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国智能驾驶赛道出现了一幕耐人寻味的“同日双响”。
奔驰在华同时落下两步关键棋:一边宣布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将在国产CLA车型率先量产;一边以每股9.87元、折价近24%的价格买入千里科技3%股份。
技术与资本同日释放信号,不只是巧合,而是这家国际豪华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姿态,既要抓住眼下的产品落地,也要提前在本土智驾生态中占位。
这笔股权转让的直接背景,是力帆控股在偿债压力下出让股份。
奔驰数字技术耗资约13.39亿元,成为千里科技第五大股东,并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与当日12.99元的收盘价相比,9.87元的成交价折价幅度接近24%,这种差距一方面凸显了力帆控股“甩卖”的急迫,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奔驰在谈判中的主动,在交易达成的一刻变产生浮盈。对于千里科技而言,这是一枚双刃剑:资本背书能提振市场预期,但低位成交也暗示外部投资者对其风险和前景的谨慎定价。
千里科技的历史更迭,是这一交易背后不可忽视的脉络。它由力帆股份重组而来,曾是A股首家民营乘用车企,却因困境破产而在2020年引入吉利。此后,公司逐步剥离传统制造属性,更名为千里科技,将业务重心转向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现任董事长为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担任联席总裁。今年6月,公司与吉利、旷视等成立重庆千里智驾,合并了极氪智驾、吉利研究院以及迈驰智行团队,规模扩展至约2000人。
吉利公开表态,千里智驾将独立运作,定位不仅限于服务吉利内部,而是要面向整个行业输出解决方案。
奔驰的动作与此形成呼应。它早在2017年便投资了Momenta,如今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在中国本土数据训练和仿真验证下成型,覆盖高速、城区和泊车场景,并将在今秋上市的CLA上首发。
对奔驰而言,这是一次将产品力尽快拉近竞争对手的尝试。同时,通过参股千里科技,它获得了贴近本土智驾产业链的另一种视角。前者解决的是短期产品落地的压力,后者则是为中长期在生态中的议价权埋下伏笔。
折价幅度的存在,使这笔交易的解读多了一层复杂意味。对力帆控股而言,这是一次被动的处置。然而对于千里科技而言,这是一次接受国际豪华品牌认可的机会,此时拓展边界尤为重要。而对奔驰而言,这是对“在中国,为世界”的现实表达。
奔驰清楚,本土智驾公司正在快速迭代,单纯依赖海外研发将无法匹配中国市场的速度与复杂度。资本与产品的双重下注,是一种风险对冲,也是一种押注未来红利的姿态。
最终,这些落子能否兑现为真正的竞争优势,不会由公告决定,而要在道路测试和消费者选择中见分晓。当车辆在拥堵路口减速避让、在斑马线前停下礼让行人时,用户的体感和口碑,才会成为判断这些资本与技术投入是否值得的最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