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新保险”,还要再加上监管和市场规则

李晓丹2019-12-25 15:08

李晓丹/文   “保险业受科技赋能后,要重点考虑两大技术,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人工智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12月19日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主办的“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上表示。

“在发展保险科技的过程中,需要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约束,更需要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和严格监管。”周延礼说。

目前,保险科技被看作是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技术的迭代不断加快。包括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渗入,提升了保险业务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变了产品的形态与服务的交互方式,新的商业模式和保险生态随之产生。

周延礼认为,保险+科技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实现了保险科技从1.0阶段的电子化,到2.0阶段的信息化,再到3.0阶段智能化的跨越,很快将进入到4.0阶段是数字保险的发展阶段。

“监管科技、监管法规、市场的规则共同组成了信息技术应用、保险科技应用的基础设施,只有将科技、监管、市场规则三者形成新保险体系运行基础,才能支撑‘新保险’的健康运行。”周延礼强调。

对于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周延礼建议有四个方面不能忽视。

第一,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不单是解决金融行业、科技行业的问题,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决社会民生的问题,包括信用管理问题,甚至社会管理问题。从当前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业 “牵手”的程度来看,引入这一新技术后,利用其对所存储的共享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的作用,保险业在防范保险欺诈、追踪医疗记录等方面已实现了一定的突破。

区块链技术可以进一步防范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的风险,无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来说,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保障,提升保险业服务整体质量。基于区块链核心技术的特征,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保险公司提供解决痛点和难点的方法,区块链在智能合约、个性化定制的保险业务,在财产险、再保险、意外伤害险等领域均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仍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第二,在服务升级中实施“科技+”的战略。科技赋能是保险业、银行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以保险科技领域中的“智能闪赔”为例,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做到无需人工鉴别的情况下完成全流程赔付。拍照服务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对解决城市的畅通工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都是经过科技创新实现“科技+”的效果体现。通过运用生物认证、大数据、远程视频、人机交互等AI技术,构建业务甄别、风险定位、在线自助、空中门店等核心能力,客户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享受一站式的保单业务办理。

第三,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定制保险。区块链、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保险产品设计提供较为精准的场景识别,为保险公司基于特定风险场景开发创新产品提供支持,也使更具个性的定制化保险产品成为现实,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多主动风险管理的机会。在人身险中,也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允许被保险人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调整保险方案,如被保险人从事风险较大的体育运动时,可临时扩大保险合同保障范围。

第四,强化科技监管,依法推进保险科技的发展。在科技浪潮推动下,保险市场结构不断演化,主体日趋多样,保险业务更加多元,保险逻辑更加科技化,保险业务操作流程也愈加复杂,业务的相关数据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监控难度加大,给行业监管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

当下监管也要应用科技,打造监管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要加强科技与监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全面动态、高效、智能、低成本的监管体系,响应新经济、新保险、新金融发展的监管需要,促进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同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交流,维护金融稳定和保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