水荒

从福建沿海向金门县供水方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1993年,金门大旱,当时就提出了从福建引水的提议,这个提议获得了福建省的热情回应,明确表示将“全力相助”。

近几年来,解决金门日渐严重的水荒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金门县属南亚热带, 暖热少雨,水资源极度贫乏,占有量仅为10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如果碰到枯旱季节情况将会更加严峻。台湾公开信息显示,岛内小型湖库15座,水塘、深井5000余口,控制面积在4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流仅有6条, 短小且独流入海, 径流利用率极低。

“金门没有高山,也没有比较深的水库,储水能力不足,太阳再一蒸发,更是所剩无几了。”李沃士说。

金门通常采用海水淡化和抽取地下水的方式获取日常饮用水,这无形中造成了地下水枯竭,近些年来,金门出现了水位下降的现象,很显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之道。

为了解决水荒,台湾当局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海水淡化工程是海岛地区最常用的手段,但价格十分昂贵。1995年起,台湾当局陆续在澎湖、金门、马祖地区兴建海水淡化厂,其中,投资1.94亿新台币(约4113万元人民币)的金门海水淡化厂于2001年建成。

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只能作为“救命水”,不能用作日常生产生活用水。每立方米的原水成本为400元左右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00元。

据金门县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金门地区自来水平均每天1.6万吨的供水量里,海淡水仅占3.83%。原设计产能为2000吨/日,实际平均每天仅产605吨。因机组老旧,已然产能不足。

“台湾本岛很多地区人口逐年减少,但是金门地区每个月都在增加,户籍人口现在达到了11.8万,马上要超过澎湖了。”吴友钦说。

近几年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也让金门县政府倍感资源的压力。

作为两岸交流中的“橱窗”,两岸关系的改善让金门县成为最前沿的获益者。近些年,两岸三地观光客的增加,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建设,也让金门在水资源上面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旅游业受到了缺水的掣肘。

“我们曾经试过从台湾本岛引水,但效果太差了,每次都是用船装水,水量非常的少。即便从厦门用船运都不可行,何况台湾本岛呢?”吴友钦说。

从1995年起,两岸先后组织几十批专家进行考察交流,但碍于政治,双方都只能以民间的名义推进项目。为了获得台湾各个方面的支持,李沃士也曾多次陪同金门县的民意机构人士,参观福建省几条供水线路。

但过去18年来,金门供水计划在两岸政治环境中极为被动。

两岸努力

当年经过两岸专家的考察论证,制订了三条线路。

第一条是厦门大嶝线路:从大嶝岛南缘的阳塘铺设6.7公里的海底管道到大金门的北山,再向南经4公里的管道输水至金门县城。

第二条是从厦门岛东部何厝的香山铺设约5.5公里的海底管道到小金门的东坑,经罗厝再铺设1.9公里的海底管道至大金门的水头,再向北经过6公里的管道输水至金门县城。

第三条线路才是晋江:从龙湖水库向南输水至围头,经围头铺设的海底管道至大金门岛东侧的大地,再向西经管道输水至金门县城。

最初,三条线路中,如果从跨海地形地质条件、水资源的可靠性、海底管道的长度以及厦、金两地供水设施结合等考量,厦门大嶝线路都比其他两条线路优越。

2000年7月,当时台湾“经济部”水资源局(“水利署”前身)曾委托淡江大学完成《金马地区与大陆通水之影响评估与规划报告》。2001年,金门供水项目被列入福建省争取国家“十五”计划项目,已提升到了一定政治高度。

可事情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十多年来,我们都在做基础工作,供水路线、合作模式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因为必须要获得政策支持,所以拖得比较久。”李沃士说。

随后两岸政治环境趋暖。2012年,大陆向金门供水一事突然驶入了一条“快轨道”。这一年,全国“两会”期间,民革中央递交了《关于两岸合作向金门供水的建议》,建议借鉴东深工程向香港供水经验,由福建向金门供水,解决金门的缺水问题。

当时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表示:“这个建议已经基本可以操作。”台湾当局也松口了,马英九巡视金门时同意从大陆引水,“陆委会”也表示已组成项目小组对引水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

通过综合考量,厦门大嶝供水方案最后未能通过审核。这时,晋江方案成为了首选。

台湾方面选择晋江方案最重要原因只有两个字——可靠。

作为沿海一座制造业集中的城市,晋江以前的水资源也十分贫乏,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为了提高引水能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晋江市政府斥巨资修建供水工程。2010年起实施建设引水第二道工程,工程全长17.158公里,引水流量为每秒21立方米,该工程被晋江列为“十大重点工程”,连续四年列为福建设及泉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6.14亿元。

投建之初,晋江已经将金门作为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方对外宣称,“将为向金门供水提供可靠水源”。

晋江水利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称:“台湾人要求很严格,我想之所以选中了晋江方案,是因为经过反复论证和测验后,认为晋江无论是水源,还是水质都比较可靠。”

李沃士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方案。”但他也同时表示:“希望今后有机会和厦门合作”。

如今,金门供水问题总算有了解决。“我们正在各自做一些准备工作,希望两个月后重新开始下一轮谈判。到时候谈判内容可能是引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李沃士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