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宏观|2023年7月经济数据预测-稳增长政策或持续发力,核心需求有望得到提振

苏剑2023-08-02 09:01

要点:

●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工业经济表现渐转好

●政策推动,消费增速或小幅上涨

●部分指标释放积极信号,投资增速或止跌前行

●海外需求趋弱,下行压力犹在

●国内需求偏弱,进口增速维持低位

●食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价格表现温和

●能源价格有所回升,工业价格依旧低迷

●稳增长政策再次启动发力,信贷规模同比多增

●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但基数开始抬升,M2同比增速回落

● 美联储加息或进入尾声,人民币维持双向波动

内容提要

2023年7月,随着宏观稳经济政策协同发力,整体经济继续稳步恢复,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存,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未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正如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存在“新的困难挑战”,新一阶段的政策总体基调强调精准有力、逆周期调节与结构性政策并重。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同时增加对汇率的关注,而财政政策有望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上继续发力。

供给端

工业增加值: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但工业需求渐复苏,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复苏阶段,高基数效应下,预计2023年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上期上升0.2个百分点。

需求端

消费:尽管当前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但受疫情政策放开影响,消费环境发生了改变,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叠加政策推动,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2023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6%,较6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

投资:尽管先行指标反映出工业、外贸存在复苏迹象,但工业企业利润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贸增速依然低位徘徊,有效需求不足,预计2023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与1-6月份投资增速持平。

出口: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人民币贬值或将对出口形成一定支撑,但海外需求仍趋弱,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预计2023年7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3.0%,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进口:稳经济政策再度发力,力保经济运行良好,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生产复苏继续放缓,叠加生产淡季和进口替代效应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预计2023年7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7.0%,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价格方面

CPI:受食品需求季节性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的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表现温和,预计2023年7月CPI同比下跌0.5%,较上期下降0.5个百分点。

PPI:国际油价主要受产油国减产影响有所回升,带动国内工业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回弹,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回温影响有所回升,工业生产价格同比跌幅收窄,受高基数影响,预计2023年7月PPI同比下跌4.1%,较上期上升1.3个百分点。

货币金融方面

人民币贷款: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下,市场预期好转,内需稳定恢复,加之降息等政策出台,支撑本月信贷规模,但楼市回暖持续动力不足以及市场预期不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2023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000亿元,同比多增1210亿元。

M2: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国内稳增长政策及降息政策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随着去年基数开始抬升,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缓,货币流动速度减缓,一定程度抑制M2同比增速高位增长,预计2023年7月末M2同比增长11%,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国内外货币政策保持分化、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季节性购汇需求等负面因素仍是8月人民币的压低因素。但稳经济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稳定和改善市场预期,央行和外管局启用稳汇率工具,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2023年8月人民币汇率在7.05~7.25区间双向波动。

正 文

工业增加值部分: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工业经济表现渐转好

预计2023年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上期上升0.2个百分点,三年复合增速4.9%。从生产端来看,受国内工业经济需求企稳影响,焦化企业开工率继续回升,保持73%左右,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回升至36%左右,全钢、半钢轮胎开工率继续回升,分别为62.8%和71.4%。

从政策端看:第一,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指出,货币政策要综合施策、稳定预期,继续在总量上适度,整体保持平稳,有利于拉升工业生产需求;第二,财政政策方面,现阶段财政政策保持有序发力,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对工业支撑作用偏积极。

从基本面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8%,较上期收窄2.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仍较大,国内产成品库存去化仍在继续,需求未能完全修复情形下企业仍将以去库为主要倾向,工业企业仍需稳定预期。

综合而言,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但工业需求渐复苏,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复苏阶段,高基数效应下,预计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上期上升0.2个百分点。

消费部分:政策推动,消费增速或小幅上涨

预计2023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6%,较6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来看:第一,政策推动。6月29日国常会提出促消家电、家居消费,政策推动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会议指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第二,前瞻数据显示,本月部分消费进一步增长,对全部消费起到拉升作用。乘联会预计,7月新能源零售62.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7.5%,显著高于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的同比增速;截至7月24日,7月全国电影票房68.22亿元,较2022年同期上涨202.2%,6月同比增速为101.2%。

从压低因素来看:当前经济基本面显示,有效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居民收入、就业预期不够稳定。6月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继续下滑,CPI同比增速为0.0%,较5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位于历史低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同比增长6.5%,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2.3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尽管当前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但受疫情政策放开影响,消费环境发生了改变,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叠加政策推动,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6%,较6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

投资部分:部分指标释放积极信号,投资增速或止跌前行

预计2023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与1-6月份投资增速持平。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企业利润状况好转增加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动力。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6.8%,降幅较1-5月收窄2.0个百分点。第二,中国进一步积极对外开放,外需平稳也相对利好投资。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二季度,国内经营景气指数和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6、45.5,依然位于历史低位,但分别较前值上涨0.4、6.0个百分点。第三,政策推动稳定投资。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研究当前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在发展方向、政策侧重点方面“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在推动民间投资方面,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7月19日由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从压低因素看:虽然PMI、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6月制造业企业预期好于前值,但企业利润、外贸数据依然位于历史低位,整体有效需求依然相对不足,投资走势不会出现逆转。

综合来看,尽管先行指标反映出工业、外贸存在复苏迹象,但工业企业利润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贸增速依然低位徘徊,有效需求不足,预计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与1-6月份投资增速持平。

出口部分:海外需求趋弱,下行压力犹在

预计2023年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13.0%,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利好中国出口。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多举并措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第二,近几个月人民币汇率走弱,提高出口企业未结汇订单利润,同时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价格,这一定程度有利于国外客户增加订单。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出口需求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从先行指标来看,7月韩国前20日出口同比为-15.2%,显示出海外需求仍未改善;美国7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49,处于收缩区间,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调整进口结构,减少从中国进口;欧元区月制造业PMI为42.7,较上月下降1.2个点,连续1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欧元区经济前景暗淡;日本7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9.4,低于荣枯线。第二,2022年7月出口金额处于高位,超过3000亿美元,高基数效应对8月出口增速形成压制。

总体而言,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人民币贬值或将对出口形成一定支撑,但海外需求仍趋弱,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预计7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3.0%,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进口部分:国内需求偏弱,进口增速维持低位

预计2023年7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7.0%,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将陆续出台,或将对进口需求回暖形成支撑。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扩大国内需求进行工作部署,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出口下行压力较大,或将不利于进口需求复苏。第二,受高温天气影响,7月份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叠加近期全国范围内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干扰,制造业淡季效应凸显,生产复苏边际放缓,经济复苏基础仍待加强。第三,进口替代效应,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对加工贸易中间品的进口减少。

总体而言,稳经济政策再度发力,力保经济运行良好,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生产复苏继续放缓,叠加生产淡季和进口替代效应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预计7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7.0%,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CPI部分:食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价格表现温和

预计2023年7月CPI同比下跌0.5%,较上期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持平,食品项环比下跌0.6%,非食品项环比上涨0.1%。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0.5个百分点。

CPI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项主要由猪肉和鲜菜鲜果等驱动,非食品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驱动。截至7月30日,食品项方面,猪肉方面,猪肉市场供给仍较充裕,产能去化尚不充分,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环比继续下降0.5%。蔬果方面,受蔬果上市供应增加影响,28种重点监测蔬菜价格环比下跌2.0%,7种重点监测水果价格环比下跌7.5%,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下跌2.6%,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下跌3.1%;非食品项方面,工业消费品方面,受上游工业大宗震荡回升但消费需求低迷影响,预计本月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下跌0.1%;服务价格方面,受暑期出行需求温和复苏影响,预计本月服务业价格环比上涨0.2%。

综合而言,受食品需求季节性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的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表现温和,预计7月CPI同比下跌0.5%,较上期下降0.5个百分点。

PPI部分:能源价格有所回升,工业价格依旧低迷

预计2023年7月PPI同比下跌4.1%,较上期上升1.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生产资料环比上涨0.1%,生活资料环比上涨0.1%。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1.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2.7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7月份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有所回升。截至7月30日,石油天然气方面,受产油国减产叠加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影响,布油、美油月度期货结算均价分别上涨6.6%、7.3%;煤炭方面,整体供应偏紧,1/3焦煤市场价上涨5.1%;化工方面,需求回落,化工整体偏弱,较上期继续回落;非金属方面,受供应预期压力影响,水泥价格指数继续下跌6.7%;黑色金属方面,受限产影响,铁矿石期货结算价上涨5.0%,螺纹钢市场价下跌0.2%;有色金属方面,电解铜市场价环比1.2%,铝市场价环比-1.0%、铅市场价环比1.3%、锌市场价环比1.4%;农业生产方面,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市场价分别环比6.0%和-8.0%。

综合而言,国际油价主要受产油国减产影响有所回升,带动国内工业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回弹,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回温影响有所回升,工业生产价格同比跌幅收窄,受高基数影响,预计7月PPI同比下跌4.1%,较上期上升1.3个百分点。

新增人民币贷款:稳增长政策再次启动发力,信贷规模同比多增

预计2023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000亿元,同比多增1210亿元。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6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推出一揽子刺激政策,如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第二,央行下调相关利率。2023年6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MLF利率10个基点;6月20日人民银行分别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10个基点,是自去年8月以来第一次调整,支撑信贷。第三,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房地产政策优化,预计推动楼市信贷需求。第四,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炉,提升市场信心,拉升信贷需求。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楼市回暖持续动力有待观察。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7月29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减少25.66%,同比减少28.51%,显示商品房销售在3月出现峰值,后续支撑信贷规模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二,市场预期有待进一步稳固。一方面居民户预防性储蓄心理仍在,如还贷潮、储蓄潮等,2023年上半年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2.2万亿,较5月增长26728.77亿元,另一方面民间投资持续偏弱,如2023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两月同比负增长,共同抑制信贷。

综合而言,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下,市场预期好转,内需稳定恢复,加之降息等政策出台,支撑本月信贷规模,但楼市回暖持续动力不足以及市场预期不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2023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000亿元,同比多增1210亿元。

M2: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但基数开始抬升,M2同比增速回落

预计2023年7月末M2同比增长11%,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一是稳增长政策再次出台支撑下半年经济,信贷规模扩张。7月国内再次提及多项稳经济、促恢复等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等,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动信贷规模。二是基数抬升抑制同比增速。2022年7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期提高0.6个百分点,基数抬升一定程度抑制本月同比增速。三是央行下调相关利率。2023年6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MLF利率10个基点;6月20日人民银行分别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10个基点,是自去年8月以来第一次调整。四是政府专项债全面启动。2023年1-6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累计发放28368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发10817亿元,显示专项债发行力度减弱。

综合而言,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国内稳增长政策及降息政策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随着去年基数开始抬升,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缓,货币流动速度减缓,一定程度抑制M2同比增速高位增长,预计2023年7月末M2同比增长11%,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部分:美联储加息或进入尾声,人民币维持双向波动

预计2023年8月人民币汇率保持震荡,震荡区间为7.05~7.25。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政策陆续出台,旨在稳定市场预期。7月18日,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外公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第二,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启用稳汇率工具。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并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释放出稳汇率的信号。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货币政策仍保持外紧内松的态势。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7月FMOC会议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指5.25%-5.50%区间,与市场预期一致,9月份仍存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未来的经济和通胀数据,并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讲话中强调2023年内不会降息。第二,中美利差保持倒挂,截止到7月28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3.960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442%,中美利差倒挂较大,人民币承压。第三,季节性因素对人民币形成压制。8月是海外上市企业分红购汇需求仍将在8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压力。

综合而言,国内外货币政策保持分化、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季节性购汇需求等负面因素仍是8月人民币的压低因素。但稳经济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稳定和改善市场预期,央行和外管局启用稳汇率工具,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8月人民币汇率在7.05~7.25区间双向波动。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苏剑】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