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如何破局“人才困境”?

万敏2019-09-29 17:1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缺乏专业性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面临的最大难点,实力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则表现更为突出,基本难以吸引或内部培养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9月2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深圳大学科技主楼报告厅内,在关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中,谈到了上述银行业发展面临的普遍困境。

当天,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首期金融科技师(CFT)认证培训正式开班,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约350余名学员是各家商业银行选送的“精英强将”。

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CFT)认证项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建行大学、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开发,旨在为行业提供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从业人员顶级能力认证,打造“培、考、战、评”四位一体的高端金融科技人才认证体系。

潘光伟表示,根据2018年中银协“陀螺”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上榜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普遍从此前占总营收的1%升至2%,一些头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投入占比超过了3%。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创新,人才是关键,而银行业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短板制约了数字化转型进程。

潘光伟谈到,从人才分布来看,金融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端金融人才出现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一方面,高端金融科技人才集中在国外和国内一线城市,而多数中小银行处在二三线甚至偏远地区,在人才争夺上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另一方面,国内高校金融科技相关专业课程刚刚起步,要实现大规模的专业人才供给尚需时日。

据悉,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CFT)认证项目项目组确定了“产教融合、复合培养、能力提升、问题导向”四个坚持的项目培训原则,确定了金融理论体系概述和金融科技应用技术模块的授课体系,并以培养“懂业务、懂技术、懂产品”并具备合规底线的高端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为总目标。

本次培训在教学案例方面进行了突破创新,整理收集了金融科技在零售、对公、运营、风控等多场景的几十个优秀案例,收集对象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和部分有优秀项目的城商行及村镇银行,形成6+12+X的组合。

此外,项目坚持以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采用“1+X” mini-MBA项目精英培养模式。采取“案例教学+综合考核”的实施形式,以实际案例教学提升学员金融科技实际应用能力,以客观和主观题目相结合的形式,检验学员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授课形式上,除理论课外,其余板块课程采用1+X的形式,即1位高校老师讲解基础理论及总结,同时邀请X个精选应用案例项目负责人分享,让学员形成完整的知识闭环。

培训认证内容要针对瓶颈和短板问题,以金融科技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全面覆盖主要金融科技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并包含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数字化转型等概述性内容;还要涵盖监管科技、敏捷银行并可按人员从事的银行业务细分课程。同时,还将以圆桌讨论和现场调研形式,分享权威专家和行业大咖对我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精彩观点。

潘光伟在当天的发言中还提及,为增强学员的实践动力,“是否可以探索建立一个实验室释放学员们的创新应用潜力,把在培训中发现的新情况或者问题、思考的新技术或者对策进行模拟应用,成熟了还可以进行行业推广,不仅能够实现学员自我增值,也可以促进金融科技应用实现覆盖范围更广、融合程度更深、场景体验更加丰富。”

据首期认证培训班带班老师介绍,本次授课计划采用面授教学,每周一天,总计60学时,共十天,历时三个月。经过选拔获得培训机会的学员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考试。通过考试和专家评审的学员将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首期“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认证培训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将入选中国银行业高级金融科技人才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研究院 关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互联网、财富管理、理财相关领域。探索金融新闻新的写作方式。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m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