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公司突击入场 金融风险几何

万敏2022-06-11 10:1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敏  6月7日晚间的一个视频号直播间里,主屏幕的PPT中,展示着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的几段关于投资价值论述的理论,主播围绕价值、价格侃侃而谈,讲解着数字藏品的泡沫问题。

而在评论区,源源不断的用户在刷屏喊话某数字藏品平台负责人,为近期某个数字藏品的销售活动维权。

这讽刺的一幕宛如NFT当下的矛盾境遇。近日,福布斯公布了2022金融科技50强名单(2022年最具创新力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中有9家加密公司入榜,包括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NFT交易平台OpenSea,它在今年1月宣布已经完成了3亿美元的C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30亿美元。

然而无论NFT在国外被如何被追捧,在国内当它以“数字藏品”的名称出现时,大部分投资者关心的依然是能不能快速、轻松地通过买卖差价赚到钱。

“突然特别热”

“这个(数字藏品)领域就在今年春节后突然特别热”,一位目前投身区块链行业的李先生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天眼查通过以“数字藏品”为关键词搜索,商标中含有数字藏品的公司数量就有45家,而以数字藏品公司工商资料经营范围的共性关键词“文化艺术+技术+软件开发+艺术品或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搜索,结果显示相关公司数量至少上万家。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45家相关数字藏品公司核准成立时间几乎不会早于2019年,27家公司是在2022年后获核准成立,注册资本金在几百万到数千万之间,但依然只有少部分公司有实缴资本。

在6月6日澄清跑路传闻的天穹数藏,其运营主体为多行(海南)艺术品交易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17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为0。

天穹数藏官网显示,公司是多行(海南)艺术品交易有限公司推出的国内头部数藏平台,于2022年4月正式上线。天穹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艺术品拍卖资质的数藏平台,也是国内运营资质完善的数藏平台,提供数字艺术藏品的发行和售卖等配套服务。在天穹可以浏览各种数字艺术藏品,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其唯一化变成数字资产,并且支持在线互动交易等。

尽管成立时间仅几个月,但天穹数藏APP显示其合约地址人数已有155.5万人。记者注意到,微博上有多位自称天穹数藏的用户反映此前曾出现过拒不发货、不予退款的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类似情况的用户投诉。

天眼查信息显示,多行(海南)艺术品交易有限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三亚市场监督管理局吉阳分局于2022年5月9日列入经营异常。

在国内市场,NFT(Non-FungibleToken,指非同质化通证)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是2021年6月支付宝和敦煌美术研究所联合发布两款NFT非同质化代币,全球限量发售的敦煌飞天和九色鹿皮肤卖“爆”了,初始发行单价仅为10个支付宝积分+9.9元的两款皮肤。后来,该款皮肤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最高被炒至150万元人民币一个。而此后蚂蚁链澄清,仅支持数字藏品持有者、在持有180天后无偿转赠给符合条件的支付宝实名好友,转赠功能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变相炒作。“国外的才是真正的NFT,国内的叫数字藏品,只收藏、暂无二次交易。”当时,一位投资者对记者表示。而现在,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确实大家普遍感觉二级市场在国内受限制,大厂做的都是一级市场,但他发现最近已经有二级市场了,采取的是线上赠送,线下交易的方式。

虽然为了撇清“交易平台”带来的法律风险,数字藏品平台都表示不做二级市场,但事实上,很多小型平台为用户提供转赠服务并在交易环节收取手续费。

现在,阿里、腾讯、B站、小米等互联网大厂都推出了数字藏品平台或产品,还有艺术品投资、汽车、白酒等传统的线下文创消费品企业,也积极利用数字藏品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打造营销活动形成热点话题。

如在今年5月份,茅台推出“节气里的茅台”系列数字藏品,计划包含数字藏品53款,分为二十四节气系列和传统节日系列两个类别,共计9605份。其中海外发行量占总量的80%,国内占20%。但在5月20日下午,贵州茅台酒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在其官网发布一则说明消息,宣布暂停“节气里的茅台”系列活动。主办方称:当天开始,平台发现大量“虚拟账号”涌入,且存在使用外挂批量参与抽签行为,对正常用户权益造成侵害,有违举办活动的初衷。为此,经与平台商议决定,“节气里的茅台”系列活动暂停。

在这个新生的行业里,平台资质、交易方式、技术准备都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表示,目前并无明确对数字藏品运营公司明确的法律规定。根据业务实质的不同,所需资质也有很大差异。可能涉及的资质包括:网站ICP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互联网信息经营许可证(ICP)、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EDI)、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也可能会涉及网络出版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拍卖经营许可证等资质。“但数字藏品涉及面极为广泛,类型千差万别,要想针对数字藏品实施有效监管,还需要明确其属性和分类标准,首先要明确其属性和分类标准,为具体藏品属于艺术品、纪念品、网络音视频、金融产品还是其他类型的商品提出明确分类标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数字藏品技术标准和发行管理办法,从而对发行平台进行有效监管。”于佳宁表示。

隐藏金融化风险

当时,国内区块链专利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金融、零售及电子商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在支付及清结算、贸易金融、证券交易等金融场景的应用日渐增多,而在文化创作的版权保护、交易方面,区块链技术则开始被寄予厚望。

于佳宁认为,在区块链NFT技术出现之前,数字作品的创作者很难持续获得版权收入。但通过区块链对数字藏品进行通证化并进行加密签名后,创作者也可以从作品的后续每次交易中获得版税收益。所有交易都是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执行,真实性都可以通过加密验证,可以防止欺诈和剽窃行为的发生。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曾表示,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关系表现得更为密切。孙若风认为,随着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技术以及技术集成时代到来,科技界与文化艺术行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切。

但随着大量新公司、半职业炒家进入数字藏品行业,它与艺术版权、收藏的关系出现了一定背离。

李先生说,现在的情况是,很多都是区块链和艺术圈子外的人在疯狂追泡沫。而身边艺术圈的朋友觉得这个“很扯”,有商业嗅觉的觉得可以尝试。

目前,数字藏品的参与者数量、行业规模还没有较权威的统计信息,从一些用户的网络发帖来看,有的人几百元买了参与感,也有人用数万元博一个投资翻倍的机会。

2021年10月份,首个针对NFT行业的自律公约面世,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杭州互联网公证处联合国内的蚂蚁集团等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坚决抵制数字文创产品的恶意炒作行为。

“客观来说,目前数字藏品的价值并没有公认的衡量标准,因而可能出现投机、炒作甚至是欺诈、传销、非法集资等状况,消费者要仔细辨别。”于佳宁表示。

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

这份倡议指出,近年来,我国NFT市场持续升温。NFT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

为此,倡议提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自觉遵守以下行为规范: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ICO);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不以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作为NFT发行交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对发行、售卖、购买主体进行实名认证,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发行交易记录,积极配合反洗钱工作;不直接或间接投资NFT,不为投资NFT提供融资支持。

6月6日,香港证监会提醒投资者注意NFT的相关风险,指出NFT与其他虚拟资产一样面对较高的风险,包括二手市场流通性不足、价格波动、定价欠缺透明度、遭黑客入侵及欺诈的风险。投资者应注意这些风险,如他们未能完全理解NFT和承受潜在亏损,便不应投资于这些资产。

香港证监会表示,最近留意到有些NFT跨越了收藏品与金融资产之间的界线,例如有着与“证券”或尤其是“集体投资计划”下的权益相类似的结构的细分化或同质化NFT。如某NFT构成了集体投资计划下的权益,推广或分销NFT便可能构成“受规管活动”。任何人如要进行受规管活动,除非获得豁免,否则须获证监会发牌。“NFT的交易明显具有涉众属性。”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2022年NFT相关的交易市场有望迎来规范,预计规范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NFT数字藏品发行、交易、保存等主要流程开展规范,包括相应的版权保护机制或行业标准等;另一方面则是涉及NFT相关的平台交易管理,比如设置相应的准入机制等。

于佳宁也提示,目前数字藏品产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风险和合规意识薄弱,出现了投机炒作、滥用技术、盗用版权、虚构价值、交易不规范、潜在金融化等系列问题,甚至存在欺诈、传销、洗钱、非法集资等风险隐患。消费者需要冷静看待数字藏品的价值,切忌头脑发热冲动行事,特别在任何大额消费或投资事宜上都要极为谨慎。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研究院记者 关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互联网、财富管理、理财相关领域。探索金融新闻新的写作方式。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m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