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对冲时代,中国的对冲基金也将随之蓬勃发展。那些长期处于“地下”和阳光化的私募基金们也迎来了他们新的机会。经过数年顽强的发展,中国的证券私募基金已具相当规模,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在这个领域里活跃着的私募基金经理们也开始在这个市场里拥有更多的“话事”权,成熟市场经验告诉我们私募基金将成为主导。现在,也到了他们正名的时候——他们叫对冲基金。

   对话对冲基金领军人物,记录那些将继续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贡献着智慧,并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活力的对冲基金经理们。

 

风云对话系列之一

   柏坊资产投资总监谢柳毅 

对冲基金将会成为主流

44岁的谢柳毅,柏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被称为基金业内的“做空高手”。曾任职于国信证券、金元证券、大成基金、世纪证券等,谢的资产管理业务经验丰富,十几年间在他职业生涯的每一站都留下了让业内信服的投资业绩。目前他掌管的中国龙动力基金2006年9月成立,一年后就在全球同类4082家对冲基金中排名第一。2008年在全球普跌中远远跑赢恒生指数,仅下跌38%,2009年的收益更是高达127.6%而远高于同期恒生指数52%的升幅。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二

重阳投资掌舵人裘国根

“对冲”元年对话私募领军人物

东方大厦裘国根每天清晨8点必到办公室;每天都跑5000米;他不喜欢城市,度假总是去没有人的地方,比如马尔代夫或者百慕大那样的海边;他说他喜欢和别人不一样,一样了就是羊群里的羊;他很温地地笑,他很亲切,却暗藏锋芒。

重即重复,阳指上升,重阳的目标就是追求长期的复合增长,重阳投资的掌舵人裘国根这样解释着公司名称的寓意,这也是他对投资的理解。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三

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

价值路径让人着迷

安徽人刘明达,个头不高,衣着朴实,走在人群中,不会引人侧目,说起话来声音低沉,笑起来一脸祥和。

他喜欢观察,会注意到身边的朋友喝什么品牌的酒,从生活点滴中发现投资价值。他喜欢思考,常谈到要有“历史观”,并用量化研究来验证观察到的变化。

刘明达,深圳最早从事阳光化私募的先行者之一。刘明达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投资。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四

博弘投资掌舵人刘宏

套利者刘宏

如果第一次进刘宏的办公室,你会被惊到,他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放的竟然是一块“最怕老婆奖”的铜牌。

刘宏,休闲装、小平头、鬓角有些发白,却有着孩子般真诚的笑容。他和气、健谈,一见面,他就说,来来来,看看我自己开的菜园——他把套利比喻成开菜园子。

刘宏是上海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他掌控着3.6亿元的套利资本,在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以来,他以每天100万盈利的速度,书写着国内对冲基金套利神话。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五

武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田荣华

武当之“道”

2007年,已经在基金业扬名立万的田荣华创建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田荣华不爱抛头露面,低调行事,但却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飘逸而又让人充满好奇的名字——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这却又符合他最大的爱好,爬山。田曾笑言,他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爬山的路上。喜爱爬山的人有坚韧的毅力和勤奋的性格。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六

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

少壮派李泽刚

2009年初,很多老同事没有想到,李泽刚最先选择了单飞。而李泽刚则笑说,这是选择新的事业机会。

2008年底,A股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系统性大跌后触底上扬。

2009年初,李泽刚辞去了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的工作,成立了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聚的意思是“和你我智慧,聚资本财富”,李泽刚出任总经理和投资总监。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七

上海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

“从容”的吕俊

被外界称为“公募派”私募代表人物的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俊,却不愿意被用公募和私募的形式对立起来看待。

然而,无论如何公募基金经理出身的吕俊,在私募基金界已经是鼎鼎大名了。短短两年半时间,从容投资做到了近3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在阳光私募中排名第二。

吕俊对自己风格的定义是 “低风险,中回报”,但他常常使用近乎激进的投资风格让其管理下的基金在某一时点出现超高净值,这或许也是吕俊受人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八

东方港湾总经理但斌

但斌的马拉松投资哲学

认识但斌的人,都评价他热情深藏在冷静之中,追求知识和财富,并拥有中国式的使命感。当然,更多的人是通过他的博客喜欢上他的。他的博客也成为最受欢迎的私募基金人的博客。

但斌喜欢看美国NBA职业篮球赛和世界杯,他说自己更多的时间是用于看书。这位价值投资的坚定跟随者写的书却被很多人追捧。在他的那本畅销书《时间的玫瑰》里,他阐述了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和见地。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九

凯石投资总经理陈继武

“三面派”陈继武

眯眼睛思考,大嗓门说话,稍快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头部随着语调的起伏摆动,使得44岁的陈继武还不时流露出“愤青”般的少年神态。“做投资就是要有激情!对不对?”陈继武对着记者哈哈大笑。

陈继武是安徽人,1994年涉足信托投资及商业银行业务,1996年介入投资银行工作,1999年正式进入基金业。目前他是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石投资”)总经理。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

金中和投资CEO曾军

拒绝“从众”

背后是视野极佳的落地玻璃窗,近处的高楼大厦与远处的深圳湾一览眼底,曾军坐在深圳诺德中心33楼的公司会议室中,他说,“我们对风险有自己的理解,我们看到的风险与其他人不一样。”

西装领带出场的深圳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中和”)CEO曾军一副华尔街基金经理的范儿,“我们有独立的风控官,不参与公司投资,不受任何干扰。”说话打着生动而“内敛”的手势,谈起2008年险中求胜的业绩其推崇的是公司的风控体系。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一

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

不亏钱才是高水平

东方大厦与他的名字不同,何震在整个私募投资圈也算是个安静的人。第一次见何震时,他就坐在汇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职工食堂一个角落里,任凭午饭时周围的同事谈笑风生,自己埋头用餐。

这个性格,也被体现在他的投资风格上。何震和他领导下的这个私募基金公司在持股上的“静”,在业绩上也体现出一个“稳”字,恰恰这也成了他的招牌。

“即便不能说是持股不动,我换手率相比同行肯定也算少的,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量一般也不会超过十几只。”何震说。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二

源乐晟资产总经理曾晓洁

做老练的捕猎者

这似乎是对冲基金这个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最好注脚。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晓洁,这位私募基金的年轻掌舵人身上也散发着这样的品质。

曾晓洁的一位朋友说,他最大的乐趣是看研究报告,生活里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娱乐爱好。在私募行业,曾晓洁的“稳重”风格使他显得少年老成,一位基金研究人员说,曾晓洁这一特点超越他的年龄。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三

上海国富投资总监陈海峰

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投资

十年前,一批当时在投资界已小有成就的基金经理与几名来自华尔街的投资精英交流时,老外们对投资的看法让年轻的中国投资家们触动颇深,而其中的一位基金经理就是陈海峰。

这一经历促使陈海峰决定去国外成熟市场学习和工作,并在回国后成为华宝兴业基金的机构理财部和海外业务部负责人。而多年机构理财和海外工作经历,也让陈海峰将其领导的上海国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下称国富投资)打上了海外私募基金的烙印。

国富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处于目前私募界的第一梯队。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四

远策投资总经理兼
投资总监张益驰

投资的“薄”与“厚”

一年过去了,张益驰已经适应了他的新身份——远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2009年 8月,他告别供职七年的华夏基金,辞去了投资部总经理、投研决策会委员诸多头衔,出来拉起一杆私募队伍,自立门户。张益驰走之前是华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

去年那个夏天,张益驰“下海”的决定做的很快,也很坚决。一位业内好友的突然病故让他受到不小的震动,痛惜的同时,从业十年后,张益驰决定“自由的做点事情”。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五

青马投资总经理马明超

套利与三大性格缺陷

7年前,黄浦江畔,马明超和王伟波两位好友促膝长谈,谈论关于期货投资策略。

后来王伟波则选择了投机,而马明超则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套利。“套利非常适合马明超的那种性格。”现在是上海盈金投资总经理的王伟波说。“走到今天不至于被市场淘汰消灭,就是因为执着而专一的投资理念。”在朋友王伟波眼里,马明超是个很执着的人。

7年一晃而过,马明超旗下的青马投资公司已经成为商品和股指期货套利投资的先锋团队,而马明超本人也已经是期货界的明星人物,一度被评为“中国期市十大风云人物”。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六

合赢投资总经理曾昭雄

实业理念投资

在私募业界,在私募业界,极少有人有着如曾昭雄般丰富的履历,从深交所到平安证券、联合证券、德累斯顿资产管理公司,再连续任职四家公募基金,并转战私募基金深圳合赢……

拥有18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的曾昭雄,目前任深圳市合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正是如此丰富的履历和人生阅历,令曾昭雄充满着睿智与坚定,沉淀出他简洁的投资理念——“用实业的投资的理念去投资证券”。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七

北京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江晖

坚定追求绝对回报

江晖从2000年1月开始担任基金兴和基金经理。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其管理或负责过的基金复合回报率高达860.88%,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为85.04%。

2007年6月星石投资成立,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了星石系列信托产品,江晖开始贯彻他绝对回报的理念,江晖说他希望专注于打造以追求绝对回报为投资目标的理财类产品。

严格的风险控制,让星石在大熊市中夺尽眼球。2008年,星石旗下3只产品均获得超过4%的正收益,排名分别为阳光化私募的第2、3、4名,这在2008年的市场着实不易。【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八

深圳中睿合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刘睿

高频交易极致者

刘睿是深圳中睿合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总监,这位“民间派”上位的私募基金经理在A股市场进行着高频率的股票交易。据说,行情好的时候,他曾经一年里做了超过手中资金180倍的交易额,操作频率极高。
在价值投资被热捧的时候,刘睿并不讳言:我是A股高频率交易的趋势投资者。这在阳光私募基金中显得有些另类。刘睿的“高频率交易”实际指A股市场T+1交易制度下相对而言频率极高的股票快速进出。
[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十九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振宁

坚定做多者

作为中国最早的私募基金经理之一,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下称 “上海睿信”)董事长李振宁的理财经历甚至比公募基金的历史还要长。 除了私募基金经理以外,李振宁还有着证券市场经济学家和股市改革推动者的身份。

在公司网站上,上海睿信宣称的投资风格是奉行主动投资原则、从市场偏差和制度变革中发现价值以及捕捉市场趋势转折的战略性机会,但许多业内人士却指出,“坚定做多”则更能够概括李振宁长期以来的投资风格。[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二十

深圳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余定恒

以投行思路选股

5年前,在投资银行里做得好好的余定恒投入到私募基金行业。 从此,这个行业出现了一位投资风格独特的私募基金经理。与一直在二级市场浸淫多年的其他私募基金经理不一样的是,这位私募新锐不管是说话还是投行式选股思路,都显得那么特立独行。

深圳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定恒带领他的团队,在最近一年的私募基金排行榜中,属下那只重庆国投-翼虎成长以44.89%的收益率排名第一投行的思维让余定恒对未来的投资有另一种理解。他认为,未来的私募基金是通过连接一级市场等差异化路线来实现产品创新。[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二十一

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吴险峰

投资就是“博弈”

吴险峰先是就职于蔚深证券,后进入国泰君安。在自营业务操盘手、研究员的岗位经过“洗礼”并在两种风格的浸染下,形成了在以估值为前提下的激进博弈手法,其操作手法大胆,换手频繁,追逐行业热点。

“得用博弈的眼光去看估值,博弈又是以价值的估值去作一个博弈。要将动态价值、长期价值、静态价值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胜算就会高一些,否则的话就是完全赌大小了。”谈到博弈的具体方法时,吴险峰提到诸如“高抛低吸”、“市场乐观时卖出,恐慌时买进”等反市场手法。[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二十二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波

投资未来

“我国正处于重大科技革命的前夜,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正在爆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石波对科技行业兴趣很浓,“我认为低碳经济和移动互联网创造的市场价值将比工业时代创造的市场价值快十倍。工业时代最伟大的公司GE用了130年的时间才创造了15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IT时代15年的时间就创造了2600亿美元的APPLE和1500亿美元的GOOGLE。”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50%以上的财富创造将从房地产产业链转移到新兴行业,中国崛起需要一批像丰田、SONY、三星、台积电、AP-PLE、GOOGLE这样的企业。[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二十三

上海海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曾文海

做中国的科斯托拉尼

从个人投资者继而转变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者,他更重视资产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如果作为个人投资者,我看好的股票,即使一年不涨,我也会持续拿着,但是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人来说,就必须考虑资金管理的需要。”

谈到下一阶段的投资重点,曾文海认为,周期性行业看不到太大希望,因为周期性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太低,也就是说周期性行业需要持续大规模的资本开支,赚的钱都去扩张业务了,而不是体现为利润,所以周期性行业持续下跌。[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二十四

上海朱雀产品投资管理公司
副总经理梁跃军

选股重于选时

在私募圈里,上海朱雀产品投资管理公司从来都不是最拔尖的,也没有进过排名的前三。但是,朱雀投资却在投资圈子里享有很好的声誉,也有广泛的影响力。上海一位著名的私募基金经理曾直言,如果说在投资圈子里我有佩服的公司,那就是朱雀投资。“他们在选公司方面独到而且深刻。”

朱雀投资选公司的基本原则是,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公司,主要投资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机制比较简单,“但是投资民营企业,需要对民营企业的核心团队有深入的了解,所以需要随时和他们保持沟通。”梁跃军表示。[查看全文]

风云对话系列之二十五

上海智德投资公司
投资总监伍军

伍军:对冲“大组合”

2008年,伍军辞去中银国际基金投资部总经理一职,做起了私募基金。目前,他是上海智德投资公司的掌门人,管理信托基金规模超10亿元。“运用均值回归原理,对冲基金的手法,寻找风险和收益的最佳组合。”对对冲手法颇为认同的伍军,在投资过程中总是强调对冲的原理。

在选择投资目标时,他认为首先要具有“性价比”和“提前发现”,然后买入等待均值回归,达到对冲风险的目的。“王亚伟能够找到大家都不关注的股票去做深入研究,将冷门股炒成热门股,实际上是运用了对冲基金均值回归原理,他是深刻理解对冲想法的人。”[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