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台海风云40年(二)

王义伟2020-05-07 11:16

(图片来源:壹图网)

王义伟/文 一个人的一生,大概总会有那么一段或者几段至暗时刻。蒋经国的至暗时刻,应该是1925年至1937年在苏联的12年。从最初国共合作期间的备受礼遇,到国共分裂后成了人质,再到国共二次合作被苏联放回,期间一度病危,可谓大起大落。

在莫斯科求学期间,蒋经国与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之子廖承志走得很近。寒冬之夜,两人曾同盖廖承志的大衣御寒,情同手足。

1979年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蒋经国一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为此,1982年7月24日,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的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的信,劝其与大陆接触、商谈。这封信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在海内外引发巨大反响。

廖承志在信中说:“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

台北蒋经国那边,没有反响。

这封信发出不到一年,1983年6月10日,廖承志在北京逝世。

转过年,1984年3月21日,蒋经国被选举为“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次日,李登辉被选举为“副总统”。

消息传出,蒋经国的学生、已经移居美国的作家江南(本名刘宜良)在他即将再版的《蒋经国传》中增添了一章,第25章“渐隐”。在这个章节中,江南为蒋经国列举了诸如开放党禁、报禁等亟需处理的事务,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老师长期受糖尿病困扰的担忧:“国民党内的元老,相继凋谢,固有助经国迈步前进的动力,但他自己的身体,同样来日无多,更有急迫之感。”

江南一语成谶,蒋经国的生命旅程果然没有挺过这一届任期。

江南更没有想到,他的《蒋经国传》出版一次,蒋经国已经忍了学生的无礼了;再版一次,就引来了杀身之祸。1984年10月15日,台湾情治机构派遣的“竹联帮”杀手在美国旧金山将江南枪杀于住宅附近。

江南被杀重创国民党的形象,党外运动更加风起云涌。两年后,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成立。

1987年10月14日,自感时日无多的蒋经国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对两岸关系影响最大的决定,开放台湾居民(老兵)赴大陆探亲。

两岸隔离38年,终于可以亲人相见了。

当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段影像深深地刻在笔者的脑海中:一位身材高大、穿深色西装从台湾归来的老兵,从进到村口开始,一路走一路放声大哭,白发苍苍的老娘在家人的搀扶下从家中走出迎接。

那样的场景,非常非常感人!

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之后两个多月,76岁的蒋经国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羞辱。

这一年12月25日,台湾举办行宪40周年纪念大会,蒋经国坐着轮椅、带病出席。会议进行期间,民进党籍的“国大代表”开始闹场。他们一边喊着“老贼下台”、“全面改选”等口号,一边和国民党籍的“国大代表”发生推搡、扭打。与此同时,民进党组织的群众也在会场外展开游行。

这一次里应外合的闹场,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

一片嘈杂混乱之际,蒋经国不发一言,满脸失望、落寞。然后,他和他的轮椅被推着离开现场。

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18天后,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

在他去世之前,当年1月1日,台湾当局开放报禁。

国民党内的政治斗争随即展开。

蒋经国去世之前,一方面安排李登辉做“副总统”,同时又在国民党内设计了一个互相制衡的权力结构。李登辉要想站稳根基,就必须“党政一把抓”。“政”的方面还算顺利。蒋经国去世当天晚上,李登辉就宣誓继任“总统”。

把党的权力拿到手中,李登辉就经历了惊险一幕。

国民党计划在1月27日召开一次临时中全会讨论谁来代理党主席一事。此前经过反复协调,全体中常委一致同意并签署文件,推荐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文件签署了,报纸也在26日发表了新闻。就在26日晚,宋美龄突然发难,给国民党高层发来密信,反对第二天推举代理党主席,建议留在十三全会依据党章正式选举。

宋美龄并不是一个人,她的背后是小半个国民党,包括郝伯村等军系巨头。

国民党高层连夜协商,最终,慑于宋美龄一派巨大的影响力,决定27日的中常会不讨论主席人选问题。为了避嫌,李登辉也不参加这次中常会。

宋楚瑜当时是国民党的副秘书长,参加了当天的会议。在会议预定议程结束之后,宋楚瑜给主持会议的余纪忠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三个字:“提不提?”余纪忠摇摇头。眼看会议已经结束,众人就要离开,宋楚瑜拍案而起、慷慨陈词,表示一定要推举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最后,宋楚瑜撂下一句狠话:“我对俞院长(俞国华,时任台湾“行政院长”,为国民二号人物)十分失望!”

宋楚瑜发完脾气即拂袖而去,余纪忠趁热打铁,对宋楚瑜的“忠党爱国的赤忱”大表敬佩,然后问在座的国民党大佬们,这该如何是好。

到了这个地步,这些国民党大佬也只好顺水推舟,一致决议,推举李登辉代理国民主席。

就这样,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李登辉掌握了台湾的党政大权,成为台湾的一号人物。

宋楚瑜的表现,被台湾媒体称为“扭转乾坤的一掷”、“宋家小弟弟打垮了宋家王朝”。他与李登辉的关系也从此更加紧密,以致于后来被媒体称为“情同父子”。宋楚瑜后来和李登辉反目成仇、不共戴天。这是后话。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大闹会场、辱骂蒋经国的民进党给足了李登辉面子。李登辉继任“总统”当天即发布紧急处分令,“国丧”期间所有集会、游行、示威一律禁止。民进党也于当晚召开紧急中常会作出决议,一方面支持李登辉的继任,一方面通令该党及所有支持者停止一切示威活动。

当年7月8日,在国民党十三全会上,李登辉被正式选举为主席。

李登辉的“总统”职位是继任的,期限止于1990年蒋经国的6年任期。1990年3月21日,“中华民国国民大会”选举李登辉为第八任“总统”,任期6年。

6年的任期,足够李登辉干一番事业。

内政方面,出人意料地,李登辉任命自己在国民党内的政治对手郝柏村为“行政院长”。这是一招好棋,团结了大多数的国民党。郝柏村也不负众望,把台湾的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迄今仍被全世界津津乐道的台湾健保制度,就是在郝柏村任内推出的。

两岸关系方面,李登辉展现了极具迷惑力的两面做法。

一方面,他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促进两岸统一。1990年10月7日,李登辉在“总统府”内以任务编组的形式组建“国家统一委员会”;1991年1月28日,在“行政院”内成立“陆委会”;1991年3月14日,台湾“行政院”通过《国家统一纲领》。

另一方面,李登辉的“台独”面目也渐渐露出端倪,但在当时,觉察出李登辉“台独”取向的岛内外人士,寥寥无几。

台湾“行政院”通过的《国家统一纲领》在前言中这样表述:“中国的统一,在谋求国家的富强与民族长远的发展,也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海峡两岸应在理性、和平、对等、互惠的前提下,经过适当时期的坦承交流、合作、协商,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识,共同重建一个统一的中国。基此认识,特制订本纲领,务期海内外全体中国人同心协力,共图贯彻。”

1991年迄今,不足30年。

现在再读这段文字,恍如隔世矣!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