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禧奥张家港ABS生产线启动 从外资投资看“中国制造2025”

黄一帆2017-12-04 14:1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实习记者 林淙 上海报道 

“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路径下,强化工业能力成为了开局之战,而塑料、胶乳粘合剂和合成橡胶等工业原材料便是“弹药火炮”,成为能否制胜的关键因素。

2010年陶氏化学将四大化学材料业务合并成立了斯泰隆公司,之后该公司从陶氏剥离并在2014年正式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巿, 定名为盛禧奥,并成为独立公司。背靠70多年的技术和巿场地位,盛禧奥目前已发展成全球领先的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亚洲的收入占我们全球整体收入的25%,这25%当中主要集中在中国”,盛禧奥高级副总裁Tim Stedman在采访中表示,在其看来,中国市场乃“兵家必争之地”。

而此次11月21日,迈纯™(MAGNUM™)ABS生产线在张家港的启动,就是盛禧奥进一步开拓中国巿场,扩大亚太区服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悉,此次张家港项目的投资金额约达4000万美元,而产品已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销售。

打造本土价值链

对于为何将投资选址定在张家港,Tim Stedman用“情结”来作答,“其实我们在张家港这个地方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我们在张家港建立胶乳工厂差不多有20年了。我们对这个地方很了解,我们认为我们是知道那里的人,知道那个地方的。我们在张家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成长和发展。”此外,在盛禧奥张家港生产基地周边分布了许许多多的化工厂,以及汽车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这也是盛禧奥选择张家港的重要因素。

在采访中,Tim Stedman还表示,在张家港建厂以后,盛禧奥会跟更多本土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此来共同打造一个更完整的价值链。为确保达成这一目标,盛禧奥的做法是“秉持与欧洲一致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来生产ABS”,也就是说张家港生产的ABS品质与其在欧美生产的别无二致。“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之下,张家港生产的ABS除了可以供应中国,还能供应到东南亚市场”,此外,Tim Stedman补充道,“我们也会将张家港的ABS出口到欧美,尽管欧美也会生产ABS。”投产后,张家港ABS年产能预计可达7.5万吨,其中包括不同规格的产品。当记者问及这一产能与欧美对比时,Tim Stedman表示二者很难进行直接比较,因为当中涉及不同规格的产品,但同时他也披露,每条生产线的产能是大体差不多的。

另一方面,不同于许多外企仅仅将中国作为制造基地,而不下放研发板块的做法,盛禧奥选择在中国同时落实制造和研发两条路线。“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更接近我们的客户,我们希望和客户一起发展,尤其在帮助客户发展颜色技术这个方面。如果把研发都放在国外,那么就比较难达到与客户合作的目的。所以我们的策略是非常清楚的。”据Tim Stedman透露,目前盛禧奥在上海、香港和台湾新竹都有研发中心。

尽管在材料应用上,中国市场和欧美市场的区别不大,但Tim Stedman仍认为“每个市场的客户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市场,了解我们的客户,以及我们客户的客户,才会真正看到我们材料的价值。”因此,落地本土、贴近市场、解决用户需求,成为了盛禧奥打通完整价值链的重要一环。

服务中国制造

对于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定位,Tim Stedman表示盛禧奥目前主攻的是高端路线。这一方面出自公司对中国高品质产品消费增长迅速的判断,另一方面则源于其技术上的优势。

“中国现在很多在用的都还是乳液法生产的ABS,而我们做的是本体法生产ABS。本体法ABS和乳液法ABS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产品的颜色,它底色洁白是做材料最好的颜色,因为底色洁白便容易染其他颜色,而且低VOC(有机挥发物),能符合中国的需求。并且本体法ABS容易加工,所以我们会坚持走这样一个高端品质的路线。”

据悉,盛禧奥迈纯™ABS由本体聚合工艺生产,产品批次间有高度稳定性,并能为注塑成型、板材和型材挤出等应用,并为自行着色的工序减省成本。本体法ABS可应用于广泛的多终端市场,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医疗、照明、电器、地毯、纸和纸板、建材和轮胎等领域。

“中国制造2025”,可谓既是盛禧奥开拓中国市场的大背景,也是其服务于中国市场的大目标。Tim Stedman在采访中用“相配”二字来形容公司在投资方面与中国这一政策的关系,“因为我们为中国市场带来了技术,带来了高级的材料。制造业、汽车行业都是需要材料的,而它们将得益于我们所带来的优质材料。”

此外,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作为中国当前发展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盛禧奥大力布局的板块。其中,轻量化和以塑代钢这个方向是公司较为清晰的一条发展路径。“在车辆应用方面,我们的ABS长玻纤材料可以代替金属,为车辆减重”,Tim Stedman介绍,“长玻纤材料是一种结构性聚合物,即在塑料里加入不同含量的长玻纤维,主要应用在汽车内饰上,但也有用在外饰上。”

经济观察报 金融市场部驻华东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 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