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保险】北京保险服务中心总裁廖建光:新能源汽车正在重新定义汽车社会,财险公司需重塑经营管理逻辑

姜鑫2023-08-07 13:5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进入2023年以来,新能源车进一步走进大众的生活。数据显示,今年6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4%,较2022年6月26%的渗透率提升8个百分点。

与新能源车相伴的新能源车险也越来越受市场关注,目前新能源车险市场发展有哪些特点?新能源车又给保险行业带来哪些改变?险企该如何参与?

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观察网记者8月1日对北京保险服务中心副董事长、总裁廖建光进行了专访。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目前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发展,您观察到的市场现状是怎样的?

廖建光:新能源车险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2022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在650亿元左右的规模,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400亿,全年可能将超过千亿元,在整个车险领域中占比也要超过10%。将新能源车单独划分来看,目前车险是财险第一大险种,年保费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健康险排在第二位,已经超过2000亿元;农险排在第三位,约1500亿元的水平。2023年新能源车险保费突破千亿后有望超过责任险成为财产险第四大业务板块。

从对新能源车险的重视程度来讲,不同公司重视程度不一。大公司重视程度普遍比较高,而中小公司观望者多。有些中大型公司专门成立了经营新能源车险的部门,配置了专业的人员,构建一套适应新能源汽车风险特征的经营管理体系,可以见得传统车险的经营思路和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新能源车险发展要求。

从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客观地讲,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新能源车险经营很不乐观,出险率和赔付率都比较高,不少中小险企还处于观望状态,这也是不得已的明智之举。也正因为此,新能源车险市场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处于第一梯队的“老三家”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占到72%,高于其燃油车67%的市场占有率五个百分点,其中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的占有率已达到34%,高于其燃油车市场占有率快二个百分点。

经济观察网:与传统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在车自身以及销售上有哪些新的特点?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有哪些挑战和新的风险点?

廖建光:营销模式上,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不再像传统燃油车一样,由整车厂生产出来,运到4S店等销售渠道去卖,这需要很大的资金成本,而新能源车大多打破传统经销商分级销售模式,采取直销预定新模式。

新能源车险经营面临以下挑战和新风险:

首先,受新能源车辆制造技术特征影响,车企为控制车辆制造生产成本,对车身部件多采用压铸一体化技术。且车身集成较多摄像头、传感器等科技智能设备,一旦出现碰撞事故,车辆正常理赔维修费用明显高于燃油车。

第二、受车身结构影响,核心部件理赔损失占比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与燃油车完全不同,是依靠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电池主要平铺在汽车底盘,产生托底碰撞事故,极易造成电池的损坏,由于电池成本占到整车的40%以上,使得电池的损坏维修费用在理赔损失中占比较高。

第三、新能源车一直高调宣传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目前还未能达到降低赔付率的效果。从赔付数据来看,目前智能辅助驾驶尚没有体现出对车辆出险率的改善效果,相关的技术还需长周期、大范围、复杂场景的数据验证和优化迭代,同时与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相关的事故责任认定也有待行业深入研究、论证。

经济观察报:对于险企来说,新能源车险意味着什么?中小险企该如何参与?

廖建光:新能源汽车正在重新定义汽车社会,新能源车险虽然表现为车险,但完全不能用经营传统车险的理念、思路和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本质上它更像是具备高科技属性的新型保险。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一个数字化的移动智能空间,车辆集成大量数据信息,从保险特性看,保险是大数据应用的天然场所,因此,保险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数智化的应用和分析,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不少险企对于新能源车险说“看不清,看不懂,不敢保”,在没有完全摸清风险特征、风险损失的分布之前,谨慎入局或许可以理解,但是到了2025年如果还不参与进来就很有可能跟不上新能源车险发展大势。以往来看,不少公司为了发展某项业务,会通过在行业挖脚方式招聘专业人才组织发展业务,但是新能源车险可以说一个非常特殊的业务领域,风险构成因素复杂,靠传统的历史数据和模型无法支持新能源汽车保险的风险评估与精算定价,它需要保险公司重塑经营管理逻辑,全方位开展体系化的能力建设,才能满足新能源车险经营要求。

经济观察报:在为新能源车险行业赋能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尝试?

廖建光:目前,我们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和痛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深入挖掘大数据应用场景,为保险行业提供有价值的风险管理服务和专业能力建设支持。7月20日,公司正式发布了面向保险行业的首款“新能源汽车保险(EVI)风险减量数字化解决方案”。

其次,我们还牵头组织并举办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保险专业培训,邀请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传授、分享新能源汽车的构造原理、风险特征、未来发展的技术路径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推出了一个风险托管服务,依托大数据通过智能模型与专业技术帮助中小公司分析风险分布,并提供针对性的经营策略与风险解决方案。

经济观察报:新能源汽车保险(EVI)风险减量数字化解决方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出的,目前新能源车险在欺诈方面,存在哪些风险?

廖建光: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中,网约车是重要流向之一。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理赔端,目前摆在险企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是非营运车辆从事营运行为,直接造成车险保费不足,这也是新能源车险经营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关于营运车辆的案均赔款金额,其中疑似营运的新能源车案均赔款达8509元,仅次于物流特种车排在第二位,甚至远高于正规租赁乘用车和公务乘用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

新能源车在保险欺诈的场景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其中一个场景就涉水全损事故比较突出,保险公司对此全损赔款,从承保端就存在较大的利益空间:承保保额按条款折旧计算,其与车辆实际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偏差,本身也暗藏了较大的以不正当手段转移个人债务的新型欺诈风险。在新能源车二手交易市场,也有新的风险出现,通过理赔数据发现,调表车(二手车)案均赔款明显高于非调表车。

用既有的传统车险经营的逻辑和方法去经营新能源车险,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一个数字化的手段,让保险行业能够看清风险、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做保险,实际上就是运用数据经营风险,靠数据说话,用数字化手段管理各个流程环节。

也正是看到这些,北京保险服务中心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保险(EVI)风险减量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依托车联网大数据应用,基于多类型数据应用场景、多模态智能规则引擎和可视化风险管理系统为保险公司日常运营和动态决策提供支撑。从报案、查勘、定损、核损、核赔,到质检、稽核,EVI风险减量产品将风险管控融入新能源车险运营全流程,“案前预见、案中防控、案后优化”,帮助保险公司精准识别、防范和处置风险,增加新能源汽车保险数字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

新能源车险相关报道:

市场空间巨大但赔付高企 新能源车险“基因”变了

新能源整车厂切入保险赛道,能否化解车险痛点

新能源专属车险上线 新能源车企相继入局卖保险

新能源车险开卖 你的保费涨价了吗?

事关数百万车主 保“三电”的新能源车险可以购买了

数百万新能源车主看过来!新能源车险要来了

险企补缺 新能源车专属保险设计在途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