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聚焦“十五五”,谋划新局面

2025-08-01 15:42

日前,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发表研究观点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的重要焦点在“十五五”规划衔接,宏观政策方面则以稳为主。本次会议主要沿着三条政策线索展开:“十五五”规划衔接、“反内卷”政策接续、增量政策储备。“十五五”规划局首位,而其中科技无疑是主线中的主线,成为短期破局、长期布局的“阵眼”。而经济阶段性展示韧性的背景下,宏观政策更偏稳慎,更偏结构。

经过五年磨砺,展望“十五五”规划,中国应对复杂局面的战略思维已悄然跃升。与五年前的7月政治局会议相似,本次会议也预告了全会的召开,10月“十五五”规划《建议》将迎来审议。但与五年前不一样的是,当前对风险挑战的认知深度已显著提升。2020年强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而当前的描述为“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风险感知的程度和不可预测性被更突出地强调。

与五年前相比,当前更具备战略主动性,从“趋利避害”到“主动亮剑”。2025年会议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这比2020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的表述更具主动进取性和策略性,反映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谋求主动权的决心。

具备战略主动性的底气,来源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扎实推进。从“金融强国”的角度来看,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上升,得益于此,中美之间全球创新指数的差距也在加速收窄;从“教育强国”的角度来看,顺应“超常布局急需学科”的政策指引,近年来高校招生呈现出理科型专业本科招生数“升”、而文科型专业“降”的趋势,一些传统专业也在撤退。

展望下一个五年规划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依旧不改,这从“十五五”前期准备工作中已初见端倪。比如今年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征集课题基本均与“十五五”相关,且科技创新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议题;比如今年4月总书记召开了部分省区市“十五五”发展座谈会,提出“‘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外部风险加剧的大背景下,支持科技发展、增强自身产业链韧性的大趋势并不会发生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