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ST帕瓦(688184.SH)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5 年 8 月 1 日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立案决定书》,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深陷财务造假漩涡的ST帕瓦,因接二连三的管理层变动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实控人被立案
根据公告,张宝作为ST帕瓦共同实际控制人及董事,涉嫌职务侵占行为已被正式立案。值得注意的是,张宝在两个月前已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5月22日,公司宣布张宝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上述职务,仅保留董事及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并由前董事长王宝良重新接任公司管理层。
此次立案并非孤立事件。7月13日,公司曾披露张宝通过供应商及销售货款占用公司资金合计1.91亿元,其中2022-2024年分别占用7403.20万元、8538.62万元和3192.07万元。尽管张宝承诺于9月30日前归还全部款项,且公司已收回3000万元,但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天健所”)指出,公司工程投资、销售及采购业务存在重大内控缺陷,直接导致资金占用未被及时制止。
ST帕瓦的治理危机早有预兆。2024年5月和7月,公司因2023年业绩预告与实际净利润差异超1亿元、修正不及时,两次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张宝作为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被记入诚信档案。2025年4月30日,公司因内控失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股票简称由“帕瓦股份”变更为“ST帕瓦”。
从财务造假到高管离场
ST帕瓦的财务危机始于上市后第二年。作为国内三元前驱体材料领域的重要企业,公司曾凭借高镍三元前驱体技术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供应商,并于2022年9月登陆科创板,募资总额达17.43亿元,超募8575.21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5.95亿元。然而,上市首年业绩即现颓势: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29.26%;净利润亏损9737.0万元,同比下降166.79%;2024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7.27亿元,同比降幅达193.37%。
2025年3月25日,ST帕瓦收到浙江证监局下达的警示函,其中指出,该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ST帕瓦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少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印章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信息披露不准确。例如,2023年公司通过调整子公司贸易业务收入确认方式,将部分收入由“总额法”改为“净额法”,导致营收调减1.36亿元。此外,公司2021-2023年在建工程金额从2.01亿元激增至3.37亿元,但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
据央广网5月8日报道,天健所对其2024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上述事项表明,ST帕瓦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天健所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而上述重大缺陷使ST帕瓦内部控制失去这一功能。
同时,近几个月以来,公司高层的变动也不容忽视。5月20日,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程磊辞去所有职务,其通过战略配售资管计划持有的8.62%股份随之解禁。公告显示,程磊的离职被保荐机构认定为“未对公司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已从上市初的百余人缩减至87人,占员工总数的22.83%。紧接着,5月22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宝离职;6月18日,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袁建军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职务。
困境重重
ST帕瓦的困境或许也折射出新能源材料行业的激烈竞争。随着三元前驱体市场产能过剩,头部企业如华友钴业、格林美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巩固优势,而中小厂商则面临价格战与客户流失的双重压力。ST帕瓦虽曾布局高镍化、单晶化等高端产品,但未能及时转化为盈利能力,反而因内控失效和业绩造假陷入生存危机。
二级市场上,ST帕瓦股价自上市首日最高价45.92元/股持续下跌,截至8月1日收盘报10.01元/股,总市值缩水至15.92亿元,甚至低于IPO募资净额。2022年4月25日披露的财务报表中,ST帕瓦详细列示了2021年前五大客户名单,其中河南福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4228.05万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三,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3%。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连续两年均为ST帕瓦前5大客户之一,却被指注册资本近9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为零,且于2021年7月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此类客户资质问题,叠加实控人资金占用、财务造假等黑历史,进一步动摇了市场信心。
截至8月4日收盘,ST帕瓦下跌0.60%,报9.95元/股,总市值15.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