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新图景:数据很好、分歧更大

李晓丹2017-04-21 16:02

经济观察网 李晓丹/文 金融去杠杆正在形成一个新图景:数据很好、分歧更大。

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如期在4月17日公布,就在数据出炉的前后几天,几份分歧巨大的报告让市场议论纷纷。

乐观的判断是,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复苏的新周期,股市步入结构性牛市,一线城市房价不会跌;悲观的判断则是,数据的向好只是短期小反弹,市场可能几天就会把数月的涨幅跌掉,金融杠杆收紧一定会影响到房价。

乐观者的理由是需求转好、市场出清、改革深入。悲观者的理由是,2008年的经济复苏靠的是货币放水,现在一旦收紧,吹起来的房价和金融泡沫就有破裂的风险。

无论是悲观者还是乐观者,他们的理由都十分眼熟——需求、改革、货币、泡沫……

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乐观者和悲观者在做判断时,怎么从一堆经济选项中挑出各自的理由,而后得出不同的判断?

换一个方法来看,除去预判和理由不同,乐观者和悲观者都认同当前的经济现实:去杠杆是一定要做的,货币政策维持稳健还可能略有偏紧。这样的共识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和市场都已经认同货币不能如此前那样大规模放水,经济想要企稳需要真正消除宽松政策所带来的高杠杆、高债务的问题。

市场解读出的分歧也正由此开始。乐观者说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诸多回暖数据,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那么未来经济可以进入新的周期,而且这个新周期是“新5%比旧8%好”;悲观者说的是,去杠杆必须要做,银行表外业务所积累的风险会继续传导,最终会让企业和经济承受压力。

其实,乐观者和悲观者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看多两三年和看空一两个季度,两者并不是必然的矛盾。长期有长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短期也有短期的症结和应对手段。这个核心问题就是,金融大量加杠杆后债务风险聚集。

在乐观者和悲观者的报告里,并没有提及杠杆究竟应该怎样去,流动性收紧却是事实。

近期央行频频向市场喊话,大意就是金融机构的表外资金要收紧。对于央行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趋于稳定,现在是进行缩表的好时刻。一份网传的《一季度货币资产负债表》引起关注:2个月时间内,央行总资产已经“缩水”1.1万亿元。有机构测算,今年1月央行平均回笼资金4300亿元,而去年1月的市场净投放在4000亿元以上。

不过,央行收紧流动性后,曾经出现的情景很快又浮现了:同业利率明显上涨,“萝卜章”也飞了出来,机构都在讨论现在跟2013年的“钱荒”有多相似。显然,市场又在赌央行会迫于流动性缩减所带来在诸多影响而悄悄放松。

再回到这两天乐观者和悲观者对经济判断出现的分歧,可以发现,在当前经济绕不开的是汇率和利率双重考验之下,确实必须考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博弈中的政策重心该偏向短期还是长期?短期,最怕的当然是金融杠杆削减会让金融和房地产风险集中曝露;长期,最怕的是杠杆和产能没真正清理掉。

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都超出预期,这给继续去杠杆提供了条件。但是市场对于流动性收紧的恐慌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现在不能一下子把杠杆都弄没了,这么做会让风险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集中爆发,经济承受的波动太大。

当然,现在需要时刻做好准备,即便流动性暂时释放,也仍然不足以抵御经济的继续调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