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企业家们的跨境金融之忧:合规、互认、流通难题待解

沈述红2019-12-24 14:3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述红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正在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根据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最新消息,广东将支持澳门机构参与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支持两地保险机构合作开发保险产品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国有大行也正在加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比如,中国银行已经率先推出了面向澳门居民的跨境移动支付服务“跨境钱包”;交通银行也已在总行层面针对大湾区成立领导小组,并已发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此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也已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深入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无法忽视的挑战与瓶颈。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的独特背景,使得其跨境金融要素流动上存在天然障碍,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认、产品适应性、金融合规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可待进一步协调的地方。

在12月20日于深圳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上,大湾区企业家及金融专家们纷纷表达看法,就此支招。

有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领域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发债、融资,必须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既要熟悉国际规则,同时又要对大湾区产业独特的融资需求有深刻的洞察,并且结合国际规则和大湾区独特诉求,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企业家们的忧虑

在金融领域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在市场资源和开放程度、监管和发展水平、消费习惯等等,存在诸多差异,谋求布局这一区域的金融企业家们也因此遇到不少难题。

平安金融壹账通首席战略官戴可遇到的问题是,其公司定位于金融全产业链科技服务云平台,非某一类机构在其中主导。他表示,“这样的平台定位,使得我们在涉及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关税区的平台搭建上,要找到‘抓手’,实现各要素的流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把‘抓手’很复杂,它可能是金融机构,也有可能是政府的监管支持、企业的数据流通等等。”

银联国际战略部总经理蔡辉明看到的则是金融基础设施互认方面的问题。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支付领域的身份认证系统还未打通,很难非常便利地为三个关税区内的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我们在欧洲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大的挑战。但欧洲在推动统一支付后,我们的工作进展顺利多了。因为我们可以在法国的机构申请相关牌照之后,扩展至欧盟其他国家继续使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蔡辉明说。

合规、风险、资料的安全性,以及客户对此的疑虑,是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执行董事许美莹所考量的。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但降低其中的风险至始至终都要被重视。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风控体系建设就摆在我们面前,如果风控没有处理好,湾区金融建设也谈不上高质量发展。”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黄海直言。

在此基础上,黄海更为看中的是现有的金融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否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当中能够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及未来产品标的如何得以拓展和丰富等。而这些,都有待探索。

出路何在?

知名金融专家巴曙松认为,在当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领域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发债、融资,也必须要做制度上的创新,既要熟悉国际规则,同时又要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独特的融资需求有深刻的洞察。并且结合国际规则和粤港澳大湾区独特诉求,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够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市场将给予非常积极的反馈”。

具体到制度创新上,渣打银行(中国)行长张晓蕾表示,政府和监管部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考虑借鉴欧盟“单一通行证”经验,并建立像欧盟相关机构那样的一个超越各成员行政权的、更高级别的监管机构,这个监管机构对跨区域的法规有唯一的解释权,地方监管机构将不再另行解释这些法规。

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可进一步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激发更多金融机构“因势而动”,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湾区建设,在开户、支付结算、融资、投资、避险、信息互通等产品和服务方面积极创新。

张晓蕾建议探索设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金”,该基金可以用于融资性担保/避险,并拓宽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投融资资金来源和渠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丰富金融产品跨境联通平台标的,逐步将基金、期权、期货、ETF、大宗商品、债券、票据、保险、贸易融资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碳排放权等各类衍生品等在内的金融产品纳入跨境联通标的范围。

“另外,建议逐步引进更多的海外避险工具,如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提供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的手段,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张晓蕾说。

在此过程中,合法、合规尤为重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的现状在于,往往是一个新业态出现后,才想办法管理,这是被动监管,不具备主动性和前瞻性。对此,戴可认为,监管部门应放宽眼界,站在湾区的角度来考量如何监管。与此同时,也可以考虑让区域内的核心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一同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则,有的放矢。

蔡辉明则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开展金融技术创新“沙盒试验”,对具有不确定安全性的跨境金融创新产品或服务,在小范围真实环境中开展监管,实现在风险可控下更高效率、更快速度的金融创新和扩大开放。“但‘沙盒监管’不得盲目进行,金融科技机构要加强与央行的沟通,在获得央行的允许后,再平稳开展工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