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疫情特效药、口罩机热点“翻车” 上市公司遭监管关注处罚

张斌2020-03-06 17:2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冠病毒疫情中,上市公司通过公告、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等渠道披露相关药品研发、生产,医疗防护用品生产等内容的情况与日俱增。

农历新年以来,与抗击疫情相关的概念股轮番受到市场热捧。面对股价异动,交易所和各地证监局尤为关注。与抗疫相关的公告中,既有如实披露、充分揭示不确定性的审慎表态,也不乏个别涉嫌“蹭热点”的情况。近期,在监管层的问询、关注之下,不少上市公司蹭热点“翻车”。

在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在有效药物“瑞德西韦”身上,“翻车”的上市公司就有海南海药(000566.SZ)、博瑞医药(688166.SH)和物产中大(600704.SH)。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扬帆新材(300637.SZ)、田中精机(300461.SZ)、思创医惠(300078.SZ)、永太科技(002326.SZ)、延安必康(002411.SZ)等上市公司因为与疫情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行为,亦收到监管函或警示函。

蹭“特效药”翻车

3月4日晚,海南海药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海南证监局下发的监管措施决定,海南证监局称,海南海药于2月14日披露的《关于抗病毒药物研制取得进展的公告》中关于抗病毒药物的生产情况表述不准确,且未作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未能客观、真实、准确地介绍和反映抗病毒药物的实际生产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海南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海南海药曾于2月14日公告称,公司“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已经完成瑞德西韦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完成瑞德西韦制剂的第一批生产,并已具备年产350万支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公司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已进行瑞德西韦制剂的中试生产,可批量生产瑞德西韦 50mg、100mg 两种剂型”;“公司及国内外合作伙伴成功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并可量产瑞德西韦原料药,原料药纯度在99%以上”。

其实,在3月1日,深交所就因为海南海药在相关公告中未对抗病毒药物研制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而上述信息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构成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误导性陈述等违规事实与情节,决定对海南海药及董秘李日萌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瑞德西韦的研发、生产进展,备受资本市场关注,“蹭上”瑞德西韦的不止是海南海药。

以科创板上市公司博瑞医药为例,该公司在2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成功仿制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已经批量生产出瑞德西韦原料药,瑞德西韦制剂批量化生产正在进行中。

次日,公司董秘王征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博瑞医药是今年1月底开始启动研发项目,并且很短时间内就成功仿制开发和生产了瑞德西韦原料药,现在也开始生产制剂”;“肯定不会是实验室的那种样品,而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国内其他医药公司也会批量生产,但那么短时间里做出来,我们能力肯定是数一数二的”。

上述公告及采访内容立即在二级市场引起强烈反应。博瑞医药股价在2月12日、13日连续两日一字涨停(科创板涨跌幅为20%)。短短3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暴涨近60%,总市值暴增约118亿元。

3月1日,博瑞医药公告显示,经上交所核实,博瑞医药公告中所称“批量生产”实际为药品研发中小试、中试等批次的试验性生产。该公司尚未取得药监部门批准,也未取得专利权人授权,不具备进行药品商业化批量生产的应有资质。上交所对博瑞医药予以监管关注及对王征野予以通报批评。

2月17日至3月4日,博瑞医药的股价跌幅为26.37%。

除博瑞医药外,3月1日,物产中大及其董秘陈海滨也因涉及瑞德西韦的信披问题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经监管督促,自物产中大于2月13日晚间提交风险提示公告,披露相关事项的重大不确定性与风险后,公司股价自2月14日开始下调,截至3月4日的14个交易日,跌幅为14.78%。

与瑞德西韦相似,阿比朵儿也被市场视为此次新冠病毒的潜在“克星”。2月4日至2月6日,扬帆新材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对投资者的回复中表示,公司产品苯硫酚可作为阿比朵尔上游的原料,公司近期收到阿比朵尔上游客户的订单。该公司股价在2月5日至7日收获3个涨停板,股价最高涨至14.51元/股。

不过,因扬帆新材被认为未在互动平台回复中客观、完整地介绍和反映上述相关产品业务占比以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等实际情况,相继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和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

口罩机“竞逐”真伪

除了潜在有效药物之外,上市公司在医疗防护用品方面的动向,同样也会被市场和监管层所关注。

战“疫”期间,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实体药店和互联网购物平台多处于脱销状态。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不少口罩生产企业纷纷扩产,更有比亚迪、广汽集团等企业跨界生产口罩。口罩机一时成为香饽饽,引得不少上市公司“竞逐”。太平洋证券认为, 行业内估计2-3个月内市场上会有近万台口罩机需求。

2月3日,有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询问田中精机,“公司在2015年11月表示已经研发了口罩自动生产线,是否可生产用于新冠毒肺炎医用防护口罩”。田中精机对此回复称,“公司是自动化设备研发和制造公司,具有相关的研发储备,目前暂无口罩机设备方面的订单,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2月4日,田中精机股价涨停。而就在当日,田中精机对上述项提问更新回复称,“公司2015年研发的是非医用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相关设备生产的口罩不能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用防护。”

3月2日,浙江证监局披露了对田中精机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警示函指出,田中精机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相关问题时,未能客观、真实、准确地介绍和反映相关产品的实际情况。

此外,从业绩方面来讲,口罩机业务收入占田中精机的营收微乎其微。在收到警示函之前,田中精机已于2月26日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监管问询函》。田中精机的回复显示,公司口罩机于2018年和2019年的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仅为407万元、399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0.51%和0.79%。

田中精机回复浙江证监局称,从历年销售数据来看,口罩机收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比重非常低,不会对公司产能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口罩机市场同样也吸引了上市不足20天的耐普矿机(300818.SZ)的目光。该公司在3月1日公告称,公司决定购买中小型口罩机,产品除部分满足公司防疫物资需求,剩余部分对外销售,可以缓解社会口罩产品供应不足的状态,并拟在经营范围中增加“生产、销售医用防护口罩、日常防护口罩等系列口罩。

针对公司拟购买口罩机的情况,该部分业务收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问题,耐普矿机回复交易所关注函表示,“经过初步了解中小型口罩机价格后,公司认为可以投资购买1台小型口罩机,计划在满足员工和家属需求后,基于回报本地社会防疫需要,计划把剩余的口罩以成本价或略高于成本价销售给政府防疫部门或者本地急需的企业,因此,公司投资口罩生产不以盈利为目的制造口罩,目的为保障员工及家属防疫需求,从而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按照耐普矿机的估算,“以每日生产8小时,平均每分钟80个产能计算,每日产能约3.84万个。公司目前员工约470人,同时公司计划保障员工家庭防疫需要,每个员工家庭6人(含父母、配偶、子女),每人每天使用1-2个口罩,计算公司自用口罩每日需求0.28-0.56万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喷布购买难度较大,且价格猛涨,不少口罩生产企业因熔喷布短缺,暂时停产。

此外,耐普矿机是否具有生产口罩的相关资质呢?3月2日,公司在回复交易所的关注函中表示,根据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关于对部分疫情防控急需口罩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实施特殊管理的通知》及《上饶市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医用外科口罩(非无菌)生产指南(试行)及备案程序》,从2月19日起至疫情结束期间,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医用外科口罩(非无菌)等第二类疫情防控急需医疗器械进行应急备案,允许企业在经上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后生产急需防控器械产品供本地区销售使用。

根据江西省南昌市、赣州市等相关部门发布的公告,该备案仅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适用。比如,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对部分疫情防控急需口罩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实施特殊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终止时,南昌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监督备案产品生产企业即时停止生产。

在上饶市人民政府官网上,记者未能查询到上述《上饶市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医用外科口罩(非无菌)生产指南(试行)及备案程序》的相关公示文件,因此无从知晓相关备案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的有效期限。耐普矿机也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记者就上述问题致电耐普矿机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对于口罩生产资质,耐普矿机表示,预计在3月下旬通过备案审查。公司目前尚未取得上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凭证,若后续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或疫情结束,公司存在因政策变动影响而无法获得生产许可的风险。

3月1日,新《证券法》开始实施,其中信息披露章节中,把自愿性信息披露纳入规范范围,其中规定,除依法需要披露的信息之外,信息披露义务人可以自愿披露与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但不得与依法披露的信息相冲突,不得误导投资者。,新《证券法》对于信披违规行为,处罚的力度和违规成本均有明显增加。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蹭热点、报喜不报忧,无中生有等信披违规行为,均会进入到监管视线之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专注于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新材料领域上市公司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深度调查。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zhangb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