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宇详解招行“护城河”:如果不主动求变,昨天的“护城河”就会变成明天的“沼泽地”

老盈盈2021-06-26 09:2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招商银行的护城河到底在哪儿?

6月25日,在招商银行召开的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提问招行行长田惠宇:“招行优异的基本面已得到市场公认,但目前个人投资者普遍觉得招行的估值贵,对于不同银行的区别还没有清醒的认识。招商银行的护城河到底在哪儿?”田惠宇在回答时表示,在商业模式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护城河,如果不主动求变,昨天的“护城河”就有可能变成明天的“沼泽地”。

商业模式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护城河

“投资者都喜欢用‘赛道’、‘护城河’这样的词,但从企业的角度看,我觉得这个词有点问题,画面感太强,给人惨不忍睹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孤城苦战、孤城自救,还要随时面临降维攻击。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我不太喜欢用这个词,我个人比较喜欢用一个老词——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的各元素来看,招商银行在公司治理、体制机制、服务创新、市场定位、经营理念以及组织文化这六个方面,我们自己认为还是有一定的特色。”田惠宇说。

他表示,其中,长期、持续、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招行在战略执行上也保持长期可持续;另外,招行一直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从“一次转型”、“二次转型”,到“轻型银行”、“一体两翼”,再到今天的大财富管理,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不断深化。

田惠宇把“轻型银行”的模式叫做2.0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招行主动降低规模扩张的速度,更多地在业务定位、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上寻求红利。2014年以来,招行就没有再进行过普通股融资,而且ROE一直保持在15%以上,每股收益基本同步于利润的增长,每年现金分红保持在30%以上。

“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2.0模式红利的边际也在递减,我们对2.0模式充满危机感。所以三年前我们开始探索3.0模式,三年前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去年提出开放融合和轻文化,今年进一步提出了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田惠宇说。

他认为,到今天为止,可以初步做一个定义:“什么是3.0模式?就是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轻文化的组织模式,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招行的3.0模式。”

回到“护城河”的讨论,田惠宇认为,在商业模式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护城河,如果不主动求变,昨天的“护城河”就有可能变成明天的“沼泽地”。

“大财富管理”进展与挑战

今年初,招行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并作为未来五年的工作主线,田惠宇在股东大会上透露,目前“大财富管理”进展比较顺利,效果也比较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内部融合。要以大财富管理逻辑主线,把各个业务串起来,整合内部力量,有效地作用于市场、服务于客户。具体体现在各类客群的双A系数(AUM/资产)、托管资管投行各项业务数据表现非常好。

二是对外开放。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财富平台,目前已有8家银行理财子进入平台;同时招行推出“招阳计划”,搭建潜力基金经理的成长平台,进展较好。此外,招行还开放运营平台,让各类优秀的资管机构到招行APP上服务客户。

三是服务升级。年初招行组建财富平台部,近期又升级私人银行服务,打造两栖战队,服务私行客户及其背后企业的各类投融资需求,目前进展顺利。

当然,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田惠宇认为,“零售业务是十年磨一剑,以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为逻辑的3.0模式也是刚刚提出来,到最后做成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甚至曲折的过程。”

此外,田惠宇也提到了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过程中较为直接的三个挑战:

一是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要面对更复杂、更多元化的风险形态,尽管招行内部提出六全风险体系,但要做好落地还需要长时间打磨。

二是数字化的挑战。尽管招行已初步具备线上财富管理的能力,但和互联网相比还是刚刚开始,特别是在数字化线上线下的结合方面,如何结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甚至改变整个投入产出模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客户服务模式的挑战。招行提出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价值智商,但从根本上还是销售导向,没有从根本上转向价值导向,这个转型是非常痛苦的。

“真正做投顾,对我们的专业能力、监管环境,甚至收费模式,无论哪一条都是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如果不跨过去,就很难说是真正的财富管理机构。”田惠宇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主任
关注华南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区域内重大新闻事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