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写廉价论文,点歪了“人机共舞”的科技树

何逸铭2024-05-24 08:05

AI又出新闻了!近期有记者卧底某“论文工厂”发现,论文代写灰色产业已经开始利用AI批量生产、售卖廉价论文,甚至出现“职高生代写博士论文”的奇观。令人瞠目结舌的同时,AI代写也引发了关于学术诚信和学生能力的讨论。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AI代写论文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学术不端行为。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的《学位法》规定,学位论文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尽管教育部、多所学校也都曾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通知坚决惩处,但论文代写一直没有彻底消失,长期暗自活跃于各大平台内。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第一次有人拿AI“污染”学术圈了。今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教授发表的SCI论文,由于内容携带ChatGPT常用提示词备受质疑。今年2月一篇最初发表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杂志上的生物学论文,也因一张AI配图引发广泛围观和争议,最终被撤稿。生文、制图、改数据、优化表格……AI在学术界展现出的无所不能,加之各方潜在的压力、自身急功近利的思想,如同催命符一样驱动着大批利益相关者在AI代写这条道上越走越黑。

AI“造”出来的论文,既不尊重知识生产的科学过程,也不符合学术培养的合理目标。以社科类为例,一篇合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经过确定选题、开题答辩、搜集资料、实施研究、撰写正文、修改、降重、定稿等一系列完整过程,才能交付老师送审、参加论文答辩。尽管毕业论文的必要性遭到很多人诟病,但至少现阶段是学术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如果对AI学术写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使年轻的学术培养者走入歧途,助长投机取巧、懒于思考的行为,导致学术精神、研究水平、教育质量的退步。

除了干扰学者个人的向上生长,AI代写还点歪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层的科技树。由于样本偏差、算法缺陷、道德弱化等原因,AI很有可能在生成的论文中发布虚假、误导性或具有恶意目的的信息,常见包括提供逻辑错误的计算公式、错误虚假的参考文献、未经验证的学术观点。一旦这些不合格的论文,化身“前人观点”流入论文检索数据库,将极大地污染学术生态,致使“真理”不真、“真相”不明。

对学术写作而言,AI理应是“得力助手”,而非大包大揽的“全职保姆”,更不应成为学术不端的“帮凶”,甚至沦为不法分子逐利的工具。它可以提高论文生产效率,帮助学者们“无痛”完成一些令人头大且重复繁琐的研究步骤,如填报申请文书、预测实验结果、爬取庞大数据、建模人机对话等。2023年,《自然》杂志对超过1600名科学家进行访谈,其中大约有3成受访者表示曾使用AI工具辅助撰写论文,15%表示将其用于帮助撰写科研经费申请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望成为学术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无论AI如何革新,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不能变。要想实现真正的“人机共舞”,首先得斩断AI论文代写这棵“歪脖子树”,在广大群众心中积极营造新一轮尊重知识、善用AI的社会风气,AI造假才会无处遁形。

来源:红网 作者:何逸铭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何逸铭】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