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赚快钱时代,国产剧跑向春天

任晓宁2023-02-09 20:27

经济观察报记者 任晓宁 北京报道

2023年国产剧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更猛烈一些。

开年剧《狂飙》被形容为“高开飙走”。它创造了多项记录:爱奇艺平台热度历史最高,央视8套近9年内收视冠军,近2年剧集百度指数峰值第一,上了2828个微博热搜,其中401次位居第一。

受追捧的不仅有《狂飙》,另一部科幻题材的《三体》也被原著粉评价为“从神作到超神”,“和《流浪地球》一样开创了中国科幻剧的里程碑”。开年几部国产剧,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观众再也不是一听国产剧就摇头的嫌弃,而是打开手机或电视,真情实感的支持国产剧。

屋外的物理温度还没有变暖,但电视机里的国产剧已经提前迎来春天。这个春天从何而来,能否持续?

信心回来了

1月29日开工后,北京福佐文化导演兼编剧李京东进入了火热的工作状态。经济观察报记者2月8日采访他时,他刚离开特效工作室,正往音乐棚赶。他制作的剧集正争分夺秒赶后期。

忙碌成为影视业当下一个普遍现象。导演张琪东告诉记者,在近一周时间内,他正在运作的商业电影项目收到了多个投资方的询问,此前这个项目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导致两度延期。有制片人说,这几天一天能开十几个会,忙的连睡觉时间都快没了。有已经转行的编剧再次回到影视业,还立下了想当导演的雄心壮志。

2月8日下午,上百个影视从业者在北京望京一座酒店内讨论国产剧新方向。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说,这是最近3年来,电视剧导演第一次大型聚会,“非常好的兆头”。优酷副总裁谢颖也说,最近能感受到一点春暖花开的体感。

这与去年此时形成鲜明对比。仅仅一年前,影视业还是“凄凄惨惨戚戚”。张琪东的电影项目去年根本“无人问津”,他也曾想过要不要换个赛道,去做短剧或者其他类型网络内容。上述编剧说,他当时都已经崩溃,完全没有信心,准备去考博士,还把自己的经历写到了一本自传小说里,称之为“伤痛文学”。

信心的回归,与近期国产影视剧的火热有关。电影市场不必多说,100多亿元的春节档票房已经是历年新高,并且电影质量也得到用户认可。剧集市场也是同样,一些以往只看快节奏美剧的人,现在也被《狂飙》和《三体》吸引到了电视机前。

“临界点到了。”张琪东认为,经过三年疫情洗礼,90%想赚快钱的人都离开了影视行业,现在还在坚守的,都是想真心做出点东西的人,也因此带来了国产剧质量的提高。

观众的热情,让他感受到了人们对内容的渴望,“这个市场现在很缺内容。无论你开心也好,不开心也好,一定会消费影视内容。这是不会改变的规律。” 

去芜与存真

制片人武亚辉今年春节也在追《狂飙》等国产剧,她告诉记者,从题材到内容,再到表演,今年播出的这几部剧“真心觉得突破了很多。”

不过她觉得,与其说国产剧口碑突然变好了,不如说是因为烂剧数量变少了。

国产剧由电视剧和网剧构成,二者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数量均有大规模下降。2018年之前,每年电视剧备案数稳定在1000部以上。2019年首次跌破1000部,为905部。2020年、2021年延续下降,两年备案数各为670部、498部。

网剧自2019年首次开启备案。2019年月均备案数是101.4部,随后两年月均备案数分别是90.25部、97.75部。2022年开始骤降,月均备案数为71.3部。

“经过这一轮洗礼,很多中小影视公司会被淘汰,留下的多数是有能力、有财力的公司和制作者。大浪淘沙后肯定会出现更多精品。”武亚辉说。

过去,有很多低成本的剧集,比如“抗日神剧”,大量在地面台播出,现在地面台需求缩减,这些“神剧”不再有播出平台,观众就很少能看到了。

在影视行业狂飙突进的前几年,项目多,总量高,创作者被市场追着奔跑。导演一部戏还没拍完,就有好几部又找来。编剧开始组团作战,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独立完整写完一个作品。演员甚至不用背台词,只念“1、2、3、4、5”,也能有戏拍。

现在的大环境下,李京东告诉记者,创作者获得一次机会不容易,“当下这个情况,必须得好好拍。”作为浸淫行业多年的从业者,他觉得,虽然总量萎缩,但对创作者而言是有益处的。

“机会少了,门槛高了,没那么多机会赚快钱了,反而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干活了。”他向记者评价,这个行业已经经过了供给侧改革,走向“去芜存真”。

从今年出圈的国产剧看,制作团队都下了真功夫。

《三体》从筹备到播出用了7年时间,主创用敬畏、忐忑的心态去制作,还请来几十位科学顾问团。《狂飙》从2019年开始筹备,用了4年时间成型。在制作周期上,两部剧都算是漫长。

这些热播剧的主创不再迷信流量演员。《三体》导演杨磊说,“我们不需要流量明星,《三体》本身就是最大的流量。”《狂飙》主演也是戏骨张译和张颂文,二人的表演都受到观众夸赞。几年前,即使同样受到好评的《人民的名义》,也因为陆毅的表演而受到质疑。

平台也不再迷恋数据和流量。《狂飙》制片人徐康曾担心没有流量演员,平台会不会不同意。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对他说,你真的想多了,这种类型的作品,就是要用好质感的演员才会成立。在这一点上双方迅速达成共识,最终定下了张译和张颂文。

2月8日北京望京那场影视业聚会上,优酷副总裁谢颖也向全行业提出三个倡议:拒绝唯数据论,升级平台内容方法论;拒绝行活思维,倡导专业主义;拒绝套路创作,坚持内容生产的创新性。她说,在去年底,优酷已经明确将“为好内容全力以赴”写进品牌主张。

春天能有多久

2023年开年后,影视业弥漫着春天到来的气象。曾推出《甄嬛传》的制片人曹平,去年一年她的公司没有项目上线。不过今年不一样了。她说,2023年会是非常忙的一年,3月初会有一部新剧开拍,4月初也有新剧上马。9月份会和南派三叔合作一部古装剧,同时还会参投两个其他项目。

与曹平一起合作《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今年参加了优酷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定期为青年导演上课。他也很有信心,他说,“未来是青年的,在中国。”

热气回归后,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当市场和资本重新看向影视行业后,这个行业会不会再次重蹈覆辙,再次陷入粗制滥造中?

李京东告诉记者,应该不至于。“当行业提高到一定水准之后,是可以维持的。”更重要的是,经过地面台需求的缩减和爱优腾降本增效策略后,“现在就这么几大平台、几大卫视,拿不上台面的都不行。”

爱优腾等平台,已经从前几年无止境的砸钱与亏损恶循环中觉醒。一位视频平台人士告诉记者,长视频平台去年至今,一直在反思,到底哪些是快餐,哪些是好内容。

之前,一个平台平均一年买100部剧,现在基本砍掉一半,一年买50部剧左右。以前一些腰部、腿部剧也能卖出好价钱,现在平台不再购买这些剧,而是转为分账,让市场说话。其目的是,把不好的剧淘汰掉,把钱集中在质量好的剧集上。

现在,平台不再唯数据论,不再热衷赌一个爆款,不再迎合用户陷入低俗,不再讨论流量,而是讨论业务。下个阶段,如何删选、制作好内容,将成为平台的日常工作。

“现在演技不及格的流量演员正在退潮。实力派演员的春天来了。兜了一个圈子,整个行业重新内容为王,重新回到正道了。”上述视频平台人士感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行业分析、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renxiaoning@eeo.com.cn
微信号:tangtangxia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