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老干妈纠纷,须以彻查摆脱“罗生门”

柳宇霆2020-07-01 22:52

柳宇霆/文 没有想到,腾讯和老干妈之间的这场“干架”,突然间加进去了这么厉害的“猛料”。

之前,根据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裁定书,同意支持原告腾讯的请求,查封、冻结被告贵阳老干妈旗下两家公司价值1624.06万元的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等值的其他财产。可是随后老干妈声明,称他们从未与腾讯公司进行过任何商业合作。7月1日,贵阳市公安局双龙分局发布通报,有三名犯罪嫌疑人冒充老干妈公司人员,和腾讯公司签订了协议,目前3人因涉嫌犯罪已被刑事拘留。

从通报情况看,上述3人的确有犯罪之嫌。从法律上讲,“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的行为,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为了获取腾讯公司在推广活动中配套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之后通过互联网倒卖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冒充该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行为,还涉嫌诈骗罪。当然,这3名犯罪嫌疑人的欺诈式“商业合作”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老干妈的否认声明“所言非虚”。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好像很多痕迹都指向“误会”:先是几名大胆包天的不法分子故意实施诈骗行为,继而导致“吃亏”的腾讯“发难”,老干妈意外被“坑”。但是,真实情况可能尚未“拨云见日”,因为审视这场纠纷的发展过程,仍有一些不够清晰之处。

比如,上述3名犯罪嫌疑人诈骗为何能“得逞”?公司印章通常有防伪标志,并且保管严格,对于行业巨头,公司印章的管理、使用,更是慎之又慎。他们是如何神通广大,让伪造的印章“栩栩如生”,“以假乱真”,而对方的法务部门又是如何“信以为真”,“顺利通过”,一家超级公司被三个骗子耍得团团转?

又比如,有关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动机”,不可否认,获得“推广活动中配套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通过互联网倒卖”,可以非法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完成“伪造公司印章”、“冒充公司高管”、“签订合作协议”等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可以说付出的成本并不小,与获取的利益似乎不太成正比。

除此以外,舆论中有一些声音,也提出对地方保护主义的质疑。对于原告,竟然连与被告的合同真假都未曾甄别清楚的情况下,就心急火燎地向本地法院提出财产保全,而当地法院也迅速做出了民事裁定。如果不是贵阳有关公安部门太“给力”,想来掉进“泥坑”的老干妈,也只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任由自己的财产“天降奇祸”,被异地查封和冻结。司法乃是国之公器,对公民、组织等主体实施普遍性保护。在某些“超常动作”之外,是否留存地方保护的“蛛丝马迹”,也应在有关调查处理的射程之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发生纠纷,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怕就怕在正常现象的冰面之下“暗流涌动”,如此不仅会侵害企业利益,更会破坏市场法则和竞争秩序。是以,回到腾讯和老干妈的这场“神仙打架”,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办案部门应深入调查,让事实真相尽快浮出水面,彻底扫去萦绕其中的疑云,别变成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罗生门”。

(作者系法律学者)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