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三类信用问题,欺诈、逃债、还款能力下降

杜涛2016-12-13 13:4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近日在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召开的发改大讲堂·2016暨第三届人大管理评论中,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认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信用问题有欺诈、逃债、还款能力下降,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欺诈问题。

社会信用是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一直推动的重大国家建设核心内容。国务院2007年出台信用体制建设意见和信用体系公开条例,2013年颁布信用公开条例,之后国务院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部委和主要推动者。目前国家发改委和人总行已经联合审批了3批创建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城市。

殷红表示中国社会信用仍有待进一步的改善。首先信用和诚信是不一样的,信用本真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一个概念,诚信是道德层面的概念。从信用评级的角度,比较好理解信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愿意还款,没有还款能力信用评级上不去。一个人很有钱,不愿意还款,他的信用比没有能力还款的人还要差,对信用评级比较综合的。第一,有还款意愿,第二,有还款能力。

殷红认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信用问题有:

一、欺诈。信用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欺诈。金融机构出现的金融问题欺诈最为突出,最难追讨出来的。我们假车贷,假按揭,假钢贸,现在最头疼假贸易融资,这是欺诈形成的,没有真实的交易,没有买房的实际交易,也没有实际买车的交易,以这个名义做了很完善的文件来套取银行贷款,这是最严重的。

二、恶意逃费债。借款的时候是诚信的,是真实的。但是后面还不起的时候,没有想如何去还,恶意想办法钻漏洞去逃费银行债务。

三、还款能力下降。确实因为经济周期,经营不善还款能力下降,这是善意的信用风险。

对于目前存在的主要的信用问题的原因,殷红分析,一个是经济下行带来的信用压力,第二个,政府的债务负担是比较重的,第三,金融业的信用风险压力也非常大。目前看到的银行不良贷款不断上升,而且关注类贷款上升的速度最快,关注类显示的是未来的信用风险可能压力会更大。    

关于信用建设的一些建议。第一是数据,数据的来源目前我们国家金融数据库的信用是8.85亿个人的数据和2139万户企业的数据,但是我们缺少行政的数据和互联网的数据。如果有公安、税务、海关、工商、水电气相关方面公共服务的数据,可以大大就是增强对信用评级的手段。第二,对欺诈,对不诚信的履约可以重罚,而且还纳入比较明确的法律进行规范。

汇达资产托管公司副总经理安起雷认为中国信用问题从基础开始做,首先把个人的信用建立好,把企业的信用建立好,然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把政府的信用建立好。

保定市发改委河北省保定市园区领导办公室主任葛占雷:信用危机在中国也不少,早期时候的传销杀熟人现象,生产领域的偷工减料现象,产品假冒伪劣现象到今年9月、10月网络诈骗涉及到的命案,这些现象信用危机在中国一定程度上的表现。      

葛占雷透露,国务院批了八大改革实验园,京津冀、上海、四川、广东、安徽、武汉、西安和沈阳。京津冀就是石家庄、保定和廊坊,国务院赋予京津冀32条改革创新举措有一条,就是京津冀三地的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正在加紧启动,最快2017年,最迟2018年,京津冀三地数据库就会对接。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