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基建·外企观察】SAP中国李强:新基建本质上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沈建缘2020-05-11 22:41

 
 

编者按: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破坏性仍在继续,然而对很多企业来说,这场危机也是一个机会,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新评估和构想生产和商业模式;如何利用数字化科技应对暴露出来的关键问题,并寻求答案。

有数据显示,中国基建存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水平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从短期看,“新基建”将有助于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是应对疫情冲击、复苏经济的有效手段。从长远看,新基建将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中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而在疫情的全球化冲击下,“新基建”作为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也将使科技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

 
 

经济观察网 沈建缘/文 2020年初,SAP中国总经理李强拜会了很多客户。作为在中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有20多年经验的专业人士,他发现,疫情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而在数字化方面投入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在不确定性中的应对能力。

“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如果不能尽快复工的话,很多企业可能难以维持3-4个月。然而复工并不等于复产。元宵节之前,很多浙江的民企开始返工,只是没有复产而已,一些年前存留的海外订单的交付成了问题,而现在人是回来了,海外订单越来越少。”他说。

但同样处于不确定性中,李强拜访的福建厦门的一家出口型企业的董事长却在当下资金紧张的时候,准备继续上信息化。“他坚定地相信数字化让企业更好地调整和优化了供应链。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李强认为,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以往最关心的是效率,比如降本增效、提高供应链效率、成本效率等。但今天企业开始关注安全的动态调配和业务连续性。

在疫情中,很多企业因为供应链在疫情中断裂而遇到经营困难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更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数字化,实现敏捷反应和快速决策,才能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风险的控制、组织设定、人员设备调配等等。

而那些以数字化赋能的企业,则在疫情当中也展现了不寻常的灵活和韧性。以SAP客户为例,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哈电集团面临人员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供应难等问题,采取云办公方式,利用远程设计、ERP科学排产、电站服务平台远程运维等多种手段,保证业务平稳运行。再如,蒙牛集团在原奶供需失衡、配送物流受限的情况下,发挥了企业数字化供应链的优势,保证了蒙牛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转。

据了解,疫情期间,SAP对所有客户的支持都不曾中断,还上线了几个重点的项目。比如:安踏集团的S/4HANA上线,迈瑞医疗的SAP电商云上线。此外,SAP跟国家级合肥经济开发区签署了产业园区合作项目,加速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首先,疫情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但我们只有去思考应对策略, 才能发现机会。正是因为太多企业因为疫情原因导致供应链中断,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的韧性,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低接触、不接触的形式开展工作、客户交流、业务发展,新的需求正带来商业模式的改良和重塑。”李强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赋能,是企业面对危机时,能够实时洞察业务、快速做出响应和决策的最重要的基石。而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更将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保证。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最大的不同,就是赋予其数字与科技的内涵。”李强说。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比以往更强调专业化和平台化,其背后是打造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李强认为,“新基建”对于SAP在华业务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首先,“新基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领域里的投资,将直接推动数字技术的新一轮发展,并带动设施上的应用。其次,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里的投资将有力地推动这些行业的产品智能化和制造服务化进程,这些都是工业4.0大展身手的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厂商,SAP覆盖25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将会在这一轮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中,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李强表示,“我们在中国运营25年了,2019年,我们推出‘中国加速计划’,计划未来三年,在全国设立十家分支机构,我们不会因疫情而暂停这一计划。SAP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新基建的拉动作用,充满信心和期待。”

访谈:

经济观察网:SAP如何看待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

李强:随着国家对于“新基建”的解读越来越丰富、具体,我们也专门组织了团队进行研究。首先,“新基建”这一宏大的投资计划,能第一时间提振信心。短期来看对于有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对于应对疫情的冲击,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赋予了更多数字化内容,科技含量非常高。首先,“新基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里的投资(无论是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等,包括数据中心和算力),将直接带动设施上的应用。而SAP就是最典型的应用,一方面我们也是很多平台技术的提供商,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基于新平台和主要应用的提供者。比如说物联网、工业互联网。SAP是德国“工业4.0”核心的发起单位,不仅拥有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我们还有大量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布局完整。另外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方面SAP也有很多技术和应用。云计算就更不用说,我们虽不做底层的基础设施,但是无论是PaaS还是SaaS,都是SAP的重点业务。SAP过去十年投入了700亿美金做转型,今天成为了一家云计算公司。因此,新基建对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给SAP带来巨大商机。

其次,“新基建”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里的投资,涉及了能源、交通等行业,也会催生大量相关应用,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等,SAP都有成型的解决方案和经验。供应链合理布局、韧性、动态调整是新的需求,也是SAP的传统优势。怎么帮助客户应对疫情下的新挑战,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会。

经济观察网:新基建如何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给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影响?

李强:第一,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会大规模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在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方面做较大投入。第二,那些面向社会、客户端的服务会越来越多地希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采取非接触的方式,比如远程运维。小到空调、大到设备。还是哈电集团的例子,他们就利用远程运维,一个发电机组不是派班组现场运维,而是设备上有大量的传感器,通过实时地把数据采集上来,可以检测设备的状况。甚至可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来远程运维。

人工智能虽然目前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较少,但非常有前景。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方式(图片解析)进行质量检测。大型设备制造商常用的是对设备预防性的检修,这个应用场景会直接带来很多商业模式的变化。

以SAP跟奥迪合作的智能化工厂为例,所有无人化工厂生产,背后所有的原材料流动和调动都是人工智能在进行运算的。前端是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不同的车型、颜色、配置,后端涉及不同数以万计的零部件以及不同的生产工艺,靠人工去做基本做不到。十年前可能一条产线生产一个产品、一种型号,但今天这么多型号完全没有办法靠人工来进行统筹。这是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商业应用。

经济观察网:SAP如何就新基建的历史机遇进行布局?

李强:首先,我们继续深入了解“新基建”给不同行业带来的商机。除了SAP解决方案之外,我们也会跟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创新,推出更多本地化产品,满足不同行业在新基建背景之下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我们也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落地中国。

其次,SAP正在重新定义生态系统。十年前生态系统是传统的集成商、咨询公司、销售渠道。而如今,我们的生态系统有更多的新技术供应商和我们一起能够构建完整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SAP更多关注上层的应用,底层数据的采集、运算、工业控制,需要跟上层的应用集成,并与顶端的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只有通过生态系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客户才能从应用中真正获得价值。

我们正在扩展生态合作伙伴的范围。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涌现。SAP下一代生态系统计划就是,不断纳入新型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带来价值。SAP有着丰富的产业和实体行业经验,希望把人工智能更多用在实体经济和企业级上,帮助传统企业打造更柔性的供应链,推动更好的商业模式创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商业观察研究部主编
关注科技、商业、互联网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擅长高端人物访谈,跨国企业深度报道和独家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