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江南乡土彰显时代内涵的深情歌唱 ——吴重生诗歌简评

北京市写作学会2023-04-11 10:01

黄成松/文

在我居住的地方,有个网红景点叫泉湖公园,公园由十个风景单元构成,其中一处叫温澜对雪,很有诗意的一个名字。一向少雪的贵阳盆地通常会在三九天飘点细雪,这处景点就会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所在。雪下不多,只够把山头的树染白,湖边的芳草地还不能全被雪覆盖,青一块白一块,置身期间,但见山色空蒙,湖水氤氲,白雪点点,游人如织,营造着一种温润绵厚的感觉,湖风吹面,亦不觉得冷。零零星星的读完吴重生的诗集《摘星录》,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个叫温澜对雪的景点,如果要找一个词汇或一个句子来表达我的阅读感受,我觉得可以用温润绵厚来形容,这是吴重生诗歌给我留下的印象。事实上,发自肺腑、温润厚实,这是吴重生诗歌令人心动的地方,也是难能珍贵的地方。我们可以从乡土的体认、情感的呈现、时代的书写等方面进入吴重生的诗歌世界,感知那些令人心动的“生命密码”。

奔跑的春(顺英/摄)

一、独具内涵的乡土想象

鲁迅曾说:“乡土是我们的物质家园,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乡土是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摆脱的精神纠缠,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存在的文化情结。诗歌作为一个民族生命体验与心中祈愿的表达艺术,无不自然、深切地从本原意义上联系着自己的“乡土”。在吴重生的作品中,对江南乡土特别是大运河物事的描摹和追忆是一条明显的线索,此类诗歌在《摘星录》里所占篇幅也较多,从不同的领域抒写着江南乡土的物事,共同建构着吴重生诗歌的乡愁空间,形成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对乡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也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书写乡土历来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一大主题,文学史上很多经典作品或文学现象也与乡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莫言的东北高密乡,贾平凹的商洛故里都证明了乡土书写的成功。吴重生是浙江人。“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在中国历史上,杭州作为江南乃至中国的一颗明珠,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妖娆美丽的杭州西湖、纵横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文脉留香的钱塘江,无不昭示着人间天堂的美好,让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牵肠挂肚、刻骨铭心。苏东坡、白居易等历史文化名人在杭州都曾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歌佳话。“杭州一座城,江南半部诗”,由此可见杭州文化底蕴之深厚博大,杭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重要。

生于浙江长于浙江的吴重生,对自己的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和爱恋,大运河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史、一家一院,无不给诗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围绕“大运河”这个核心意象,吴重生以一个“流放者”的文化姿态构建了自己诗歌的话语方式,用流畅的语言、炽烈的感情,诗意化的文字倾诉了自己对家乡无比的依恋与深沉的热爱。从《大运河是条太阳河》这首放在诗集前面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大运河是诗人诗歌书写的重要部分,也是承载诗人的人生抱负或乡愁乡情的重要载体。诗人写道:“走上拱宸桥,就像走上故乡的原野/充实、安详,一如四季流淌的运河水”。喝着大运河的水长大,在大运河上行走,从杭州走到了京城,诗人不断的体认着自己的身份:“我是大运河的兄弟/太阳的子孙”“在北京地铁站汹涌的人流中/我告诉自己我是运河之子/在蓝色港湾栖身,与众船共渡晨昏”。诗人不断的体认着大运河的悲欢离合,体认着大运河生生不息的精神:“大运河,南人北相/在不同的纬度间交换思想和文明/大运河连接的每一个城市都是谜面的一部分/一棵树开枝散叶,就是一个不断猜谜的过程”。

绿荫深处(李光/摄)

在吴重生的诗歌里,乡愁具体可感。《祖居地》里这样写道:“山雀和野枇杷在各自领域传宗接代/它们和门楣上的春联相安无事/直到山涧水改道,泥屋在寂寞中老去/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涉水而来,深红的铁皮船/满载着对于未来的畅想。”山雀、野枇杷、山涧水、泥屋、铁皮船等江南的寻常物事,深耕于诗人的记忆里,虽已蒙尘,却历历在目。《我在北方呆得太久了》一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烈眷念。诗人写道:“我在北方待得太久了/记忆里的梁祝,已随风干了/从绣荷包到四香缘有些匆忙/从谷雨到白露,我忘了带盘缠/这么多年/我一直带着玉蜻蜓飞/龙凤锁可曾锁住我的童年?”一系列的发问之后,记忆变得清晰起来:“遥想当年,剡溪水初入黄浦江/浪花飞溅直抵蟾宫门外/流水做的唱腔是登月门票/江风做的身段是彩云倒影/施家岙村的王金水/是戏神的信使/他将银花、杏花揉捏成春饼。”

身在北国,心系江南,这种故土难离的“情”与赤子情深的“恋”,在吴重生的诗歌中,只要一碰到大运河,碰到钱塘江,就变成了一种莫名的冲动。离开故乡,故乡就成为一个符号伴随游子,追忆着故土的一切往事,故土的人、故土的情、故土的景和故土的事时时刻刻萦绕于胸怀,这是吴重生离开故土许多年以后一个不断返回生命记忆的过程,是借助于江南乡土尤其是大运河畔的人与事、物与象、情与景完成自己生命的返乡之旅,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借助于对个人生命的记忆,复活一个曾经的欢乐与悲伤、磨砺与成长的乡土世界,从而实现了内心与生俱在的生命与精神的还乡之旅。

二、真挚情感的诗意呈现

众所周知,文学即人学。它是人类自然情感的艺术表达,它需要创作主体用一种无功利的自然心态表现人类自我的内心世界,人类也喜用文字语言的形式来表现个体生命对社会、自然、自我的理解和感悟。就中国传统诗性文化而言,无论从先秦时期确立的“诗言志”说,还是魏晋时期流行的“诗缘情”说,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诗性话语的首要特征是表现情感,这源于人类本体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内宇宙的关注。相对来说,诗歌更为强调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其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真挚感人。吴重生对自然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人类情感中的亲情、友情等格外珍视,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的诗歌充满正能量,流淌出的脉脉温情,使得他的诗歌增添了温润如玉、质朴无华的气质,这是非常难得的。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以商业文明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正在覆盖着版图上的每个角落,包括习俗和文化。每个人都亲历其间,要承受着各种期冀和忧虑,欢欣和痛苦,这是前进中无法避免的阵痛。当一个物质意义的崭新的世界摆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人的生存方式乃至观念、习俗、文化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前行和回望是每个思考者必须面对的。像中国很多诗人一样,吴重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向往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然闲适的生活,因此,尽管长期生活在都市,却钟情于自然山水,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希望摆脱俗务,走进大自然怀抱。

湖畔春色(李光/摄)

《放下自己,摘几片光阴》一诗中,诗人表达了这种返回自然的强烈愿望:“把自己的一切过往放下/去往春天的腹地/岁月叠加在山道两侧/这是谁家的太阳,如影随形/先人们派山雀为我引路/去往何方?岭上鲜花迷漫。”尤其是最后一句“纵人世繁华,我只要一条平板凳”,一下彰显了诗人超脱淡泊的气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深入骨髓,甚至愿意做闵庄的一棵松树,“要给玉泉山当四个季节的卫兵”。这种对大自然的向往无处不在,在《戊戌年在西溪》一诗中,诗人让这种愿望更为具体:“这个时代需要有一叶乌篷/需要有晚霞碎片酿制的黄酒/这里的诗都是有后劲的/吟咏一句便已微醉/蟋蟀叫声把诗歌的角落覆盖/在银河巡游的繁星坠落于此”。

除了自然书写,亲情写作是吴重生诗歌的一大主题。《捕星录》中,有不少篇什是写身边的亲人朋友,尤其是诗人写给女儿的诗篇《致女儿(组诗)》,写得感人肺腑。用吴重生在前言里的话说,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选择在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给她写一封信,写一首诗,或创作一幅书画作品,以示嘉勉。女儿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诗人写了《大地正式录取你成为山川的一部分》:“我一路飞奔/只为迎接旷野里的那一场豪雨/周身被风的细胞填满/建仁树义/今夜在长江以南再次发声/北方的这场豪雨/我关注你已经很久了/从你成为黄河奔流开始/从你成为白雾升腾开始/从你成为紫云集结开始/今夜/你终于成为这场铺天盖地的雨/红色通知书已在你手上/大地正式录取你成为山川的一部分/成为昆仑山雪的一部分/成为南海潮的一部分。”“黄河”“昆仑”“南海潮”等气势宏大又具体可感的词汇,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女儿寄予的殷切厚望,展现了女儿学业有成的欣喜和更上层楼的美好愿望。《写在女儿生日之际》,则表现了一个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肩负的责任:“今夜,天空很高远/我在星群之间辨认你成长的路径/有一些故事正在融化/成为海平面的一部分/愿你能爱你所爱/譬如藏在博雅塔顶上的文学/譬如遁迹于未名湖中央的外语。”希望女儿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引,希望女儿沿着正确的路越走越远,希望女儿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平安顺利,星空之下,父亲对女儿的谆谆教诲,温暖且感人。

吴重生重视至亲之情,也重视友情等其他真情。《捕星录》里面有赠诗不少,比如《老人把钱塘江一分为二》《灰色T恤,蓝背包》《致吴漾》等,不管是对前辈的追崇,还是对朋友的牵挂,对晚辈的嘱托,都情真意切、语重心长,饱含着浓厚的感情。从吴重生的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重情重义,也窥见了他诗歌写得温润绵厚的文化密码。

三、植根现实的时代书写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早在百余年前,王国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汉赋彰显了汉朝的大气,唐诗代表了大唐的雍容,宋词体现了宋朝的清朗,都反映了所属时代的发展程度和社会气象,新时代的诗歌在本质上注定了与之前时期比如新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有所不同。大时代呼唤大作品,新时代的诗人要自觉地融入人民的伟大历史实践,追随时代前进的脚步,高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旗帜,以诗歌浇筑时代精神,反映时代气象,体现时代特征。老诗人李瑛就是紧扣时代脉搏,率先闻到了冰河解冻的气息,创作出了《一九七八年的春天》,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饱含生机而又富于理想和力量的春天。当选改革先锋的作家蒋子龙和路遥,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弘扬了时代精神,引领了社会风气,用文学作品有力地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天地苍茫(李光/摄)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高层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实施和布局了一大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让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容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博大,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一带一路、中国天眼、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名词新理念,为新时代的诗歌书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吴重生主动把创作的焦点聚集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方面,这使得他的诗歌关注现实生活,书写时代影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吴重生的笔下,飞机、高铁、轮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城、工业园区、现代社区等散发着现代气息的新名词无处不在,进一步丰富了吴重生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书写的空间,展现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诗人在《望江》一诗中写道:“望江,我在全球资源互联会客厅遇见你/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上认识你/在思科和摩云的平台上拥抱你/在凌笛数码的创新号角声中谛听你/在总部经济的铁塔上俯瞰你。”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改造着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俗世生活中有血有肉的部分,需要创作者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着力去挖掘,去呈现。大数据、云平台、总部经济等等这些诗里面呈现的新事物,正是新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内容,吴重生努力去发掘这些新工业革命事物的诗意和内涵,创作姿态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甚至在某些领域,他走在了前面。

《上城,你的光芒足够我照耀一生》则通过对上城的细致描写,向我们呈现了上城的历史变迁、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情况:“桂花盛开,沿着南山路的路径/我来到‘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这一片热气腾腾的土地/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上那些闪光的音符/映在湖畔喷泉的水柱上,如高扬的理想/中英投资伦敦论坛和‘西湖—日内瓦湖’论坛/把一座中国城市的坐标高高托起”。新中国七十年的发展成就,铭刻在上城这样成千上万的小城镇中,上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一定意义上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缩影。吴重生把自己置身于生活的现场,以小见大,不仅真实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轨迹,更让诗歌本身有了一种新鲜感、现场感、历史感。

诗人在积极拥抱世界新生事物的同时,也在试着去探索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灿烂文明所赋予时代的特殊意义。《大运河是条太阳河》一诗中,诗人就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大运河进行了解读:“大运河不是养子/它怀抱着一个民族腾飞的梦想/踏浪飞奔/它越跑越快,把大地跑成了天空/把自己跑成了一道嵌进天空里的闪电。”在诗人看来,一路向北的大运河,奔腾涌流,源远流长:“大运河是一条太阳河/它唤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交融,鱼儿欢欣鼓舞。”大运河焕发着勃勃生机,正是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真实写照,孕育着新的时代精神:“它每奔跑一天,人类文明的浓度就增加一分/大运河是一个置放阳光的容器/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在这里融化、调和/沉淀于河底的文化在新时代归位。”

立足于江南乡土,行走于山南海北,不管身处何地,吴重生始终坚持为世界美好情感发出深情的歌唱,主动拥抱时代、抓住时代脉搏、发时代先声,或慷慨放歌“大江东去”,或低吟浅唱“晓风残月”,吴重生用诗歌诠释了对时代、社会、个人的认识,发出了自己独特而坚定的声音,铸就了温润绵厚的诗歌品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我们相信,未来的日子,有着丰富写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他,会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来。

(黄成松,苗族,贵州水城人,作品见《诗刊》《星星》《山东文学》《散文》《寻根》等文学或学术期刊,著有文艺理论专著《发生与阐释》。)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北京市写作学会】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