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0上市C2B模式落地上汽大通差异化突围

刘俊晶2017-08-11 19:56

经济观察报 刘俊晶/文

曾经只有顶级豪车才会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在一家自主车企身上实现了大规模智能化定制。

8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由智能机器人主持的发布会正式拉开了上汽大通首款C2B (定制化)产品D90上市的帷幕。可以说,D90是上汽大通乃至整个上汽集团试水C2B业务的第一枚子弹,也是上汽“数字化”棋局突围的关键。

终生质保、终生免基础流量、15.67-26.38万元的售价区间,作为一款耗时两年时间让用户参定义、开发、改进的7-9座的全尺寸SUV,为了给业内首创的大规模定制化的理念护航,上汽大通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上汽大通C2B项目是上汽集团对于当下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造车热潮的反击。作为拥有强大供应商网络和制造整合能力的传统制造厂商,上汽集团亲自出手并主动自我变革,这背后承担的压力有之,希望更有之。“C2B这个项目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系统和制造系统的升级,大企业不可能冒险去做,小企业没有这样的成本控制优势,但我们做了。上汽这些年积累出的供应商体系和生产管理把控能力,不做才是浪费。”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蓝青松如此阐述上汽大通试水C2B造车的理念。

的确,作为上汽集团的核心战略之一,C2B业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产品战略,更呈现了上汽在大数据方面的野心。上汽大通主推的C2B智能化大规模定制业务在乘用车尤其是SUV细分市场上能否成功,对其至关重要。

独特的定制化试水

10款个性轮毂、8种座位布局、9种车身颜色、6种内饰风格、4种前格栅设计、3种智能互联地图……如果按照随机组合排列,D90这款车将会有超过20000种配置选择。

毫无疑问,上汽大通希望依靠C2B模式走一条差异化道路,紧紧抓住追求个性化消费的年轻消费者。可是面对如此繁复的定制化模式,上汽大通却给出15.67-26.38万元的售价,这让业内咋舌。

在外界看来不可思议的定制化生产,在上汽大通眼中反而是会带来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的机会。“C2B造车,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实现企业与用户及伙伴的数字化直联;用户参与全价值链的数据化互动和决策,为消费者打造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上汽大通的C2B造车模式就是让用户自己参与造车的全过程,借助我行MAXUS平台和互联网交互技术,始终与用户互动直联。”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瑞在发布会现场阐述了上汽大通对于C2B造车模式所秉持的理念。

事实上,上汽大通的C2B造车既不同于此前汽车市场高端品牌的定制化产品,也有异于类似奇瑞凯翼的众包模式所采取的互联网平台专供车型,上汽大通正在把整个生产体系全部打散,重新链接入消费者作为新的核心。D90突破了产品设计和研发的传统模式,借助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交互技术实现用户直接连接。

对于一直深耕于商用车领域的上汽大通来说,D90是上汽大通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的关键性产品,如何迈好这具有越界性质的一步并在SUV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后来者上汽大通必须将差异化进行到底。事实上,C2B定制化造车的理念已经从生产模式上将D90与其他SUV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从另外一个维度而言,D90的诞生也是上汽大通作为传统车企向互联网造车运动所进行的直接反击。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到造车领域,声称其造车的核心优势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进行直接互动时,作为传统车企,上汽大通把消费者直接纳入到整个生产体系。尽管对于已经形成成熟生产体系的造车企业而言,这个改变的成本和危险都是巨大的,但一旦成功收获也将是难以比拟的。“D90将在9月正式交付,我们在2017年的产量目标是1万台。”蓝青松第一次对外透露对于D90的销量目标。这意味着在经历产能爬坡后的三个月期间,D90将月均销量目标定在了3500辆。

活用“大数据”

C2B造车模式除了能够改变企业与消费者过于固有的关系,在定制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数据以及沉淀后的有效信息并由此衍生的价值,显然是上汽大通以及上汽集团愿意做出如此巨大改变的另一个关键理由。

从目前来看,仅仅是在定价阶段,C2B造车模式在大数据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颠覆传统车企基于成本、利润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原有核算价格的方式,上汽大通将D90的定价放权给客户,定价完全基于大数据。“在预设的价格区间内,在定价活动中获取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和对产品价值的认同度,再基于大数据体系来获取有效的用户定价数据。”这场长达4个月的定价活动,让蓝青松很感慨,“今天(D90)的价格发布和以往不同,是我们的用户一同参与设定的。这可能也是汽车史上第一次,一辆车的价格不是由企业说了算。”

据悉,从4月19日D90定价开始到8月6日结束,这场定价活动持续了110天、覆盖全国31个省市,共计66万多人参与,形成的有效定价数据为172.7万条。上汽大通第一次在大量的、真实性、多样性的数据积累中发现消费者的平均梯度价格走势。

在这样的基础下,上汽大通在10616种价格梯度中定位了用户选择最密集的区间,并挑选出用户提交数据最密集、选配车型选择度最高的6款车型。而在定价和选价的过程中,大数据正在成为上汽大通大规模智能化生产的根基。上汽大通的大数据后台(上汽大通C2B项目的C端平台——“我行MAXUS”)已经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计算、应用,并为后续的产品定价和制定储存了十分有价值的样本数据。

与之相对应的,在C2B造车的另一关键B端,上汽大通正在形成一套智能开发、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生产等全智能化生产体系。通过产品开发全过程、产品架构定义、整车性能和系统开发过程、产品验证以及后续的产品配置、价格定义等阶段,上汽大通C2B项目中围绕消费者用户端为中心已经将整个体系流程和系统全部贯通。据悉,未来上汽大通甚至有可能让用户参与选择车辆供应商。

而在上汽集团和阿里联姻后,实现资源协同的上汽大通在车载互联科技配置方面具备了其他商用车难以企及的水平。目前D90标配的是同级最大尺寸的12.3寸超大中央显示屏,并搭载了上汽和阿里强强联手的斑马智能互联系统,用户可以实现时时互联。

上汽大通首款C2B定制SUV能否一炮打响,目前仍面临诸多考验。但可以明确的是,主动提出C2B生产模式的上汽大通和上汽集团不想被时代抛弃,更不想沦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代工厂。对于传统造车企业而言,这或许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