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还有多少官员没把持住
刘洪波
2011-05-27 09:34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刘洪波/文 川震三年后,重建基本完成了,经济问题落马的官员也出现了。

重建之中,各项工作都要有成绩,反腐自然也要有。多名官员因灾后重建经济问题落马,就是反腐成绩。

不过,反腐成绩是不是到此为止,还有悬念。官员在任一天,就是一天的“好同志”,落马了才突然不是好同志的。所以现在的好同志,是否又有人因重建中的经济问题而突然不是好同志,谁说得清呢?

这可能取决于震区反腐需要多大的成绩,可能取决于是否还需要“发现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发现自然无从查),又或者,震区重建确实阳光灿烂,就算要“发现”也没有可供发现的贪腐问题。

震区一直是个敏感区域,地震伤得太深了,太痛了,以至于说到震区,几乎只可以寄予同情和赞颂重建,若还要说什么不好的事情,仿佛就是在伤口上撒盐,又好像是在自然的地震之外,再加以人为的地震。

事实上也是如此。三年以来,来自四川震区的消息,除了不时而有的重回探访,零星间断的对口支援,重建完成的爆棚赞颂,媒体没有过其它的报道。广阔的震区,数百万人的善后,数千亿元的重建,没有阴影,没有困难,没有争议,没有疑问……甚至,除了周年祭和建成礼,这里在媒体上比没有发生过地震更加安静。这种意味深长的安静,后面所写的就是敏感。

也正是因为这敏感,“震区多名官员涉灾后重建经济问题落马”的新闻,才更加刺目。人们确实对贪腐竟然会在震区重建中出现有特别的愤怒,这似乎显示敏感区的设立可谓合理。然而,如果震区的敏感度从不存在,震区的公共事务得以正常的报道和讨论,重建和权力约束得到与公众关注度相称的公开,这种官员落马的新闻是否还会令人震动,甚至官员落马的案例是否会少一些呢?

很明显,死伤巨大的地震所激发的悲痛感和良心,并不足以保证官员清廉;不断整饬的通用制度,加上“灾区还特别制定了一些制度和纪律以防止出事”,也不足以遏制腐败。

有人会说,以重建规模之大,与事官员之多,投入资金之巨,震区出现几个落马官员,还是很成功。然而,谁能肯定已经落马的官员就是问题的全部?而且,出事主要在于落马官员“巨额资金诱惑前,没能把持住,并不能代表整个灾区的资金监管有问题”,这个说法令人惶惑:既多又被认为没有问题的监管制度,仍然只要官员“把持不住”就门户洞开了。

震区的民众除了对重建的成就感到喜悦,除了对全国的支援表示感谢,对善后与重建工程是否有过任何的意见呢?重建工程除了受到各级检查和各项制度的约束,是否受到了民众和舆论的足够监督呢?民众对公共事务的“有序参与”,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有序监督”,是怎样“序化”的,序化之后又是否变成了实际上的空无化?

这些问题之所以由川震重建中的腐败问题提出,在于川震重建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设计了严密的制度,而且不乏道德良心的铺垫。世上若有廉洁特区,川震重建简直最有条件。然而,事实证明,权力无足够约束而能廉洁的特区是不存在的。川震重建仍然未能避免“工程完成,官员入狱”,仍然“把持不住”就腐败了,足以证明普遍的人民监督权非真正落实,不足以遏制腐败;由“有序化”而空洞化、虚与委蛇的人民监督,对遏制腐败并无助益。

福岛地震与核电站危机即使得到相当充分的报道,仍然未能免受“信息不充分”的批评。我们还将看到,福岛那样的公共灾难在善后与重建中将受到何种程度的监督,又是否会产生绝非个例的官员贪腐现象,从中,我们也可以理解一个社会良好的公共秩序、责任感何以可能。

一切有公众之处,就应有公共空间;一切公共权力行使之处,就应有人民监督在场。这就是社会秩序和权力清洁的枢机。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