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奥平/文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从经济需求侧三驾马车视角来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5035亿元,同比增长3.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2%,制造业投资增长6.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1%。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308021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出口176025亿元,增长0.6%;进口131996亿元,下降1.2%。
分季度看,2023年各季度经济同比读数波动较大,其主因是受去年同期基数影响。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分别为:4.5%、6.3%、4.9%(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为:4.8%、0.4%、3.9%)。前三季度环比增长分别为:2.3%、0.5%、1.3%。
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来看,一季度处于扩张区间:1月50.1%、2月52.6%、3月51.9%,二季度则进入收缩区间:4月49.2%、5月48.8%、6月49.0%,三季度7-8月仍处于收缩区间,至9月再次回升至扩张区间:7月49.3%、8月49.7%、9月50.2%。
整体看,一季度经济处于疫后修复期,二季度内外部需求同步收缩,经济环比下行,三季度在逆周期政策发力及经济周期内生机制调节的作用下,经济逐步实现企稳回升。
10月13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沉着应对”。笔者认为,当前仍有以下两大关键制约经济内生性复苏动能:
一、四季度外需回升幅度有限,扩内需仍是关键。
从需求侧三驾马车的视角来看,三季度代表外需的出口有所修复,但仍处于负值区间,修复动能较弱。7月至9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速分别为:-14.5%、-8.8%、-6.2%。
代表内需的消费与投资,三季度分别增长6.8%与3.1%,其中消费同比高度数一大原因是去年同期低基数(2022年前三季度消费同比增长0.7%)。投资1-7月至1-9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4%、3.2%、3.1%。
从价格指标来看,同样显示外需有所修复,但内需较弱。映射外需的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月至9月同比分别为:-4.4%、-3.0%、-2.5%;映射内需的下游消费者价格指数CPI,7月至9月同比分别为:-0.3%、0.1%、0.0%。
整体看,内外部需求三季度皆已企稳,但向上修复动能不足。笔者预计,四季度,外需回升幅度或将有限。即便美国等全球最终需求国四季度库存周期见底,补库存需求将带动我国出口逐步回升,但因其经济处于周期中的下行阶段,全球总需求仍将难以大幅提升,制约我国下半年出口回升动能。故扩内需仍是当前经济实现恢复的关键,这也将决定下阶段复苏期的向上幅度与时间长度。
二、内需中私人部门民企投资是重中之重。
民企投资是顺周期的,在经济下行期间生产经营压力更大,在经济复苏前期,民企往往难以有所感知。从数据来看,9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6%、49.6%和48.0%,比上月上升0.8、0.0和0.3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仍处于收缩区间,小型企业景气度相对最低。
此外,我国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出口型企业,或产业链终端产品主要面向外部需求,其往往受益于供给扩张时的订单外溢效应。而当前出口仍处在同比负增长区间,即便总量层面经济实现企稳,经济进入复苏前期,但对经济企稳的感知会有所滞后(9月PMI新订单50.5%,处于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47.8%,处于收缩区间)。
内需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投资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函数。民营企业投资预期不足,居民消费预期则难以改善。
10月13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要更加注重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举措的组合性、协同性、精准性,推动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往未来看,伴随着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后一批稳经济政策加速落地显效,经济已逐步回升向好,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凸显下,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唯有以后天的视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决策,才可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长期的确定性。
*本文作者张奥平系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