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利下滑超9成 股价暴跌10% 中国华融回应业绩下滑原因

胡艳明2018-09-05 13:2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实习记者 吴世韵 今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实现利润11.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3.1%,实现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6.84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94.9%。

自8月31日公布上述半年报业绩之后,中国华融股价在31日当天暴跌10.93%,9月3日又下跌3.07%,期间最低触及1.56港元/股,创上市以来股价新低。

9月4日晚间,中国华融发布《中国华融就公司近期情况答记者问》,对中期业绩下滑等问题作出回应。中国华融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下降,主要是在当前去杠杆的宏观大背景下,突发事件及市场因素同频共振的结果。

资管投资税前亏损39亿

对于上半年业绩下滑原因,中国华融表示,从整个行业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下调趋势,净利润同比都有所下降。从公司财务结构来看,拨备增加和利息支出上升是主要因素。业务板块中,非金融类业务包括境内和境外业务板块的影响比较大。从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公司近年来经营模式较为激进,增长速度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难以持续,出现回落也是过去非正常速度的理性回调。从突发事件来看,上半年中国华融经历了赖小民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事件,官方通报表明,赖小民涉案问题是个人问题,但短期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不可避免。

目前已在港上市的另外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4.92亿元,同比减少0.8%,归属股东净利润86.20亿元,同比减少2.9%。

对于华融2018年中期业绩,会计师事务所也出具保留意见,称华融前董事长目前正在接受纪律调查。如该公司获悉调查中任何和其相关的信息,将会认真考虑其对该公司的影响。此外,华融已经决定集团内部展开调查,包括某些特殊架构的基金投资和贷款的估值和回收性,该公司未能评估上述事项对简要合并财务报表可能的影响。

中报显示,中国华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三个部分,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以及资产管理和投资。2018年上半年,华融不良资产经营的收入总额为346.79亿元,税前利润为人民币56.21亿元,收入、利润相对平稳。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53.15亿元,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6.55亿元。资产管理和投资在2018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100.29亿元,税前亏损39.23亿元,对利润影响较大。

同时,华融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由2017年上半年的47.15亿元增长155.6%,至2018年上半年的120.53亿元。对于大幅计提拨备,该公司解释,主要是由于持有的部分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暴露,拨备计提金额同比大幅增加。

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中国华融表示,新一届管理层在加强公司经营和管理方面做了几项工作。首先,稳定公司经营管理。陆续采取一系列强化内部管理的措施,规范基本制度,强化纪律要求等。

其次,确保流动性安全。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顺利发行11亿美元高级债券,加强流动性监测,建立应急管理预案,提高备付,加大流动性安全边际。

第三,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密切关注重大项目和敏感客户的动态,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摸排了全系统各单元风险底数。成立集团资产保全部,督促各经营单元抓住有利时机化解风险、盘活资产。

第四,进一步聚焦主业经营。及时调整经营计划、资源分配,将有限的资本资源集中投放到不良资产主业上;及时调整风险偏好和行业选择,进一步落实客户主办制,提升优质客户群体,全面推动各经营单元回归本源、聚焦主业。

华融表示,赖小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后,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管理需要,立即对存量风险项目及舆情关注项目开展了全面风险排查,摸排了风险底数,找准了风险隐患点,现已进入风险项目处置、化解阶段。市场和媒体较为关注的华融证券、华融信托,上半年风险虽然有一定上升趋势,但主要受宏观环境影响,也与行业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风险总体可控。境外子公司方面,在对境外业务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的基础上,正在分类施策、稳妥有序地推进境外业务瘦身和风险资产处置,并显著增加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以进一步提高风险抵补能力。流动性风险防控方面,公司各项流动性风险指标良好,6月末成功发行11亿美元高级债券,授信充足,备付金充足,流动性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对于下一步具体的经营思路,中国华融表示,公司未来发展将不再单纯依靠加杠杆和做大规模,更侧重的是打好手中的不良资产主业“牌”,做精专业、做强主业。深耕不良资产主业,发掘市场上的特殊资产投资机会。关注实体龙头企业融资结构中的银行表外资金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市场波动和调整中出现的商业机会、商业性债转股等投资机会;聚焦问题企业重组与救助,培育不良资产主业新的增长极;强化集团协同作战能力,打造“大不良”的经营格局;调整风险偏好,实现经营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构建主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