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8-06 10:30
文/葛佳意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犹存、国内需求有待提振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实现了进出口总额的微幅增长。然而,深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增长背后隐藏着显著的结构性分化。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高精尖制造获得了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上半年,全国汽车出口增长8.2%,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大涨21.3%,船舶出口增长18.6%,工业机器人出口显著增长。
从所有制分类看,民营企业对外贸贡献依然卓著,1—6月累计出口额占全国的65.7%,贡献108.2%的外贸顺差,但5月、6月民企进出口、出口环比增速均慢于全国,困难趋势凸显,压力不容小觑。
一、外贸总体表现:韧性增长下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1—6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体微增,主要由于出口规模增长较快,进口规模进一步缩减。当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约30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额18090亿美元,增长5.9%,进口额12231亿美元,下降3.8%,实现贸易顺差5859亿美元,增长34.7%。
民营企业对外贸贡献卓著,1—6月累计出口额占全国的65.7%,贡献108.2%的外贸顺差。1—6月累计来看,民企出口、进口增速均跑赢全国,累计进出口额17435亿美元,同比增长5.9%,占全国总额的57.5%;出口11888亿美元,增长7.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5.7%;进口5547亿美元,逆势增长3.5%,占比提升到45.4%;贸易顺差6341亿美元,占全国顺差的108.2%。此外,环比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单月的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除了2月、3月有所波动,其余月份出口占比均保持在66%以上,显著高于去年上半年,说明中国外贸呈现结构性变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越来越小,民营企业对出口的贡献越来越大。
外资企业进出口额8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比29.0%。出口增长4.2%(占比26.8%),进口下降2.1%(占比32.2%),贸易顺差916亿美元,贡献全国顺差的15.6%。国有企业进出口占全国总额的13.5%,出口占全国的7.5%,进口占全国的22.5%,进口额同比大幅下降18.2%,贸易逆差1398亿美元。
二、 民营企业:应对冲击显底气,多重压力待破局
上半年,民营企业积极应对,将中美贸易战的整体冲击降到最小。尽管贸易战持续引发市场担忧,但数据显示其对中国出口的整体冲击有限,民营企业合力加速抢出口,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和市场多元化策略,加速拓展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以减少对美国依赖起到了良好效果。上半年,中国对非洲、东盟出口分别增长21.6%和9.6%,一定程度填补对美缺口。
逐月看,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1月、2月全国出口环比分别下降3.3%、33.8%,3月份全国出口环比大幅增长45.9%,涨幅较去年同期高出19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民营企业加速出货节奏带来短期缓冲效应,全国出口规模不降反增,4月出口环比微增0.6%、5月出口环比微增0.2%,6月出口增长3%,反映出抢抓政策稳定期以提前结算订单的企业集体行为。同时,美国在二季度末下调对华关税,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
但也必须指出,虽然二季度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维持在66%以上,但5月、6月民企进出口、出口环比增速均慢于全国,困难趋势凸显,压力不容小觑。5月单月,民营企业出口环比下降0.1%,全国出口环比增长0.2%;6月单月,全国进出口环比增长1.3%,出口环比增长3.0%,民营企业进出口环比增长1.0%,出口环比增长2.8%;国有企业进出口环比增长3.9%,出口环比增长6.3%;外资企业进出口环比微增0.2%,出口环比增长1.4%。从五、六月份的情况推断,民营企业在下半年可能会遇到不小的挑战。
(详见表1、表2、表3、表4)
三、出口商品结构分化:高精尖突破与传统产业承压
1、优势增强:出口结构升级削弱关税冲击,民营企业引领高精尖产品出口。以美元计,上半年机电产品仍然是出口主力,占比达到60%,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2%;出口结构进一步升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4%,占24.1%,其中集成电路跃居机电产品中的重要出口商品,延续2024年的高速增长态势,1—6月同比增长18.9%,占比提升至出口总量的5%,相当可观。这反映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不断提升研发制造和产品设计水平,使中国高精尖制造获得了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民营企业因为研发创新优势起到关键作用。上半年,全国汽车出口增长8.2%,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大涨21.3%,船舶出口增长18.6%。
从地区来看,以江苏省为代表的省份,民营企业不断突破和创新,成绩斐然,今年1—5月,江苏省出口工业机器人6.9亿元,同比增长90%(工业机器人在出口领域是我国相对弱势的领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9.42万台,对应总金额达7.46亿美元,同比增长59.74%。
2、压力与挑战:部分传统产业出口低迷,民营工业出口承压。一是民营企业主导的轻工业出口低迷。以美元计,1—6月服装出口同比下降0.2%,纺织纱线出口增长1.8%,鞋靴出口下降7.2%,家具及其零件出口下降6.8%,玩具出口下降2.1%,箱包出口下降11.2%。究其原因是轻工业利润率薄、对美国市场依赖较高,对关税的影响较为敏感。
截至目前,美国对中国轻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率在50%上下,还加征了电商小额邮包关税。例如玩具制造业,中国广东省澄海市的超6万家玩具企业出产全球1/3的塑料玩具,每年该市生产玩具的30%左右销往美国市场,今年以来的关税冲击导致部分订单取消,同时为避免流失工人,企业不敢停止生产,从而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又例如服装行业,上半年纺织行业总体微增,服装出口微降,但二季度以来棉花价格上涨,叠加关税成本,下半年的纺织服装出口可能有所下降。
二是能源、原材料出口下降反映出全球经济不景气和中国产能过剩困境。1—6月,钢材出口下降2%,钨品出口额下降20.2%,煤出口下降9.9%,焦炭出口下降47.6%,成品油出口下降20%,稀土制品出口下降28.3%,这部分出口损失,背后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能源需求下降,导致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煤炭价格暴跌,以及我国对美国关税战采取的反制措施等因素影响。
三是工业出口交货值与外贸出口数据反差较大的问题更为突出。从历年数据来看,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保持在11%以上,说明两者变化不大,出口交货值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8年开始持续下降,2025年1—6月,这个比重进一步下降至57.7%,为历年同期最低值。(详见表5)其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四、下半年展望:关税改善与多重挑战并存
综上所述,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强劲表现和高精尖制造业出口的快速增长,以机电产品、集成电路、汽车、航空器等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势头良好,体现了中国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成果。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民营企业在进出口中的占比持续扩大,背后是外贸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其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靴、家具、玩具)和资源能源类产品(如钢材、煤炭、成品油)出口普遍低迷,反映出外部需求疲软和国内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尤为值得警惕的是,五、六月份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和出口环比增速已开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预示着其在下半年可能面临更大的增长阻力。此外,出口交货值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下滑至历史新低(57.7%),这一背离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对实体经济的潜在影响需要深入探究。
展望下半年,尽管关税环境有所改善(美国对华关税下调),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的潜在风险以及民营企业显露的疲态,都给外贸稳增长带来严峻挑战。预计下半年出口将维持稳步微增态势,但实现更强劲复苏的难度较大。政策层面需密切关注民营企业经营状况,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巩固高技术产业优势,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分化带来的双重考验。中国外贸在寻求“量”的稳定增长的同时,更需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增强长期竞争力与韧性。
(作者系大成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