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视频中心出品
(字幕) 拉动内需,社会保障福利是否就该越高越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从需求侧来看,福利越高越好,但是呢,就是我们忘记了有成本。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降低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负担,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意。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理性,建设性,我们这个现场的是经济观察报视频节目,经观会客厅,我是经济观察报研究院的新望,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主任,著名的社会保障问题的专家,郑老师还是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所长,是一位美国问题专家,我们今天的话题,聊一聊当下的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走势和互联网+的条件下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
嘉宾介绍:
郑秉文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是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著名的社会保障专家。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我们既有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规定性,同时要向市场化方向迈进,那么供给侧改革,社会保障和供给侧改革是什么关系?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因需求而起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因需求而起的,因需求而发展的,在25年之前,当国企改革的时候,突然发现国企职工不能离岗,一离岗就没有收入,给家庭,给社会带来很沉重的负担,就不能离开这个国有企业,所以,以企业为主体的保险制度,不适合改革,得建立社会保险,企业保险不行,就是独立于企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雇员可以离开企业,然后参加社会保险,一旦要是有一个风险的话,社会来承担,发放一些津贴。这就是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就是因需求而起,二十几年来发展是因需求而发展的,历来是看需求的。比如说当我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时候,内需不足,我们说应该拉动内需,可是老百姓没有这种很好的预期,不敢消费,这时候就说了,社会保障制度应该给大家很好的预期,让大家敢于消费,让大家消灭三座大山,消灭了以后才能拉动内需,才能推动经济增长,拉动经济增长,这样也是需求,如果这样的话社会保障越高越好,越高人越有底,越敢于消费,养老,医疗,教育都解决了,就敢消费了,消费以后经济就增长了,从这个需求角度看水平越高越好。对不对,所以从需求侧来看,福利越高越好,但是呢,我们如果二十几年来,一直从需求侧来看的话,就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式,就是我们忘记了有成本,只想到了对经济增长有触动作用,可是没有想到福利他是一个双刃剑,哪来的呀?是这个企业,本源是企业创造财富生产来的,国家财政提供,财政也是来自于企业缴税,企业不生产了,企业都倒闭了,创造财富的本源就没有了,这是源泉呀。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供给侧就出问题了。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二)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给企业减负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企业是什么,企业是供给侧,当打开这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看供给侧突然发现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源,主体,企业,是气喘吁吁,尤其是进入经济新常态,2012、2013、2014年以来,2015年,去年,我们每一年经济增长都是创造了新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低。这就说明了我们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这种挑战,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好多密集型的企业都纷纷转移,不是从一线,而是从沿海转移到中西部,就是转移到国外,转移到东南亚。这样造成了就业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办法,要挽救这个经济的办法只能给企业减负,而给企业减负是战后70多年以来,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重要的一个经济手段,我们一看我们的企业负担,比发达国家还沉重,如果企业全套给职工把这个福利做下来,如果发给你一万块钱的话,一万元工资的话,实际上企业支付的是17000块钱,将近一倍。这就是供给侧的压力。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降低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负担,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意。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负担太沉重了,所以从供给侧来看,就需要我们大幅度的减税,给企业让利。可是企业让利以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个待遇水平马上就要有关联,我们政府承诺了,降费不降待遇,这是我们政府做的承诺,但是长期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源泉,供给如果减少,输出,产出,长期来看能不减少吗?怎么能够扩大这个制度收入,怎么能够开源节流,怎么能够增收,让这个制度的收入更有弹性,更有稳定性,这就是我们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我们学者应该给予回答的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们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字幕) 养老金缺口 是否真的存在?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社保养老基金缺口,现在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千万不要把隐形债务和缺口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的话,会蛊惑人心。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现在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两个具体的问题,一个是社保资金的安全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收益,有收益。社保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比较敏感,而且我们看到了有一种说法,中国的社保从资金缺口上来讲,应该是比较大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三)基本养老保险股票投资30%低于全国社保基金水平
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辩论,改革,我们有观念上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是放在银行安全,但是后来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辩论,最后达成了共识,这个安全水平太低了,我们追求收益率,追求与CPI要持平,不能低于CPI,所以,最终国家在去年8月份发布了一个投资管理办法,委托他把这笔钱,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由这个机构进行投资,他的投资呢,一个是股票市场以外,一个是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呢投资最高比例是净值30%以下,不能高于净值的30%。也就是说有1个亿的话,3000万以内才能投资股票,这就带来了一个什么呢,安全性的问题了,就是股票限量,股票呢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这样一个投资产品,你呢,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有其他的一些投资工具对冲风险,可以起到很好的一个资产分布的效果,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要是大跌,跌到即使是最坏的水平上,我们还有其他债券,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还有股权都是,绿色投资,还有海外的一些投资,都能把这百分之二三十的股票的损失补回来,这叫风险对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比例很低,股票的投资比例很低,低于目前全国社保基金规定的40%,低于国外大部分国家。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刚才讲30%?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基本养老保险是30%,全国社保基金自己的投资是40%,但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是30%,也就是低于现在的全国社保基金的水平,为什么要低于它呢,因为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来自于我们大家缴费的钱,你交的,我交的,大家交的,风险容忍度低,所以低于那个全国社保基金的40%,这只是30%。30%也好,40%也好,普遍低于国际上平均的水平,国际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股票的上限,一般来说是60%。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社保养老基金缺口,现在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您了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四)隐形债务和缺口概念不能混淆
首先呢,跟大家澄清几个概念,缺口这个概念是指什么呢?是指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因为是保险制度,保险制度就有收入,有支出,有收入有支出的话就有资金流的问题,资金流配比的问题,如果需要的资金流是10块钱,收的资金流只有9块钱,这时候就有1块钱的缺口,这叫缺口,这是一个概念。还有一个概念是隐形债务,什么叫隐形债务呢,隐形债务是指现收现付制度下,现收现付是指工作的一代,年轻的一代缴的钱支付给退休的一代,这叫现收现付,收上来就支走了,这叫现收现付。事实上这个存的钱是很少的,这点余额是很少的,等你的年龄,和他们的年龄退休了,谁给他发养老金呀,还得年轻一代,比他们更年轻的一代才行。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是不是说的这个缺口更多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这个东西叫隐形债务,千万不要把隐形债务和缺口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的话,会蛊惑人心,隐形债务是很大的,是了不得的。世界银行和OECD在十年前有过测算,隐形债务最低的国家,相当于这个国家GDP的50%,最高的国家相当于这个国家当年GDP的300%,有一个美国学者叫做皮斯卡2004年测过美国的隐形债务,是美国的464%,当年美国的GDP是10万亿,也就是说当年美国如果贴现到那一年,贴现到2005年,它的隐形债务相当于45万亿,46万亿,相当于GDP的400%多,这个国家不破产了吗?人民日报也在问,去年还有结余一两万亿呢,怎么后年就有18万亿的缺口了,不对呀,这是把概念用错了,他把隐形债务用于缺口上了。
(字幕)养老金缺口有多大,为何钱不够花?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期的制度收入和制度支出,大致相抵,略有缺口,这个缺口是财政给补贴。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国家兜底。
(五)社保养老基金略有缺口
把这两个概念我辨析完以后,我说中国,我们的财务形式,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什么样的财务形式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期的制度收入和制度支出,大致相抵,略有缺口,这个缺口是财政给补贴了,财政补贴了以后,不但没有缺口,每年还剩一些,每年剩一些,每年剩一些,剩到现在,十几年下来,我们是3万6千亿,到现在我们剩下的钱是3万6千亿,这3万6千亿是多少年攒下来的钱,如果看当年,比如明年收多少钱,支多少钱呢,今年收多少钱支多少钱呢,去年收多少钱支多少钱,这是收支的缺口问题,有没有缺口呢,我再重复一次,略有缺口。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新望
国家兜底。
(六)社会保障制度有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郑秉文
具体来说吧,我们是以今年为例,以去年为例,现在是2016年6月,以2015年为例,2015年本来应该收上来3万几千亿,可是我们收上来2万多一点,也就是说本来应该收上来的却没有收上来的钱,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制度大家都知道,在缴钱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是按照真实的收入来缴的,因为费率很高,都是按照打折,50%交,60%交,有的地区是40%交,因为大家想少交,多拿,大家不知道我交多少能拿回来多少,这是根本。而交住房公积金的时候,新望老师也不可能交得少,因为你知道你交得多,你拿回来的也多,你交得多,给你配的也多,所以你愿意多交。
交养老保险的时候,大家追逐的是低水平在横向比较,在交住房公积金的时候是追逐的高水平,说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是制度设计造成的,制度设计不一样,内在的动力不一样,面对养老保险制度,这么高的费率收不上钱来,收上来的钱还是将将够,财政不得不补贴。如果大家都按照像住房公积金那样,很实在的交,一下子收上来的钱很多,收上来的钱很多,这个时候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要是维持一个收支平衡的话,就可以大幅降低费率,这样的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实现了。所以这个时候我讲到供给侧第二点,就是一方面降低费率,第二方面要改革,不改革费率,真正降是降不下来的。真正降,长期来看是不够了,不够国家还得介入,来补贴,国家补贴的税收也是大家的钱,你怎么用这不用那呢,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点要求我们,社会保障制度也有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如果社会保障制度没有结构性改革,吸引力,积极性不好,制度收入是有问题的,长期来看,这个制度就形成了也是一个很有问题的软肋。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