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商业化的变法之道】最好的扶持是订单!建议公共资金招标项目20%以上分包给小企业

本报报道组2018-11-03 10:4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报道组 这个不是第一个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潮。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南海办公室的每一任主人都推进过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最近几年更将创新政策提升到国策的位置,并誓言将中国带入创新强国,事实也有进展:按照熊鸿儒的计算,从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指标来看,尽管距离最领先还是有差距,中国已经进入了创新领先者的行列;并且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按照价值导向衡量并不低。

当然,如果满足于这个成绩,这只会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自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改进空间还是很大,仍然有很多人对这个体系不满意,包括许多创业的科学家在内,认为该体系仍令他们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认为,抓小企业,得有切实措施,除了给小企业资金,更多帮他开拓市场。给小企业扶持政策到位,这是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的方面。

大众创业,都是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有很多劣势。我们闭门会议给出建议之一是:公共资金招标项目必须20%以上分包给小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商业化的成果优先给小企业孵化。

业界观点

在经济观察报的闭门会上,专家称,中国的小企业在创新能力、竞争力上处于弱势,在产业结构上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针对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上,政府可以通过采购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同等情况下小企业有优先中标权;原则上公共财政招标项目中标方应将20%分包给小企业等等。尽管32号文明确提出,对于公立研究成果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但没有实施细则。

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如果脱离了体系的支持,就非常困难。这反映了一种体系上的歧视。一位科技政策的研究者和转化的实践者告诉记者,院所转化处做的最成功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跟地方政府或者国企合作,一个民营企业去买院所成果的案例极少,民企同时也存在找不到人帮忙研发的困境,因为一些顶尖高校的研究人员,会更倾向于和一些大型国企进行合作。因此,针对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业态,尤其应该落实这个建议。

一线体验

麦歌算法科技CEO王晓东称,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火热,他们也寻找一些大企业的客户。“我们确实在竞标的时候遇到这样问题。因为我们的团队小,只能做一块,做不了整个链条。但甲方非常强势,虽然我们在这一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最后很难拿到标。“我们觉得我们团队做这块东西和技术能力很强,我们测试效果很不错,为什么不要我们的东西?”

国际经验

美国的创新能力强,很重要的是在美国有一批研发型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工程技术水平高、研发集成能力最强。比如,清华大学和普渡大学有一个合作质谱议开发项目,里面有一个很重要压缩机,世界只有两个企业拥有,其中一个是美国的一个小公司,规模几十个人,但是那个研发能力非常强。这种企业在美国有一大批,在德国,有真正硬科技实力的基本是小企业。

经济观察社闭门会上的专家称,为什么创新企业那么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一系列的扶持小企业的办法。他们所做的都是国家或大企业的项目。美国公共项目招标以后,大企业招标项目必须一定的比例分包给小企业。同等的条件招标给小企业。

梁正说,现在企业要成为研发的主体,不能只是大企业,小企业同样可以做研发。在日本、德国,这样的小企业同样做研发,甚至不是高精尖企业,而是传统企业,例如纺织企业、机械企业等。国家投钱,支持小企业做研发,产生的成果国家不要。美国在《拜杜法案》之后,还出台了《国家技术转移法》,说的是包括联邦实验室的成果,如果小企业要用,是可以把这个权利免费让渡给小企业的。

相关阅读:

【技术商业化的变法之道】技术创新、学术创业,学院派的技术崛起正在这些领域探索发现

【技术商业化的变法之道】技术成果的价值评估,谁最懂?

【技术商业化的变法之道】技术投行家: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

【技术商业化的变法之道】如何走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