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院|武汉“封城”须即刻应急联动,避免“碎片化防疫”

崔蕴杰2020-01-23 17:35

崔蕴杰/文 1月23日,武汉启动“封城”,这是防控疫情的积极应对措施。但是,封城之后,同时也要实施城市应急管理,避免防疫措施与方法“碎片化”,要综合考虑“封城”以后的应急联动措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封堵。

武汉“封城”以后出现的各种乱象,这里就不说了,可以参考各种报道。这里着重说说应对“武汉肺炎”带来的城市危情,下一步该怎么办?

建议分两个层次来应对:

1、医疗科学应对;

2、社会秩序与管理应对;

第一层次应对,是在医疗科学层面。核心的原则是 “医疗的事,让医生管。”针对疫情、防治方案,让医生和科学家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律进行管理,可申请联合国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援助方案与方法,建议全国一盘棋,由国家进行统一科技攻关,全面尽快打破部门和各个省卫生系统的技术信息壁垒,互联互通,举国之力,调动更多有效的力量,来快速找出有效应对方法。

第二层次是社会秩序与应急管理,这个也同样紧迫。现在武汉及周边地区城市政府和群众慌乱紧张,各说各的话,呈现出“个人生命保障”与“社会传播”和“政府秩序”的三个相互博弈的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权都值得尊重,或者干脆说,每个人怕死,都希望医护人员和政府能最大限度地救护自己。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要求他们顾及他人和社会整体安全,是不现实的。现实中,一定会有人隐瞒病情,逃离武汉,寻求更好的治疗机会。毫无疑问,这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疫病蔓延危险。但对个人来说,最大限度寻求“健康”,是没有错的。在重大疫情面前,政府与社会与个人三方呈现复杂的博弈关系。

社会是由每个自然人组成的,政府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尊重每个人被救助的权利,才是保障疫情不蔓延的根本。这样,政府的应急措施定位一定要准确,要站在个人的角度,把防疫问题和应急指挥顾及周全,尽快制定“详细的、能用的”专项应急预案,事态才会可控,疫病传播速度才会降下来,城市才有希望。

从城市应急管理的角度来讲,现在重中之重是要“均衡防疫”。不能仅仅靠卫计委系统单打独斗,而是要多部门联合参与应急管理,卫生医疗系统负责救助和防疫,其他应急管理部则要全力配合保障。

武汉“封城”以后,建议在如下几方面施策:

1、水、暖、电、热、气的保证措施要顾及周全,要建立市一级政府出面的保障运行措施;

2、肉、蛋、菜、奶等社会必需品的保障,要有省和市一级市场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一协调、保障供给;

3、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和通讯,要在保障司乘人员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同时保障市民的出行。否则,会使当地疫情传播更严重;

4、在政府层面,应该分别成立两个专门的应急指挥部,一个是医疗防疫指挥部,一个是应急管理和社会秩序保障指挥部。分别运行,针对各自专业发表声明和通知,信息不全面或以偏概全,会造成社会公众的不信任;

5、在国家层面上,应立即启动国家应急部和民政部应急储备物资支援,调集消杀、防护器械,包括口罩、护目镜、全面罩等等设备充足保障;

6、在武汉及周边地区,应加强安全文化和防疫宣传,现在防疫知识宣传较多,安全防疫文化宣传却很少见,缺少防疫文化的表现在于:可能仍有很多人认为防护没必要,存在侥幸心态,不戴口罩的会嘲笑戴口罩的不勇敢,弄得医生都不好意思戴护目镜出诊;

7、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市场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通知,关闭皮毛交易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网吧、电影院、酒吧、洗浴中心等易传播疫情的场所,暂停大型会议、宴会等活动,避免人员聚集。为避免大量的人员流动,劳动保障部门出台补贴保障政策,保障春节节后员工可以带薪休假,不被辞退。

武汉启动全面防疫措施,是积极的应对。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封城”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城市政府要跟上,从机制、体制、法治、文化宣传等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封城”以后的一切行动,真正把损失减到最低。

现实中,一些城市医院行政官员会觉得,本行政区域内没发现疫情,就没必要戴护目镜或全面罩,认为医生防护多了会对医院声誉不好,这样的医务官员是真正的“有知识,没文化”,是完全不顾现场一线医生安全的“昏”院长,这种认识,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漏洞。

加大防疫文化的宣传,一定要让公众周知,形成全民的防疫文化和氛围,这是形成“共防、共治、共堵”的必要之举。

(作者为内蒙古减灾研究所所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