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上的路演人

谢楚楚2021-09-25 09:3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楚楚 9月23日,北京电视台2楼演播厅内,17个电影项目正努力改写自己的“命运”。

这是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项目创投终审路演现场。10个创投项目和7个WIP制作中项目从839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角逐一个“最具市场关注奖”。

奖项之外,更令路演选手们期盼的是:获得融资。

除了三位专业评委,这次路演新增了包括华谊、中影在内的20家业内一线影视制宣公司企业代表,组成“市场决策团”。他们从产业视角出发,对电影创作、市场可执行性、商业潜力等多维度综合考量,给出自己的评分。而这些坐在评委背后的“市场决策团”正是选手们锁定的对象。

“带一个故事来,换一部电影走。”正如此次路演的标语,坐在台下的资方不仅有投票权,他们也在伺机投资。台上青年导演、制片人则不遗余力地展现项目吸引力,试图通过在台上这10分钟的演讲,打动资方,在电影投融资的“寒冬”里完成一次梦想与现实的转化。

筹资

“故事大概是怎样的?”“预算多少?”“对自己的演员有何预期?”路演尚未结束,就有资方找到了赵思莹,他们对剧本很感兴趣,希望能签上保密协议,把完整的剧本看完,再谈下一步的合作。

这是赵思莹导演生涯中一次小小的胜利。

赵思莹带来的创投项目《晴天有时》,是一部关于母亲与女儿的情感电影。2018年赵思莹开始创作创投项目《晴天有时》,近两年,她看到现实主义题材尤其是女性主题越发受到关注,电影《我的姐姐》在口碑、票房上的成功也让她坚定了方向。至于这次路演的反馈,更是让赵思莹多了几分信心。

从韩国学导演专业归来的赵思莹在韩国拍摄过一些女性现实主义题材的短片,《晴天有时》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处女座。回到国内,赵思莹也希望借助韩国文艺片经验实现本土化发展,“韩国很擅长做的就是讲一个很细腻的情感故事,但我采取了一个让更多观众都能接受的表现方式,慢慢引导大众与我共情。”

和赵思莹一样站在资方面前的电影人以及他们的项目,大多正处于融资、前期筹备阶段。他们等待的要么是能一次性买断剧本版权的资方,要么是筹集几方资金共同制作完成电影。只要能够达成其中一项,他们的命运就会被改变。

赵思莹把线下制作成本控制在了260万之内,这也是从电影票房天花板角度考量的结果。“如果你明知道自己票房天花板是多少,但你又把制作成本做得非常高的话,那它的风险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希望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对投资者负责。而且我希望能在电影行业里走很远,所以要给投资人信心,”赵思莹说。

另一位电影人黄石的创投项目《侠女事务所》是一部女性律政电影。同样是女性主义题材,黄石也获得了现场资方的不少关注。对于这部影片,黄石打出的亮点是:“不悬浮的大女主+律政题材+现实主义质感”。而她给出的理由是:律政题材在目前市场上较为稀缺,聚焦女性的社会性身份,在女性题材细分领域做出新意;本片同当下社会议题的对话性关系可以引起有效关注。

不同于个人的小成本电影,黄石把自己的项目定位为一个商业项目,成本定在相对较高的3000万,“这取决于电影叙事效率、信息量、场景数、演员数,也就是按单分钟内制作成本算。”

为了能保障电影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黄石在寻求投资上也有条件,即找到一家拥有宣发能力的公司与自己共享版权开发、制作,保障后期的票房。而单独一家公司主控也更能保障自己的主动权。

不可忽视的市场

参加路演的电影人就像卖一款高品质、高性价比、高市场预期的产品一样,卖力的推销。可坐在下面的资方也很挑剔。

一位现场资方人士对记者表示自己比较看好《侠女事务所》,因为它满足了最基本的市场需求:完整的故事逻辑。而现场一些项目首先在剧本主题的明晰上就存在问题。

作为现场评委之一,著名编剧、导演俞白眉有着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现场的作品应该更加多元化,甚至是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因为同质化的东西没市场,观众都想看新鲜的。”他还补充道,尽管作品整体表现不错,但能把趣味性放在首位的不是很多,有些甚至无法投入到拍摄。

部分选手的剧本因毫无亮点而在现场被“毙”,有评委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可能需要马上停下项目进程,“拍出来会很危险(收不回成本)”,“不太乐观,文本需要再打磨”。

就在路演进行前一天,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布了《中国投融资发展报告(2021)》。报告用”偏冷”来形容2020年的电影资本市场的表现:以电影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九成以上亏损,个别公司亏损高达数十亿元。关键仍在于电影产业的市场表现能否提振资方信心,刺激资方重新进入电影投融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方寻投项目的标准变得更加严格。

一位现场寻觅合适项目的资方表示没有看中任何一个项目。“资本对于电影还是很残酷的。为什么我们一直说工业化?就是要精良制作,用卡尺去一点点量。虽然内容依旧是根本,但比如选择的明星演员,可能就是电影产品一个与观众的直接接口。”

现场评委之一、著名影视制作人赵方认为,一部电影的成功包含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而她认为这三个价值是年轻导演值得关注的,“一位著名导演,他选题,就是在所有观众喜欢的题材里选一个自己能够驾驭的。”

而从现场作品看,赵方希望,无论年轻编剧还是导演,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到不熟悉的世界社会部分,体验、观察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个人生活经验的情感积累当然很好,但怎么把个人的东西转变成大众认可的,很关键。”

“寒冬”中的希望

WIP项目《瞧一桥》是一部关于两个陌生人相遇的现实情感类电影。据项目方介绍,项目为腾讯影业青年导演培养计划项目,在腾讯影业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了拍摄,之后另一家主流公司中影股份在对项目评估后,也加入进来。目前,项目仍在寻求如宣发、商务和其他后续的市场合作资源。

资金的充裕让项目方在“寒冷”的大环境中看到了希望。项目制片人卢鹤文表示,虽然一些大的商业项目,资本依然是打破脑袋都想要去进,但除此之外,资本也逐渐开始关注成本不是特别高、偏现实情感类的影片,“这两年确实是有越来越多偏现实、情感类的很多黑马出来,原来可能预期票房到不了那么多,但最后一下子就起来了。”

现实主义题材,早已成为不少电影人在遇冷的市场窥探到的希望。一位影视投资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目前接地气的写实类电影很受市场欢迎。他以《侠女事务所》举例,借贷问题就是当下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老百姓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尽管现实主义题材以及低成本成为了一种机会,但卢鹤文也看到,机会仍然需要自己去寻找,可能还会面临无数次的碰壁,才会慢慢找到合适的合作方。而小成本电影也逐渐成为了年轻演员的跳板。根据卢鹤文介绍,另一部现实类题材影片女主角李嘉鑫在签约前并没有名气,而拍完电影后,已开始和知名导演徐峥有了合作。

《旧城之王》导演姚庆涛认为未来电影市场会呈现两级分化。一方面,类似《变形金刚》等高投入高产出的娱乐型大电影将会在国内出现;另一类则是现实主义题材类型电影的涌现。而他认为自己的项目兼具了娱乐和艺术属性:现实题材+喜剧的结合,以典型喜剧手法表现当下尖锐话题。

事实上,导演陈彦彬并不担心目前电影市场的低迷状态,反倒从这个环境中对自己更有信心,即坚持做优质电影。他的WIP项目《妖怪秘密》是一部关于青春期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国内电影技术越来越完备,但目前国内拍的一些电影只能是作为娱乐大众的肥料,商业上当然是好事,但要想拍出能留下来的国产电影,出路还得真正落到社会性和艺术性上。”

路演结束后,黄石看到朋友圈有人抱怨现场创投项目同质化太多。她认为这有一个好处,“说明大家都嗅到了社会痛点。”而如何在现实主义题材风口中做出新意和独特性,成为了她日后创作的重点。与此同时,她觉得市场其实没变,“真的能打到观众心里的那个东西,永远都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文娱行业、文娱消费,聚焦市场动态和事件背后的人和故事。新闻线索可联系xiechuchu@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