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岭药业站上新起点:50亿研发构筑高质量发展护城河

2025-05-13 12:00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创新中药龙头的以岭药业,在经历短期业绩阵痛后,实现经营质量全面改善。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以岭药业在盈利能力、现金流状态以及应收账款管理上,均有向好表现。尤其是扣非净利润出现双位数增长,交出了一份极具经营韧性的成绩单。

自1992年创立至今,以岭药业已走过33个年头。其秉持着“长期主义”理念,穿越多个周期,呈现出高质量发展和韧性经营态势。

 

业绩“靴子落地”,现金流状态持续向好

以岭药业的主营业务是专利创新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65.13亿元,净亏损7.25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即实现营收23.5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1.23%。这种业绩向好态势,折射出中国医药企业在产业变革中的韧性成长。

值得留意的是,2024年出现亏损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据财报原因主要为“呼吸系统近效期产品的冲减收入和存货计提资产减值”。

这一特殊因素在2025年一季度得到有效化解,盈利能力上呈现强劲反弹。扣非归母净利润双位数增长背后,是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双双提升。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以岭药业的毛利率为53.82%,同比增加了2.3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82%,同比增加了1.8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优化方面获得正反馈。

开源节流是企业经营行之有效的策略,费用控制方面,以岭药业也有可圈之处。2025年一季度其费用率下降0.4个百分点,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正在让其在成本精细化管理道路上越走越远。

现金流状况是企业经营的另一个关键指标。以岭药业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达到了3.4亿元,超过了一季度的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充沛的现金流无疑是以岭药业穿越周期、韧性成长的基石。

应收账款的持续改善,则是企业经营智慧的另一种表现。财报显示,2024年末应收账款规模12.25亿元,较年初下降11.76亿元,大幅下降50%;公司总负债31.1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24亿元,下降43.75%,资产负债率下降近10个百分点至23.4%。可见,以岭药业通过出清历史包袱,为轻装上阵奠定基础。

轻装上阵的效果正在显现。以岭药业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下降至55天,同比下降35天。这意味着公司资金回笼效率显著提高,有助于公司后续的高质量发展。

以上财务指标的持续改善,充分显现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和经营韧性。

 

研发力度不减,50亿构筑护城河

作为国内创新中药龙头企业,以岭药业的研发投入长期处于行业前端。

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超过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9%,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33年以来,以岭药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历年财报,可简单勾勒出以岭药业的研发图谱,而长期持续的高研发、高投入,无疑呈现其鲜明的战略定力。

财报显示,自2019年至2024年的6年间,以岭药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码,依次分别为5.2亿元、7.4亿元、8.37亿元、8.95亿元、9.35亿元、9亿元,累计投入接近50亿元。行业数据显示,以岭药业的研发强度持续高于行业均值。

在研发投入的“长期主义”理念下,创新成果陆续涌现出来。至2024年末,以岭药业有效专利达884项。

截至目前,以岭药业已研发上市专利中药17个,覆盖8大临床疾病系统,2个中药已申报生产。

其中,心脑血管系统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领域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芪防鼻通片新药获批生产;治疗胆囊炎的柴黄利胆胶囊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芪桂络痹通片新药注册申请均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另外,公司生产的11个专利中药被新版医保目录收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多个被列入专家共识、诊疗指南、高校教材推荐用药。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目前在研产品丰富,6个中药处于临床阶段,并有上百个院内制剂作为新药研发的“储备力量”。

上述系列产品布局完整、梯队合理,产品矩阵优势显著,广泛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

据披露,公司已经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多个产品的注册和市场进入,并积极布局化生药以及大健康领域。

在化生药板块,创新药物苯胺洛芬注射液已申报生产,3个一类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阶段,多个一类创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孙公司万洋衡水制药提交的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化学原料药“来曲唑”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健康产业板块,2024年有1个独家配方保健食品获批生产。公司还研发出通络健康心脑、养精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多个系列产品。

多年来,公司独创的“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协同创新模式,构建起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政策东风叠加产业重构,站在新起点

以岭药业顺利穿越周期、韧性经营,除了自身研发和经营底气外,还离不开国家政策东风的支撑。

近年来,国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密集出台中医药扶持政策。为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大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

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下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正是在该文件当中,以岭药业生产的11个专利中药被新版医保目录收录。

其中,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1.1类创新中药通络明目胶囊首次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品,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提供新的医疗选择,填补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瘀络阻、气阴两虚”证型空白。

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被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国家政策利好推动下,数字化转型也在重构着整个产业。以岭药业不甘落后,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本地化AI大模型、智能生产等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效能。2024年完成心血管事件链防治等5项重大循证研究,多项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欧洲心脏杂志》等顶级期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2025年是公司“七五”规划的攻坚之年。站在新起点上,以岭药业的发展轨迹已清晰可见。

这些年,以岭药业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了“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形成了“从医到药到健康”的产业发展集群。这家企业正从“中药制造商”向“健康方案提供者”进化。

从“规模导向”到“质量优先”的转变,正是国家药监局倡导的“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实践。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以岭药业通过精益化管理实现经营质量跃升,为中药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