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12-17
作者:焦建

金融危机年代的跟风出版(2)

 1  |  2 

国内出版界过去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前些年一直有很多被翻译过来的“伪书”一开始被炒得很热,最后却被证实在国外根本没有这么一本书的存在。经过这些教训之后,国内出版业出书开始变得规范。你可以说这些书翻译的不怎么好,但人家可是买了版权的。

现在国内聚焦于财经出版的有这么几家:人民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再加上个中信。其他很多出版社也在出书,但往往更加良莠不齐,几个人架个草台班子,就能出厚厚的一系列“每天读点金融史”这样的书了。

在这些一直被人诟病的出版社的努力之下,国内的读者已经可以基本上跟随着国际出版界的流行风,这次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没什么不好。比如今年十一月中信开始出《中信金融前沿》译丛,很多都是由风暴中心的学者参与者写的。因为我们本身处于风暴眼之外的缘故,真正要等到中国的学者来谈这些问题,不是早已事过境迁,就是隔靴搔痒谈不到点子上。
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因问题而出版的图书的及时性,的确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观看世界的角度,例如最近一本《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给出的投行界内幕就足够的犀利。要知道现实的世界总有一些它自己的运行逻辑,假如不是做学术研究,能够更及时的获取更多的相关背景资讯,远比两眼一摸黑的单从学理上分析的要更接近现实。很多问题一直都存在,可假如我们一直缺乏对相关问题的材料的话,很可能我们会重新走上别人已经证实是死胡同的老路上去。

这些出版社的出版思路一直显得清晰实用。它们聚焦于经管图书出版的坚持现在已经产生了某种优势,而这还时不时的带给读者阅读惊喜。你可以批评它们的过分商业化,但看看这些出版社最近出的《最底层的十亿人》和《白人的负担》就很能说明一点问题:现代出版不大可能再是赔本赚吆喝的产业,但书籍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它可以在商业成功的同时,也给社会增添更多正的外部性。这样良性循环的逻辑建立起来,出版业才可能永续繁荣,而我们才可能看到更多以往看不到的书。

在这些意义上来说,这些一直被人诟病的出版社们的存在,的确是很有意义的。

 1  |  2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