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会还是讲故事大会?

2014-07-22 16:16

2014暑期训练营B组 刘斌

找选题是让每一个记者头痛的问题,也是最考验记者能力的时候。在经观的一周,我也旁听了报社的选题会和各部门的选题,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选题会原来是一个讲故事大会。

我们在和胡家源老师讨论选题的时候,他总是让我们讲出自己的故事,如果听到有意思的事儿,他会打断我们再追问下去。有些我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和新闻毫不沾边的东西,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在报社的选题会上,几个编辑在讨论福喜使用过期肉的丑闻,他们希望能够做出深度调查,调查食品供应链的监管风险。其中有一个编辑提出让实习生去做卧底,如果能够做出深度报道,就可以直接入职,引来周围的实习生一阵窃窃私语,原来高大上的经观的选题会竟是如此的轻松。福喜的丑闻只是一个由头,不是新闻的全部,文钊老师说,站在福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危机公关,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关乎健康的问题,你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福喜是个例,那么其他的餐饮原料提供商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有,那么存在哪些漏洞,这些都是关乎公众利益的事,值得我们深究下去。

选题需要一个吸引人的由头,即使是专业的财经媒体如经济观察报,趣味性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华尔街日报体就是从具体事例出发,再上升到抽象阶段,这也符合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周一的选题会像是一个故事大会,从厨师上完厕所是否洗手到演员看房团,再到第三方支付,有高大上的选题,也有接地气的选题。在我看来,编辑就像一个讲故事的人,选题会上谁的故事最精彩、最有趣,就最容易得到青睐。

选题需要趣味性,并不是一味放低姿态,我认为趣味只是迎合了人的好奇天性,作为有深度和理性的报纸,记者需要从表面现象探究深层的原因并作出分析。提到讲故事,胡家源老师说,好的采访就像是聊天。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暗想,聊天怎么可能拿到想要的信息,聊天不过是打发时间的消遣。今天张向东老师也讲到这个问题,我由此理解到,采访的关键是拿到想要的信息,聊天是一种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采访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和无聊,看似随意的聊天实际上暗藏玄机,记者需要从聊天中问到信息,并且不能被受访者“带到沟里”。

记者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无论是选题的趣味性还是聊天式采访,本质上都是以人为出发点,这个“人”是受访者,也是读者。与人打交道是最难的,大千世界、人各不同,没有一个普适的准则来应对所有的人;但是和人打交道也是简单的,你只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投其所好便足以。我认为做记者最难的是,你既要接地气,又要有深度,两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媚俗或者假大空,以上就是我对选题会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