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 | 统一策略大争鸣,先收复台湾还是先收服人心

王义伟2022-02-15 11:19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公元632年(唐贞观6年),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在“九成宫醴泉铭”中以这样的词语颂扬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这篇文章被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石,成为后世学子学习楷书的经典。而上述文句则概括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数千年一成不变的规律:在国家统一的次序上,都是先统一国土,再收服人心。

时光过去了1390年,魏征总结出的这个历史规律,被学者挑战了。

2022年1月,知名台海问题专家、上海东亚研究所前所长章念驰在香港《中国评论》月刊1月号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历史使命与台湾问题”的文章。章念驰认为:“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穷尽一切手段’,‘和统’无望了,‘和统’只好让位于‘武统’了,这是天大的谬论,这是对‘和统’的亵渎。我们离真正‘穷尽一切手段’的距离是很大的。”

章念驰认为,未来的两岸关系,“要统一,不管‘和统’或‘武统’,起码要做到三点:一是统一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更繁荣富强,有助于民族振兴,有利于融合发展;二是统一要让被统一一方心悦人服,得到更多实惠与利益,从而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园;三是要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支持、安心,而不是焦虑与害怕。”

章念驰强调:“做到这三点很不容易,但这是前提。”

一石激起多重浪。章念驰的文章在海峡两岸都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尤其是大陆这边,这几天陆续有人公开发声,对章念驰的观点展开讨论、争论。

在台湾,邱毅率先发声,认为:“统一前应该让被统一的人觉得心悦臣服,统一自可水到渠成,我认为这是不了解台湾人民性格的误判。统一前要台湾人民心悦臣服是很困难的,但统一完成以后,台湾人民自动自发就会心悦臣服。”

邱毅认为,虽然现在岛内支持“台独”的比率高达八成,但一旦两岸统一,台湾人民的认同马上会改变,那时支持统一的比率会在九成以上。

邱毅并举了两个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第一,开放美国有瘦肉精的毒猪肉进口,早先的民调呈现反对莱猪进口的民意占七成以上,国民党因此想通过公投来阻止。民进党先开放了莱猪进口,并搬出美国压力的理由,公投结果国民党又输了,民意也变成支持莱猪进口;第二,关于日本福岛核食,原来反对开放的民意占了近八成,但蔡英文在农历春节后宣布开放进口,台湾民意也接受了。

邱毅总结说:“这就是标准的台湾人民性格,叫民意如流水。在事件未落实前,意见特别多,反对声音此起彼落,但是一旦拍板定案,尘埃落定,反对声音就少了,若再给民众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创造个小确幸,基本上就没什么人反对了。”

在大陆,截至目前公开发声与章念驰的观点进行商榷的,言辞都比较严厉。其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章念驰的三个前提中的第二个,统一需要“让被统一一方心悦人服”非常不妥,“章先生无疑是要赋予岛内的‘台独’政治势力对统一的否决权。”

署名“躬耕牛”的作者这样总结:章念驰文章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空中楼阁,脱离实际。第一个前提与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的实际严重脱离、第二个前提与台湾岛内的实际严重脱离、第三个前提与当前的国际社会现实严重脱离。“如果按照章念驰先生所说的,要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支持、安心,而不是焦虑与害怕。从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看,至少几十年内我们不可能得到美国和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支持。”“呜呼,这样的学者,这样的观点,让我们怎么说呢?”

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相信章念驰的文章会持续引发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和民众的讨论,从而促进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在笔者看来,章念驰的文章之所以引发争论,原因在于他的文章有不严谨之处。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他没有明确指出,他所谓的三个前提,是“完成时”,还是“未来完成时”。

如果是完成时,也就意味着,在章念驰看来,大陆一定要做到让台湾社会、台湾民意都认同统一了,都愿意统一了,国际社会都乐观其成了,然后两岸才开始“谈婚论嫁”。

如果是未来完成时,则意味着,这是大陆对统一后果的预判。如果大陆方面觉得,不论何种方式统一,统一后的一段时间内、或者短时间内,可以做到让台湾民意接受、国际社会接受,那么就可以着手行动了。

现在之所以产生争论,其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台湾的邱毅,还是大陆的几位发声者,都将章念驰的三个前提认定为“完成时”。

希望章念驰先生能够在后续的文章或者观点发表中,将这个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当然,在笔者看来,即使章念驰的三个前提是基于未来完成时,他的第三点,对于外部世界、国际社会的想象、期望与预判,似乎也过于美好了。这样的期望,可以作为努力的方向,没有必要成为中国统一的前提。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