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在哪里
导语:我开始觉得,看电影必须回到电影院,如果缺少银幕和放映厅的黑暗空间,电影的属性总会被剥夺掉什么。

cinema_1410265c

 

经济观察报 木卫二/文 十年前,一个藏碟上千的年轻人,他仿佛拥有一座电影宝库,大师们济济一堂,听候差遣。那时候,下载刻录跟网上的电影论坛一样红火,第一代网络影评人迎来了他们的最好时光。

十年后,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但人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院线电影上,看电影如同约会吃饭,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至于那些看不完的电影,堆积在硬盘里不计其数。甚至,一个再不入流的视频网站,上面的影片总量也是数以万计。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真心不觉得在电脑上看片、把光盘放入DVD机有什么不妥。但从2009年开始,我搬到了北京生活。这个时候,看电影开始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我开始觉得,看电影必须回到电影院,如果缺少银幕和放映厅的黑暗空间,电影的属性总会被剥夺掉什么。一名导演,他拍完电影,总还是希望被更多人看到吧,越多越好。可在中国,想看到院线片以外的电影,尤其是好电影,它却相当难。

北京,这座庞杂而拥堵的城市,它网罗了电影领域的各种资源,从有关部门到资本,从电影院校到人才,汇集至此。直到今天,在电影放映方面,北京依然令其他城市羡慕。若是时间充裕的学生党,不仅仅有电影放映,北京完全就是文化活动的天堂。

对如今的年轻人和文艺青年而言,北京的电影放映场地恰好是“东宫西宫”,东边的百老汇电影中心,西边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两个地方成对角之势。

百老汇电影中心,简称bc,俗称MOMA。它于2009年底开业,坐落在豪华的现代建筑当中,高端大气上档次,以至于“不食人间烟火”——四年过去,倘若你在看电影前后想找个吃饭的地,那么,就别在这块地方上琢磨了,因为根本找不到。其门口幸存一家便利店,最近也关门倒闭了。来这里,你只有自带干粮,不然只能依靠精神食粮。

受制于审查准入,百老汇电影中心与它的终极理想还有较远的距离。目前,影院还是把一半时间留给了院线片,其他时间放映小众的青年电影、国产老片以及外国影展片目,外国影展大多由使馆机构文化处进行牵线搭桥。虽然无法拥有足够的放映自由,但这家影院仍然成了特殊的地标存在。在服务、硬件以及配套设施方面,百老汇电影中心都是国内领先的影迷之家(但仍然不如香港bc)。

中国电影资料馆,bug级的存在。地处小西天,生活气息浓厚,紧挨着北师大等高校。它的观众从当年的第五代导演一直延续至今,特点是片子猛、票价低。尤其进入2013年,资料馆的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一周有六天安排放映,同时开放了小厅,多出选择。资料馆的缺点也很明显,放映故事频发,配套服务欠佳,开放性和友好度都不够,显然,庞大体制的调整跟不上影迷观众的需求。

资料馆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学术放映,由于有相关政策的规避保护,它能上演《星球大战》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等大片,常常爆满。它也会安排免费的侯孝贤电影回顾展,同样爆满。相比百老汇,资料馆交通便利,小吃店和路边摊众多。就说馆门口那家毫无水平的煎包店,由于资料馆带来的客流,它也时常爆满。

这两家以外,老电影沙龙和尤伦斯文化中心也很有特色,它们主打节目的差异化。但在放映场地上,老电影和尤伦斯则不如百老汇资料馆,像尤伦斯的放映厅就被称为“颈椎杀手”。老电影沙龙长期以金鸡百花影城为据点,放映那些三五年到三五十年不等的老电影。由于片库资源有限,组织相对松散,这也影响了进一步做大。尤伦斯地处798,偏重独立制作、前卫实验以及小众艺术领域的电影放映,比较注重策展意识和整体活动包装。

众多组织放映活动的使馆单位里头,法国文化中心和日本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是比较出色的两家。前者经营多年,常年开放。后者小型迷你,较为封闭。一旦赶上观众不多、空旷安静的胶片放映,仿佛这场放映是专门为你量身定制,难免会有幸福满足感。

在这些固定组织和地点以外,北京还有一年一次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华语青年影坛论坛、新人电影节等活动。至于日常的咖啡馆放映,像猜火车、文津等独立电影放映,那就实在就数不过来了。

正因为常年目睹北京放映活动的丰富多彩,上海第一影迷妖灵妖不时感慨:相较于北京,上海的电影放映仿佛处于侏罗纪。众所周知,在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国甚至远东的电影中心,大光明和国泰都见证了昔日的辉煌。结果,这样一个拥有深厚电影文化以及高素质观众的国际城市,它的放映活动长期停留在咖啡馆放映的水平。影迷观众除了期盼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剩下的漫长时间只有眼巴巴地等待。

好在2013年,上海电影博物馆正式开业。2013年9月,高规格的莱昂内电影回顾展更是一针兴奋剂。电博地处徐家汇闹市区,囊括了主题各异的展区以及艺术影院。或许在十年后回望,这间只有80个座位的艺术影厅会成为上海放映的新起点。电博的优势是年轻,策展人专业有学识。劣势则是爹不疼娘不爱,一切只有自己来。没政策、无资金,人手不足、影厅太少,这些都不利于影展的整体运作。

除了老迈的电影节和崭新的博物馆,这几年,上海师大电影学堂也做得颇有起色,赶超了曲阳图书馆等一些放映场地。但这些星火,还是无法点亮大片大片的盲区。

上海尚且如此,余下的大城市更不必说。至于中小城市,能进电影院就不错了。可以说,十几年过去,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电影放映还停留在酒吧咖啡馆的水平。稍有不同在于,当年大伙聚众看一些禁片和地下电影,如此,可能放一些时髦洋气的文艺片。想想也很正常,电影在文化领域里面禁锢最深,审查最严。除了对电影创作加以控制,放映活动同样不能登堂入室。一群人看个好电影,它竟然会变成一种奢望。

所以,广州深圳的影迷可以去香港,享受额外的同步福利。或者,他们也会意外看到今年的香港电影周。南京和昆明曾是独立电影的特殊领地,但在过去两年,独立电影的放映被喊停,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几乎与此同时,在杭州和西宁,电影放映又以另外的形式存活着,继续扩散。有鉴于此,今年5月,后窗放映成立,一些无法进入院线的艺术电影得以在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厦门、昆明、长沙等大城市放映。虽然可能只有一周两场,但是,对于想在电影院看到院线片以外的观众来说,这个已经是不错的好消息了。剩下的问题只是,有没有那么多院线以外的好电影能够被拿出来……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眼前的黑暗比想象的还要不容乐观。

(本文图片均来自本报资料室)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