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打破宫墙这七年

张雅楠2019-04-10 13:3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张雅楠/文 4月8日,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退休了。

朋友圈刷屏,门户网站辟出焦点图位置,宣告着“网红”院长的流量号召力。

公开场合,单霁翔从不用“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个正式的title,而是自称故宫“看门人”,然而,在倏忽而过7年的任期里,单霁翔做得最彻底的一件事是,不是“看门”,而是打破故宫与外界的区隔。

在文化心理上,故宫自带庄严滤镜,有着阳春白雪的疏离感,单霁翔放任它变得亲切甚至淘气;在空间使用和公共服务上,故宫又一度是粗放和粗糙的,单霁翔为游览增加了获得感和尊严感。

变化有目共睹,故宫也因此名利双收,成为了顶级的文化IP,赚取了翻番的文创收入,单霁翔更是获得了潮水般的赞誉。

不过,任何没有争议的成功都是值得怀疑的,故宫的IP之路和商业化也不例外。

争议的顶点是2019年的“紫禁城上元之夜”,3000万人抢3500张票,最终,公众混杂着失望、宠溺和娱乐精神,把故宫夜场灯光秀糟糕的组织、审美以及过度商业化送上了热搜。

问题固然不容忽视,但我却愿意更乐观地看待这件事。

公众对故宫的输出水准有期待、有要求、有反馈,热情而理性,证明这届粉丝真的很不错。对故宫来说,把《西湖吟趣图》、斗彩摘枝花纹梅瓶、《竹山堂连句》们持续、稳定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将文化遗产和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是责任,也是考验。

这不是一位单霁翔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个7年能完成的。

事实上,2012年单霁翔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时,距离退休只有2年,而他的五位前辈院长都不曾享受过光荣退休的静好时刻。单霁翔曾多次半开玩笑地说,纵观历任院长,下场都不是很好。他身处此位,亦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尽管如此,对故宫在社会文教中的角色定位,对故宫宝藏的开放边界和表达方式,单霁翔都选择了进取的姿态。当然,这得益于多代故宫人扎实工作打下的基础,但也不得不感叹单霁翔的担当和作为。

从故宫的变化看,单霁翔做事不仅有态度,而且有方法。他在日常运营中用到的各种方法,小到巡场、捡烟头,大到数字化运营、建新院,小聪明如给领导看最破败的地方争取支持,大智慧如将文创收入大量投向娃娃粉,都让很多做运营的行业人士心有戚戚焉,对这位60多岁的运营先锋佩服不已。

由故宫种下一粒种子,也许会开出很多的花,比如,不仅对故宫感兴趣,也许对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感兴趣;不仅想买文创产品,也许想从事文创产业;不仅关心故宫营收15亿,也关心中国博物馆的运行方式和处境……

所以,与其说单霁翔踏准了中国经济、文化和消费升级的节奏,不如说,他带领故宫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现在,交接棒传到了前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手中,我相信,去过莫高窟的人一定会对讲解员这个职业产生全新的认知,没有野史、戏说、穿凿附会,他们是在站在敦煌学食物链顶端的人,这一点值得全国所有的博物馆学习;此外,以保护石窟为出发点,敦煌的数字化也走在行业前列,坐在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看数字化壁画纤毫毕现,绝对是一次震撼的人生体验。

这一切,都让我对故宫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不动产运营报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