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组:宝鸡市部分县区不作为、滥作为 简单粗暴“一刀切”

董瑞强2018-11-30 09:20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宝鸡市部分县区对“散乱污”企业平时疏于监管,摸排不严不实,在国家监督检查时又采取简单、粗暴关停的做法。这是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近日在陕西宝鸡市开展现场检查时发现的问题,狠批当地政府部门不作为、滥作为。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对此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

“这属于典型的环保 ‘一刀切’问题,当地有关舆情和群众也早有反映。”督察组表示,宝鸡市属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该市有关部门和部分县区为应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采取集中断水断电的做法,要求有关企业停产停工,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比如,今年8月初,当地得知国家将组织对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后,为应对国家监督检查工作,于8月17日前后,当地一些县区对刚刚排查列入“散乱污”清单的企业,全部实施停产整治,并对部分企业强行拉闸断电。

8月20日,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进驻宝鸡市后,当地一些县区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集中切断有关企业的供水、供电,至9月14日,全市排查列入“散乱污”清单的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其他一些企业也因殃及而被迫停产。

此次“回头看”督察指出,宝鸡市一些县区和部门平时不作为、检查时滥作为,关停企业简单粗暴,为应对检查而集中对有关企业拉闸停电。有关县区将“散乱污”企业摸排工作直接交由各镇村开展,标准不明确,要求不具体,导致摸排工作不严不实。

去年2月,陕西省要求各地开展“散乱污”企业摸排,但宝鸡市各县区只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82家;今年5月,宝鸡市再次组织各县区摸排,又只排查出192家;直至今年8月中旬,新排查出2857家,是前两次总数的7倍。“正是由于摸排工作不严不实,不准确,才直接造成整治工作十分被动。”督察人员说。

此外,督察还发现,宝鸡市政府有关部门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方案不全面,未对停产企业整治工作明确具体要求,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对有关县区集中拉闸停电的错误行为未及时纠正。8月17日,宝鸡市“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办公室通知要求各县区按要求切断“散乱污”企业用水、用电。

不过,由于当地企业存在专变、农网和宝钛集团动力公司三种供电方式,相互并存,加之部分县区工作不细不实,未逐户甄别企业用电情况,导致部分企业生活用电被切断,甚至未被列入“散乱污”清单的一些企业也被拉闸停电。比如,8月22日起,陈仓区开始拉闸断电,部分企业生活用电也被切断,部分职工和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今年6月,宝鸡市“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办公室印发全市范围再次集中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排查工作的通知,各县区应根据企业问题性质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但督察发现,部分县区在停产整治中“一停了之”、“一关了之”,有些仅通过社区或村镇告知企业立即断电停产,未说明政策。岐山县给企业的告知书仅有停产要求,企业对存在的问题及整治要求不得而知。

据督察人员介绍,宝鸡市高新区310家钛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占用农用地,且没有国土、环保等相关手续。8月23日拉闸断电后,高新区管委会未向企业说明原因,多数企业不知如何整改。

督察认为,宝鸡市工信局作为“散乱污”企业治理牵头部门,以文件落实文件,对有关县区工作指导不具体、不到位,出现“一刀切”不良影响后,也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以制止,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宝鸡市党委、政府虽于9月下旬出台配套政策,并总体扭转了被动局面,但已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带来被动。

其实今年以来,一系列环保政策文件都剑指“一刀切”,其行为本质是生态环保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懒政、惰政、怠政表现,是对环保督察执法的“高级黑”。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专门发布《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也都明确提出,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保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一刀切”行为。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也多次表示,必须坚决反对和禁止环保“一刀切”,加强对该问题查处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依纪严肃问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一刀切”根源在于未协调好环保和经济的关系,平时不作为,临时突击整改“一刀切”,这样不仅会让环保“背锅”,更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要建立地方政府权力清单,防止乱作为,同时公开严禁“一刀切”的措施及考核问责标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关注国家工业、环保领域产业政策,重点关注钢铁行业、电商、环保、新能源、高端智库等相关方向。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