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合作成果下半年初推出 自主豪华车WEY加速品牌提升

干群芳2019-06-08 10:4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干群芳 继去年签下葡萄牙球星C罗成为品牌代言人之后,WEY在品牌打造上有了新动作。6月5日12时6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将第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成功,同时CZ-11 WEY也是中国航天首次与企业品牌联合命名的运载火箭。在火箭升空之后,WEY得到更广范围的曝光。

除了带来一次大曝光,WEY品牌还将与中国航天在技术上达成合作。“今年下半年最快有和中国航天合作的量产车,前期这些合作的技术仅用于WEY品牌。” 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兼WEY品牌营销总经理柳燕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柳燕相信,与代表中国制造最高端技术的中国航天合作,能将一些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用版,促进自主汽车的发展。与此用时,这也是中国航天市场化的探索。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中国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诸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例如生物技术、药品研发、通讯行业等,而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将受益其中。“将航天技术融入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上述WEY品牌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WEY品牌与中国航天打造的"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也在同步推进,双方将在质量体系与试验、自动驾驶技术、新材料应用以及氢能源四个领域展开技术落地。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火箭控制系统已步入可自动规划轨道的“智慧火箭”阶段,其涵盖的感知与理解、规划与决策、学习与适应、运动与控制、沟通与协作五个模块,将为WEY品牌在智能汽车、无人驾驶领域打开更多合作空间。

诞生于2016年的豪华品牌WEY,是中国民营车企长城汽车在品牌向上的战略举措。据了解,成立两年以来WEY品牌推出了VV5、VV6、VV7及P8四款实力车型,用户基盘已经超过26万,并且是15万-20万元价格区间中市场份额最高的自主品牌。今年4月,长城汽车总销量为83838辆,微增2.5%,但WEY跌幅较为严重,其4月销量同比下滑44.49%。今年1-4月,WEY的累计销量为33912辆,同比下滑39.54%。

作为中国最新崛起的两大豪华品牌,WEY和领克代表了自主汽车的高端突围的新尝试,WEY也是长城汽车打破利润天花板的关键布局。WEY今年的市场表现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看来,是在意料之中。“WEY品牌才诞生两年多的时间,一个高端品牌要真正走出去,要确立一个地位,至少需要用10年去打造。”魏建军表示,WEY的产品力没有问题,并不比别人差。

魏建军认为,一个高端品牌在两年时间就做到累计超过20万的销量,这在全球来看都是没有先例的。魏建军强调,WEY必须要坚持。“作为一个大产业,汽车必须走高端。我们走低端化会被外资品牌逼到墙角,根本出不来。放弃了走高端,外资也不会说放过你。”魏建军说。随着车市下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下滑至近3年最低,至37.1%。

在此情况下,一些定位较低端的边缘自主车企不得不卖房求生,在生死关口徘徊。与此同时,代表高端消费的豪车市场却持续增长,由此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变得更加迫切。中国自主汽车在2016年左右集体发力高端化,诞生了领克、WEY、星途等高端品牌,这些品牌宣布将产品与豪华品牌进行对标。但严格来讲,中国本土汽车中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称得上成功的豪华品牌。

从客观来说,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豪华品牌无一不拥有悠久历史,“建立一个豪华品牌需要遵循认知规律和客观规律,因为建立认知、改变认知很难。”里斯伙伴中国区总经理张云曾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魏建军认为,WEY品牌要想做成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至少需要十年,并且必须要国际化,这是品牌未来两年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因而WEY的打造也在多方面寻求向国际看齐。

但是,对于中国自主来说,十年时间还是太长,如何缩短豪华品牌的打造过程,是WEY成长必须经历的难题。而这次与中国最高端的航天企业合作,则有助于缩短这一过程。现在,WEY品牌推出之后,除了注重产品实力之外,品牌营销思路更加开阔。中国航天事业的动态颇受国内外关注,WEY品牌此次与中国航天的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除此之外,此前WEY还与德国巴博斯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展开关于动力总成、内外饰设计的研发及整车调校等方面的合作,并探讨包括欧盟市场整车合规性认证在内的全球合作,以及合资合作的可行性。与此同时,WEY已经在日本、美国、印度、奥地利、韩国等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未来几年,还会有上百亿规模的投入用于研发,建立发动机实验室、整车研发中心和燃料电池研发中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道车企动态、行业事件、政策变动,记录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技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闻线索可联系ganqunf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