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贫瘠的土地:农业部启动“亲土种植”计划

种昂2018-03-27 10:30

经济观察网讯 记者 种昂 为什么土地越种越薄,为什么耕地产量越来越低,为什么蔬菜瓜果没有味道……“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对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利用,质量状况堪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如是说道。

2018年3月26日,由3月26日,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世界亲土种植联盟联合主办、金正大集团等共同承担的“亲土种植 富养天下”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已走到转型拐点。目前,中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耕地压力非常大。同时,由于过度施肥(药)、使用低质量肥料(药)现象普遍,造成土壤环境退化、耕地质量下滑。根据全国土壤质量普查数据,中国酸性土、盐碱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受土壤质量问题影响,许多种植户为求产量过度施肥,致使平均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300亿人民币。

亲土种植正是为破解这一矛盾而来。所谓亲土种植,是指采取对土壤“亲和、友好”的方式来开展种植作业,实现作物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两大目标。现场专家认为,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亲土种植兼顾耕地质量与农业优质丰产,切中了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的关键。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命之本,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说道,现实中,中国耕地状况突出表现为中低产田面积大、耕地质量退化的面积大、污染耕地的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的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当下中国土壤状况不容乐观。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慎强在会上展示了一组数字: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这当中71%是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仅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土壤还面临酸化、盐碱化、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亲土种植已是全球共识。美国土壤科学学会会长里查德•迪克在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生态友好型的亲土种植模式,已成为全球农业趋势。日本在耕地保护上,不仅重“量”,更重“质”,在很多地方,刚翻耕过的耕作层均呈深褐色,犹如海绵;美国则致力于推行精准农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高产出、高效益,最大限度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品,保护农业环境。

亲土种植是对传统种植的一次颠覆,但面临的困难不少。正如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所说,实际推广中,尽管推广“亲土种植”效果显著,但大多数农民对土壤修复和质量提升还缺乏意识。这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原来,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高端化肥生产商,金正大集团已经开始推广“亲土种植”多年。河北吴桥县是小麦主产区,大庙辛村李青海表示,“传统播种小麦的成本在每亩300元左右,新型化肥结合种肥同播机,减少化肥用量30%,整个播种成本每亩可节省100元左右,且每亩能增产10%,多打100多斤粮”。

按照“亲土种植”行动方案,未来农业部等部门将在全国上千个农业重点县,打造上万块亲土种植标准示范田;在全国千个农业重点县,建设农业服务中心或农业服务站,为农民提供配套的农业综合服务;同时,还将联手百家机构、百位专家在全国上千农业重点县,打造亲土种植田间学校,开展上万场田间公益培训会,帮助农民掌握“改土养地、减量增效、品质提升、综合服务”等一系列切实改善耕地土壤质量的原则和方法,推动亲土种植技术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